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日,80后相声演员贾玲和搭档再度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他们的相声节目《芝麻开门》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声声欢笑。一年前登上春晚时,贾玲的“酷口相声”对于众多观众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一年以后,贾玲的相声风格已经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从去年春晚纯度最高的“黑马”,到今年春晚最具实力的相声演员之一,很少有人会想到,在一个男人们唱主角的相声舞台上,一个没有资历的女演员要走向成功,要经历多少曲折,付出多少努力……
现实比她想象的要残酷得多,贾玲20块钱卖掉了自己最心爱的随声听,每天就靠着泡面和白开水度日,硬是熬过了一个星期
不靠师傅,不靠姐姐,我的成功要另辟蹊径
2003年5月的一个早晨,在北京东四十条一条狭小的胡同里,贾玲背着小包刚刚走出信号微弱的小平房,手机铃声就欢快地响了起来,电话那一头传来姐姐的声音:“贾玲,你赶紧回襄樊来,工作的事情姐给你定好了,在高速公路上收费,这边让你尽快回来报到!”
贾玲一听马上急了,自己刚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不到两个月,在北京的梦想刚刚开始,姐姐就已经在老家给自己找了个铁饭碗挂在脖子上,这怎么能叫人甘心?她撅起嘴很不情愿地对姐姐说:“我好歹也是优中选优才进的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了怎么可以狼狼狈狈地回到老家?”
贾玲姐妹出生在湖北襄樊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77年出生的姐姐贾丹整整比妹妹大五岁,当时是襄樊电视台的一名主持人。2001年母亲因为一场意外而去世以后,一向成熟稳重的贾丹对妹妹宠爱有加。2003年,贾玲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以后,贾丹考虑到一个女孩子从事相声职业可能会有局限性,早早地开始为妹妹活动,替贾玲找好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
从姐姐去武汉上学时起,贾玲的一切大事都是由姐姐拿主意——高二时在姐姐的安排下进入武汉艺校学表演;两年后又由姐姐安排到普通高中的高三;考中戏时,也是姐姐做自己的启蒙老师,教给贾玲朗诵、舞蹈和表演,一向很听姐姐的话的贾玲这是第一次违背姐姐的意思。
贾丹非常不放心贾玲一个人在北京闯荡:“相声本来就是男人的事业,你一个女孩子家家,能够在北京混出个什么名堂来?快点回来报到,也好让姐姐放心。”
贾玲知道姐姐的性格一直很固执,为了能够留在北京,她忐忑不安地找到了中戏相声班的老师冯巩,让他帮忙做姐姐的思想工作。
2003年5月中旬,冯巩专程给贾丹打了一个电话:“可不要让你妹妹回老家,贾玲是个好苗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老师的帮助下,贾玲总算在北京留了下来,可是基础却不算太稳固——姐姐每月要给她两千块钱的生活费,贾玲只要了一半,毕竟自己已经参加工作了,她想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但直到真正出去联系演出时贾玲才知道,要靠说相声在北京城里生活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京虽然是个文化之都,但提供给相声演员的平台却非常有限,少数的几个地方需要相声演员,但也很少有人愿意给这些没有太多舞台经验的新人机会。
贾玲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生活照,精心设计了一份个人简介,开始到一些俱乐部和演出场所自我推荐,很多地方都是老师冯巩带着他们去演出过的地方,可一旦没有了老师的带领,贾玲发现想要靠自己的能力站在舞台上并不容易。和贾玲一起找活干的几个同学在屡屡碰壁以后,商量着要打着老师冯巩的招牌试一试,贾玲一听连连摇头:“都已经毕业了,还要靠着老师的名号混饭吃,太不争气了吧!”
