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泰晤士报》报道,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给热衷探索外星生命的科学家大泼冷水,还把外星人造访地球,形象地比喻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土著”的地球人将处境不妙。这位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科学家执著地认为外星人存在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宇宙有上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又有数亿个恒星。宇宙如此之大,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拥有生命的星球。因此,外星人的存在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但人类不要努力去寻找他们,以免沦为当年美洲印地安人的悲惨命运。
霍金的话一出口,立刻引起世界范围的轰动,给原本并不太热的外星生命探索猛加一把火,使很多怀疑论者开始转变观点,加入到支持探索的行列。如果真的如霍金而言,有外星人存在,那么,哪些星球上最可能有生命存在呢?
“土卫二”:
孕育生命的宝地
“土卫二”是土星的第6大卫星,一直被科学界认为是太阳系有可能孕育生命的宝地,它的表面既有适宜的温度,又有丰富的液态水和简单的有机分子。科学家认为,“土卫二”的冰冷表面的99%是由冰水物质构成,其表面之下很可能流淌着液态水。2005年,“卡西尼号”太空探测器飞越“土卫二”,勘测到其表面确实存在着碳、氢、氮和氧气,这些有机物质被认为是孕育生命的必要元素。此外,“土卫二”还具有一个沸腾的熔化岩石内核,为孕育生命体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温度。
“土卫六”:
孕育生命只是时间问题
提到外星生命,让圈内科学家眼前一亮的无疑是“土卫六”,也就是“泰坦”。在人类已知的地外星体中,存在或将要出现生命的,几乎很少有能超过“泰坦”的了。科学家形象地将“泰坦”比喻为一块被大量冰和尘土包裹的岩石。它体型硕大,超过了水星,有超高温内核和固态水,在它上方还有其他卫星所没有的东西——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压比地球的气压高出一半。更令人费解的是,其大气成分主要是氮,还有少量的碳基化合物,所以,类似地球上化学反应的所有现象都可能在“泰坦”-上发生。
尽管它的温度只有-185℃,但科学家仍发现了许多存在生命的潜在物质。美国宇航局“惠更斯号”探测器在2005年发现,“泰坦”表面有液态甲烷。甲烷能在阳光的照射下分解,这就意味着可能有活有机体的存在。2010年5月,又发现氢气和乙烷的结合物。所以说,“泰坦”既使现在没有生命,那它孕育生命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木卫一”:
环境险恶不适生存
“木卫一”是伽利略卫星中最靠近木星的一颗,比月球稍大。它距木星的距离是422000千米,直径为3630千米,有大气层和火山活动。当“旅行者号”探测器于1979年3月飞越“木卫一”上空时,发现有7座火山正猛烈喷发,而当“旅行者2号”近半年后再次光顾“木卫一”时,发现仍有6座火山在持续喷发。“木卫一”上火山喷发的物质大多数是硫,它们与氧的化合物冷却下来后,遍布“木卫一”的表面,使之呈现出一片橙红色。让科学家对“木卫一”产生生命联想的是,它火山喷发的形成产物与当今地球海底火山裂口中冒出的物质十分接近。此外,“木卫一”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密度为3.6克/立方厘米,这与类地行星的组成成分有些相似。
火山、岩石和稀薄的空气,这些特征与地球形成初期的情况非常近似。但“木卫一”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却不高,因为它处于木星的磁场之中,任何生命形式都无法忍受那强烈到足以致命的辐射。况且它险恶的地表环境也不适合生存,它喷射出的熔岩和剧毒气体也会使任何生物顿时毙命。
“木卫二”:
孕育生命条件不足
拥有液态海洋的“木卫二”,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之一。近年来通过对于“木卫二”磁场的观测,确认了其冰层下有一个含盐的、全球性的海洋!科学家推测,这一海洋同样也可能孕育出生命。这使那些认为地球以外有适合生命存在环境的人兴奋不已。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表示,“木卫二”上所具有的各种元素,应该可以满足生命存在的最低要求,这是人类关于“木卫二”上是否存在生命的争论的最新进展。
然而,即使“木卫二”上绝大部分液态物质都是水,那里也不可能存在氧气,并且由于冰川的覆盖,太阳光根本无法照射进来。而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要依靠氧气和阳光才能生存的。
火星:
人类或成主宰生物
由于距离和百闻不如一见等原因,人类最终还是把目光锁定在力所能及的火星。在太阳系,除了月球,人类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火星了。火星是太阳系的大家庭中和地球最像的兄弟,虽然由于时间的流逝,稀薄的大气层不足以抵挡致命的太阳光辐射,但是火星早期的环境也许更适合生物成长。
美国宇航局“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对火星维多利亚陨坑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勘测发现,早期火星曾有俄克拉荷马州大小的一片地下水层。科学家们称,有足够理由怀疑火星上很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在地表和火星内部进行着物质交换。
尽管人类可以乘坐航天飞机到达火星,但火星上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因素还是很多的。火星比地球寒冷得多,平均温度-40℃—60℃。火星上存在宇宙高能粒子辐射、宇宙磁场,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在火星上待上不长时间,就可能因辐射而患上各类癌症、白内障以及神经系统受到伤害后的各种疾病。此外,由于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38%,大气压仅有地球的1%,因此火星上的微重力环境也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挑战。 有科学家为火星探测制定了“四步走”、设想:
第一步:2015~2030年在火星上的隐蔽之处,使用能有效降低辐射的建筑材料建造房屋,探索和分析火星气候、辐射状况、寻找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能在火星上存在的生命、试种作物。 第二步:2030~2080年用半个世纪时间在火星上建造化工厂和核电站等,形成温室效应,使火星的温度有所上升。
第三步:用35年时间让成功生长的植物使大气层逐渐加厚,二氧化碳和水能从地下渗出,人类可以在火星上自由行动。
第四步:2115—2150年完成火星适于人类居住的全过程,不同格局的火星城初具规模,人类开始成批移居火星。
到那时,人类是否能在火星找到生物已并不重要,因为人类已成为火星的主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