2011-01-01 00:00:00肖保根
职业 2011年3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数事例证明:那些在校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准备充分的大学生,其毕业即就业的概率就比别人高些。总的来说,大学生要成功求职,在大学阶段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如德、才、学、识、胆、情、体等,其中“找准定位确定目标、夯实基础掌握技能、注重实习适当兼职、学会交际训练口才”这几点尤为重要。下面列举几位大学生毕业即就业的事例,希望能对你顺利应聘有所帮助。
  
  找准定位,确定目标
  关键字:准
  准备一:就读于江西医学院的大学生刘小平,其家乡江西省樟树市是全国闻名的酒乡、药都——是四特酒的产地和仁和医药集团所在地,其中仁和药业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达到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基于此,刘小平把毕业后的发展定位于回家乡打工创业。他除了学好医药专业以外,还选修了食品科学专业,并时刻关注着家乡的经济发展,目的是在毕业后先打工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后,再自主创业开发医药保健酒。
  2010年刘小平毕业后,很快在仁和集团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现在经刘小平牵线搭桥,那些毕业后在省城、沿海大城市奔波一年多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也来到樟树解决了就业问题。
     启示录:近年来,很多大学生依然把公务员、外企、大公司、国营企业作为应聘就业的首选。殊不知风水轮流转,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就业格局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以前的热门企业都在缩小规模,不招聘、甚至减员;一些私企、小企业、西部开发区、小地方却逆势而起,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大学生们仍然抱着老黄历不放,毕业即失业就是唯一的结局。刘小平在校时,就业目标明确,定位准,这使得他比别的同学就业更顺利,避免了走弯路以及人力、财力的浪费,值得借鉴。
  
  夯实基础,掌握技能
  关键字:实
  准备二:就读于大学中文系的张春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春生格外懂事,除努力学习之外,还想着赚钱自食其力、帮助家里早日脱贫。从大一开始,他就勤工俭学,或利用寒暑假做家教,或利用课余时间到餐馆洗盘子。为了一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张春生十分关注社会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他惊讶地发现:本校一些大学生的就业率竟不如技校生,一些有一技之长如模具、电焊专业的技校生,不但在校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其薪金也高达四五千、七八千!想到学校开的课大都是纸上谈兵,实用、可操作性强的很少,张春生寻思着选修一门实用的学科,来弥补所学专业的不足。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期间,他自费到技工学校学习电焊三个月,由于成绩优异,学成毕业就被技工学校推荐到新加坡就业,月薪一万多。
     启示录:我国大学绝大多数学科理论居多、实践不足、可操作性不强是不争的事实,这让大学生们在就业市场与技校生、农民工相比,毫无优势可言,有时还处于劣势。虽然一些大学亡羊补牢,采取了诸如专业转换、就业培训等措施予以弥补,但由于师资、设备等因素制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就要像张春生那样,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爱好到技校、职业培训中心学一两门手艺,这样“要理论有理论、要技术有技术”,就能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优势。
  
  注重实习,适当兼职
  关键字:早
  准备三:李红梅是个师范生,大学第一节课,教授就要求学生们从大一开始就要在校兼职勤工俭学、利用寒暑假时间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李红梅很认可教授的这种理念,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就开始做家教,一直到大学毕业从未间断;四个寒暑假都是在父亲任教的中学给高考辅习班的学生上课——从备教案到改作业,从走弯路的“填鸭式”的灌输到成熟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李红梅在大学期间就完成了一个教师由粗糙到合格的必然过程。大学毕业不久,李红梅的家乡招聘教师,李红梅专业对口文凭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笔试成绩好——所有应聘者当中名列第二,实践经验丰富——试讲得分最高,终被录用。事后,李红梅感叹:实习早,工作真的好找。
     启示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致算一下,四年寒暑假也就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不从大一开始认真抓紧,就不能够保证实习的时间。加上有些在校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享乐型”,怕吃苦,不愿实习;还有的认为离毕业还远得很,先玩一阵再说;有的干脆到大四的时候搏一搏……这类在校大学生不愿打持久战,而寄希望于一蹴而就。殊不知,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得到的,所以说,“从大一的寒暑假就开始实习”绝对是金玉良言,大学生们不能等闲视之。要像李红梅那样“实习早、定位准”,再加上在校期间做兼职补充,这样实习兼职相辅相成,既能保证时间、又能保证效果,积累实实在在的工作经验。同学们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交际,训练口才
  关键字:好
  准备四:黄莉在大学里很注重交际,人缘关系广,她横向联系——省城各高校老乡们举办的聚会等活动她都积极参加,并得到了宝贵的通讯录;纵向发展——利用担任学生会干部的便利,加强与学长们的交往,交了不少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她还加强了口才方面的训练,担任了《演讲与口才》驻校工作站的站长,并在杂志社的指导下,组织了几次全校、系的演讲比赛,并身先士卒,带头参加辩论会,获得过“最佳辩手”的称号,由此练就了一副伶牙俐齿。黄莉打算毕业后到上海发展,便利用寒暑假高中同学聚会的机会,向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的邹平同学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在大四下学期,邹平得知上海一家企业招聘总经理助理,便在第一时间通知黄莉去应聘。考官有意试试黄莉的口才,说如果你今天能辩赢我,我就录用你。黄莉艺高人大胆,几个回合就把考官辩得哑口无言,考官高兴地录用了她:公司正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谈判高手而发愁呢!
     启示录:交际好、口才佳也能改变命运。作为“两门大学生”(家门、校门),所能交际的对象一般为亲戚朋友、同学和老师,加强联系,通过他们的介绍也能得到不少应聘的机会,这就是在校大学生加强交际的重要性之所在。同样的道理,面试应聘中,你要说服考官,他就会录用你,这就说明了口才的重要性。因此,交际与口才应是大学在校生的必修课。大学生们要向黄莉那样学会交际,训练口才,这样也能为你的成功应聘加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