正当大家愁眉苦脸的时候,贾玲拉起自己的老同学、老搭档侯林林,报名参加了当年的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
2003年6月下旬,贾玲与搭档反复排练的相声段子《怎么了》在全国相声小品邀请赛中获得专业组一等奖。
最初进中戏的时候,贾玲并不喜欢相声,都因为母亲当时阴差阳错地将“喜剧表演”听成了戏剧表演,这才莫名其妙地进了相声班,这一次能够在全国相声大赛的专业组比赛中获奖,贾玲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既然基本功打得够牢靠,依靠自己的力量肯定也能长长久久地说相声。
奖杯和证书拿到手以后,贾玲开始了第二轮的拼搏。
现实比她想象的要残酷得多,虽然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专家评委的认可,在观众那里,自己依然还是一张生面孔,尽管零零散散地能够接到一些演出邀请,但是更多的演出场所看重的是你能不能把观众逗乐。
两个月过去了,从姐姐手上拿的一千块钱早就用完,自己少得可怜的一点演出收入总是让她吃了上顿保不了下顿。贾玲咬咬牙,20块钱卖掉了自己最心爱的随声听,每天就靠着泡面和白开水度日,硬是熬过了一个星期。
再这么坚持下去肯定是不行了,贾玲稍稍扩大了一下自己的业务范围,从相声小品扩展到主持、唱歌、写剧本。
老师冯巩知道贾玲的境况并不好,偶尔也带她一起出去演出。有一次,贾玲跟老师一起出去说相声,到了演出地点才发现带错了演出服,冯巩立刻开车带贾玲回家取衣服,看到贾玲匆匆忙忙进入了一条狭窄的胡同,回来的时候,冯巩开玩笑说:“我们家的狗要是上你们这来,尾巴都得竖着摇!”
玩笑归玩笑,做老师的心里也心疼学生,只要自己缺少女搭档,就会找贾玲一起打配合,没有活的时候,时不时地会打电话问问贾玲的情况。贾玲从不跟老师说自己的难处,乐观的她说相声的机会虽然不多,各种杂活倒是接了不少,每个月省吃俭用,总算是勉强混饱了肚皮。
不管自己多么努力,现有的相声段子都是以男人为核心,女人站在相声舞台上,常常只是一个陪衬,这样的现状不改变,自己也很难在众多的男相声演员中脱颖而出
不做“垃圾股”,闯荡六年走出自己的路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2004年9月,贾玲和一帮同学聚会时发现,他们相声班的30多个学生已经有一半的人转了行,有的继续进修学习表演去了,有的开始转型做主持人,还有的在做专业编剧,只有自己,似乎什么都做,却什么都没有做成功。姐姐贾丹也常常通过贾玲的博客来了解妹妹的情况,知道妹妹的工作没有起色,心里暗暗着急。
2004年年底,贾丹给妹妹打电话:“你在北京要是实在困难,年后就留在襄樊发展吧,姐在襄樊电视台安排一档节目让你做。”姐姐的话多少让贾玲有些心动,自己在北京最渴望的就是舞台和机会,襄樊地方虽小,姐姐却能给自己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眼看春节就要到了,贾玲将出租屋里的东西细细打包,开始做永久撤离的准备工作。
这时,一个红彤彤的本子突然从一堆书里掉了出来,贾玲捡起来一看,是自己去年在全国相声大赛中拿到的获奖证书,抚摸着上面烫金的标志,贾玲一下子又犹豫起来,自己不是没有实力,难道就这么轻易地撤退吗?
考虑再三,贾玲又重新将所有的东西归到了原位,带着一个随身小包回到了湖北襄樊。过完春节,还不到正月十五,贾玲就不顾姐姐的挽留,匆匆回到了北京。
一年的打拼也让贾玲意识到,光得到圈子内部的认可是不够的,相声演员最终面向的对象是观众。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贾玲开始主动要求免费在一些地方演出。尽管不收费,她依然认真对待每一个演出机会,没有新的作品,她就反复研究别人的作品,上台表演别人现成的段子。一年下来,露脸的次数虽然多了,但演出的效果却反响平平。
2006年2月,贾玲回家过年,贾丹看到妹妹的样子简直快要认不出来了:由于生活没有规律,贾玲的脸胖了很多,腰腿也明显粗了很多,贾玲往沙发上一坐就大口大口吃零食,贾丹见了气不打一出来,一掌拍掉妹妹手中的零食说:“这一年你除了收获一身赘肉,还收获什么了?人家过一年好过一年,就你这舞台形象,只会过一年贬值一年!”
