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澎湖列岛
澎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南部,由64座大小岛屿组成,因历史上多次成为“前线”而受人瞩目,也因为一首传唱多年的《外婆家的澎湖湾》令人向往。
澎湖列岛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有著名的“风柜涛声”“鲸鱼洞”“望安玄武岩”“虎井沈城”“将军屿帆船石”“花屿仙人脚印”“桶盘屿石柱”等。环岛海滨帆樯林立,入夜时分,万点渔火,闪烁海面,宛若星汉落地,蔚为奇观。
澎湖岛是澎湖列岛64个岛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在澎湖岛的西南方有一大一小两小海湾相连,风平浪静时,宛若一平静大湖,故称“平湖”。闽南方言中,“平”、“彭”两字音近,故后成澎湖之名。
澎湖,没有亚热带的繁花密树,没有度假胜地的闪亮豪华,三四层高的民居、店铺沿窄长的街巷排列,静静地坦露在无遮无拦的大太阳下。澎湖多风、少水、酷热,树成了岛上的奢侈品。但这里的几乎每条街巷都能通到海,海水在澎湖湾里波澜不兴。虽然县政府也坐落于此,但这里依然是一个朴素安静的地方。
柱状火山岩奇观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澎湖列岛上那拔地而起的柱状火山岩,在为澎湖列岛增添一处奇观之余,更增加了澎湖列岛的宁静与深邃。澎湖列岛的底基为一组火山喷发而成的玄武岩方山,是经过多次海陆升降、海蚀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我国一些岛屿由火山喷发的玄武岩组成并不特别,但像澎湖列岛这样,几乎都是由柱状玄武岩构成的,的确令人称奇。这一根根柱状玄武岩直径约30-40厘米,或成五边形,或成六边形,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屹立在海上,犹如一长排钢铁战士,手挽手守卫在海面上,蔚为壮观。
玄武岩在世界上虽分布较广,但能形成大规模的柱状玄武岩并不多。在欧洲仅见于爱尔兰岛的安特里姆郡海边的“巨人堤”以及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塔。“巨人堤”规模并不大,只有40万根石柱,柱高不过2-5米。199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与之相比,澎湖列岛的规模要大几十倍。澎湖列岛的许多岛屿都有柱状玄武岩,至于多少,无人统计过。不过,人们更为感兴趣的是,为何这些火山岩会形成五边形或六边形的石柱?
探究形成之谜
形成火山岩的岩浆按二氧化硅的多少分为酸性岩浆、中性岩浆、碱性岩浆和基性岩浆。酸性岩浆的成分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60%-70%以上,而其他钾、钙、铁等有色金属只占30%-40%,所以,酸性岩浆多形成灰黄色或浅灰色的流纹岩或安山岩。这类岩浆因二氧化硅含量高而黏度大,喷发时比较猛烈。喷发出的岩浆常边流动边凝固,不易积聚成岩浆湖,而仅在火山口处偶尔形成岩浆湖。大量高温岩浆在“湖内”慢慢冷却时,会逐渐冷缩而形成五边形或六边形节理,每一边节理离中心点的距离近等,形成的五边形或六边形岩柱之间也不会留下太多空隙。如果冷缩成圆形,周边距中心都相等了,但圆形之间就会留下较大的空隙。这就像水稻田干裂时形成的龟裂纹一样。当岩浆湖岩浆厚度大,冷却速度慢,就会形成很高的岩石柱。如美国的魔鬼塔,高达200多米,在漫长的地史中,山口周围的岩石虽都被侵蚀掉了,但由于其玄武岩硬度大、耐酸碱、不易被风化,现在依然巍然屹立在地表上,成为美国一景。
碱性或基性的岩浆其二氧化硅的含量仅50%左右,而钾、钙、钠、铁等的氧化物高达50%,所以形成的火山岩多为黑褐色、灰黑色的各种玄武岩。由于岩浆中二氧化硅少、气泡多,黏性较小,喷发不太强烈,岩浆在火山口或低凹处很容易聚集而形成岩浆湖,在慢慢冷却时更易形成柱状节理,进而形成柱状玄武岩。
在距今1.6亿年至1.0亿年间的6000万年,可能由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和拉张,导致我国东部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大爆发。岩浆顺着两大板块接触处的薄弱带侵入或喷发。这期间侵入的大多为酸性的岩浆,它们在地表处慢慢冷却,形成各种花岗岩。安徽黄山、江西三清山、福建沿海、台湾等地的花岗岩,就是这时期形成的。而在山东沿海、南京、浙江等地,在长达几千万年断断续续的火山喷发中,喷发形成了很厚的安山岩、流纹岩等。
其他柱状奇观
柱状玄武岩在世界各地发现较多、规模相对也较大。在我国,山东即墨市马山和浙江临海市大堪头形成了柱状流纹岩奇观,后者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而马山因近年开路才被发现。在南京六合、福建漳州的龙海和漳浦也都形成了极其壮观的柱状玄武岩奇观,为此,两地也分别成立了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据说是康熙年间喷发的玄武岩把一条河流堵塞形成的堰塞湖,这恐怕是中国年代最新的玄武岩喷发了。
不过,澎湖列岛的柱状玄武岩看上去不如六合的近看新鲜、紧密、壮观,这是由于六合的石柱是被采石后才暴露出来的,而澎湖列岛是经过长年的风化侵蚀。七美屿上还有些玄武岩石柱不是正常的直立,而是与地面倾斜,甚至平行,这种特殊情况在六合爪埠山也见到,那是由于在岩浆冷却形成柱子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巨大火山岩体坠入岩浆湖内,致使它们围绕岩体生长。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受岩浆搅动所造成的,但七美屿更像是一些巨大岩石块崩塌下来导致而成,所以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