姐姐的这一段话一下子刺痛了贾玲,又是一年过去了,自己虽然非常努力,却什么收获也没有,贾玲知道姐姐希望自己好,为了让自己稳定下来,贾丹还到处托人介绍,给自己找了个男朋友。贾玲想,回到家里确实好,有姐姐和爸爸的呵护,但她不想就这么回去,也不相信自己就是一年一年贬值的料。
这一年,贾玲又对姐姐说了同样的话:“姐,你再给我一年的时间。”
刚回到北京的那段时间,贾玲突然厌倦起说相声来,已经是中国广播艺术剧团演员的她依然感觉没有成就感——不管自己多么努力,现有的相声段子都是以男人为核心,女人站在相声舞台上,常常只是一个陪衬,这样的现状不改变,自己也很难在众多的男相声演员中脱颖而出。
2006年5月,贾玲在一家俱乐部说相声,她无心的一句话竟然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这让贾玲一下子又重新找到了成就感:自己一直是站在逗哏的位置上,却很少能够把观众逗乐,久而久之自己就成了一个陪衬,这一次突然甩出一个包袱,让贾玲一下子悟出了点什么,自己是一个女相声演员,而现成的很多段子都不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要想脱颖而出,就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相声风格。
当时正好赶上中央电视台要举行相声大赛,她尝试着设计了一个《望夫成龙》的相声,特意选取了一个夫妻之间的故事,并在其中为自己做了很多的设计。
《望夫成龙》在比赛中获得了专业组的二等奖,专业评委的认可也让她开始考虑在相声方面做更加大胆的尝试。
2007年,贾玲设计了动作更加大胆、想象更加丰富的相声作品《爱拼才会赢》,拿去给搭档对词时,搭档却犹豫起来:“相声有这么说的吗?这变化太大了,我怕被人轰下台!”
看到搭档毫无信心的样子,贾玲信心满满地鼓气说:“反正咱们现在也是默默无闻,最糟糕的结局也就是说砸一场相声,有什么好怕的呢?”在贾玲的一再鼓励下,搭档终于决定和贾玲试一试这个相声。
《爱拼才会赢》在几个熟人的朋友圈里试着演了一场以后,居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人都说它让人耳目一新,也有人反映,这个相声离传统意义的相声好像有点远。
面对各种各样的争议,贾玲来了兴趣,她打算将这个相声公开演出,看看更多人的反响。
为了把场面硬撑下去,贾玲到处找钱,那段时间,她急得睡不着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几个合伙人终于零零散散筹到了足够的钱,2009年12月26日,新笑声客栈终于再次开张营业
酷口相声红透全国,晚熟贾玲修炼成“酷口帮主”
2008年上半年,贾玲再度报名参加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报送的节目就是《爱拼才会赢》这个相声。为了将剧本进一步完善,她找到了编剧邹僧帮忙提提意见,同样想要寻求创新的邹僧看了这个本子以后非常感兴趣。两个人在相声的修改上碰出了不少的火花,在经过对原稿的15次修改以后,终于达到了贾玲想要的效果。接着,邹僧又给贾玲推荐了一个长得“有趣”的搭档——白凯南,两个人表演的《爱拼才会赢》在中央电视台的相声大赛上拿到了专业组三等奖的好成绩。尽管之前也拿过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名次,贾玲却觉得以前那些荣誉的分量都没有这个三等奖来得重,这使贾玲第一次感觉舞台是属于自己的。
从这时起,贾玲才真正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在《爱拼才会赢》之后,《新白娘子传奇》《大话上海滩》《求婚记》等更加大胆、更加直观的相声小品纷纷被创作出来,贾玲独特的风格也开始受到观众的认可。慢慢的,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等栏目也开始邀请贾玲参加表演。相声界给贾玲的相声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酷口相声,贾玲和她的伙伴们也被称为 “酷口帮”。
许多生意人也从贾玲身上嗅到了商业价值,2008年下半年,一家公司找到贾玲和她的朋友们,提出愿意给他们出资十万元,帮助他们成立属于自己的相声俱乐部。贾玲一听喜出望外,合同签下以后,立刻开始忙着找场地,跑遍北京城,终于在西城区相中一个满意的演出场地,空间敞亮,装修也还算入时,愁人的是租赁方压根没有把这群叽叽喳喳的年轻人放在眼里,租金不贱,贾玲一次一次地跑,每天送出的笑脸比她表演时还要多。架不住这帮年轻人的死缠烂打,对方终于有所松动,贾玲她们以1000块钱的月租盘下了这个场子。2009年7月18日,一块崭新的招牌“新笑声客栈”高高地挂了上去。
眼看就要开门营业了,之前的出资方却出了问题,对方要求酷口帮所有的人全部离去,只留下贾玲一个人,而贾玲本人必须在出资方所在公司的旗下。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贾玲气得拍起了桌子:“酷口帮是一个群体,我怎么可以舍他们而去?另外,你出资的时候也没说我必须在你们公司旗下呀!”
生气也没有用,因为没有经验,贾玲和她的伙伴们确实是上当受骗了,由于彼此之间存在分歧,出资方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2009年10月5日,刚开业的新笑声客栈不得不暂时关门。贾玲想到了重新注册公司开业,但钱的问题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她想到了远在襄樊的姐姐,但姐姐两天前刚生了小宝宝,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让她为自己担心呢?她想了又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把场面硬撑下去,贾玲到处找钱,那段时间,她急得没睡过一个好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几个合伙人终于零零散散筹到了足够的钱,2009年12月26日,新笑声客栈终于重新开张营业。
千辛万苦成立的俱乐部也不是一开业就挣钱,起初,没有人知道新笑声客栈,为了增加客源,贾玲绞尽脑汁给身边的朋友派发免费门票,贴钱演了一个多月,120人的位子终于能够坐满了。
也正是这个时候,老师冯巩在新笑声客栈看到了贾玲与白凯南合作的相声《大话逗捧》,当即决定帮他们将这个节目推荐上春晚。
作为新人,贾玲并没有把老师的话太当一回事,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节目的一审通过得非常顺利。冯巩告诉她:“好好努力,这个节目上春晚的可能性非常大。”
果然,没过多久,贾玲和白凯南就得到了正式上春晚的消息,可就在演出当天,贾玲又被告知他们的节目被推后到12点以后,搭档白凯南不由得有些担心,这个时间,观众放鞭炮的放鞭炮,睡觉的睡觉,很少会有人安安心心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面对突然的变化,此时的贾玲心如止水。自从2003年从中戏毕业以来,自己已经经历了将近七年的迷茫期,又经历过新笑声客栈的停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心态。当天的表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一结束,贾玲马上就成为全国观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2010年6月,姐姐贾丹和爸爸贾文权一起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新视听》节目,姐姐作为自己的搭档,两人一起合作了双簧《超级粉丝》,看到那个曾经“不开窍”的妹妹如今人气已大大高过了自己这个执业多年的主持人,贾丹喜不自抑。
2010年8月,贾玲又应邀作为浙江卫视《谁笑到最后》的评委,尽管名气越来越大,地位也被越抬越高,成名后的贾玲并没有因此而浮躁,她深知是舞台造就了自己,如果离开了舞台,自己很快就会被遗忘,而春晚一年才只有一次,要继续留在这个舞台上,就必须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尽管各种电视节目不断,贾玲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新笑声客栈上,一个人兼任俱乐部负责人、节目主持人和外联部主任,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
2010年底,贾玲再度接到春晚的演出邀请,在经过几轮选拔以后,贾玲和搭档白凯南的《芝麻开门》最终被选入春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贾玲感慨道:“非常庆幸我坚持走过了最迷茫的那几年,只要坚持梦想,我们的未来就不会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