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速铁路竣工文件的形成环节

2011-01-01 00:00:00何秀菊
档案天地 2011年5期


  铁路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行车速度的跨越。从过去开通速度仅为80km/h的常规铁路到现在350km/h的高速铁路,中国铁路的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覆盖全国的快速客运网络。高速、重载、信息化的客运专线建设给铁路项目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的产生过程、难度和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的形成环节
  竣工文件是施工过程的完整记录。高速铁路建设施工的各个程序,决定了竣工文件的形成内容。高速铁路由于施工工艺、技术、材料的新、特,与普通铁路工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的技术含量比普通铁路高,因此施工过程产生的文件资料与传统的普通铁路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
  普通铁路的路基处理受控于压实、密实度即可,而高速铁路路基轨道工程方面,不同于普通铁路,高速铁路使用的无砟轨道、整体道床、无缝钢轨。这样使得工程文件资料形成的受控点、受控内容增加。
  因此,用普通铁路归档的标准来规范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的形成,已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建设文件归档管理的需要。为确保竣工文件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真实,应根据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建立高速铁路竣工文件形成的标准,实现对工程文件形成环节、过程的严格控制。总体而言,高速铁路建设竣工文件的形成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环节、工序过程控制环节、交接验收控制环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环节、验收时限控制环节和不合格项目处理程序控制环节等。同时还应重视试验记录的收集,每个环节都要讲各种文件材料收集齐全,整理归档,使文件资料归档过程处于规范有序状态。
  二、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
  1.参建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资料管理人员无法定岗定职。参建单位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抓进度、抓工期、抓质量控制,忽视文件资料的收集、积累。在工程开始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管理,各专业工程师自己存放自己的施工记录。或者管理资料的人员更换频繁,带有很大的临时性。由于人员不固定,致使工程建设的环节和竣工文件的收集不能同步进行,给后期竣工文件的编制带来极大困难。
  2.档案接收单位人员的素质、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归档文件材料的品质、范围、准确及系统。档案接收单位人员对于建设项目竣工文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接收、整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识别上,做到心中有数。应该收集哪些文件,文件是否具有保存价值、是否按归档原则进行收集整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整理规则,还要熟悉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和竣工文件的形成环节。
  3.参建单位片面追求案卷装订效果,忽视卷内文件的内容和质量。高速铁路建设工程竣工文件数量大,文整要求高,参建单位便将竣工文件委托装订公司装订成册。忽视了装订过程中的检查,导致表面漂亮,却有掉页,页面装反,带着铁订直接装订等质量问题,给竣工文件的案卷进馆造成障碍。
  4.引进技术归档工作较难进行。高速铁路建设中采用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部分引进工艺、技术,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导致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文件材料归档难,特别是外资企业。
  三、提升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归档管理的思路
  1.建立进馆工程项目登记制度。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开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到档案馆进行项目立项登记,建立备案制度。
  2.档案接收单位设专人全程跟踪参与项目管理,并做好准备工作。档案接收单位在工程登记后,应指定专人提前介入工程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做出跟进计划,查阅资料,熟悉工程特点,加强业务学习,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内容。
  3.建立网络式管理机制。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工程进度与竣工文件形成同步归档制度,专人负责督促,加强竣工文件的过程检查。
  4.组织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招投标之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档案部门参与,对参建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落实归档内容和执行的相关标准。
  5.参与施工过程中业务指导。配合建设单位对关键工序、特殊部位,如隐蔽工程施工等采用影像记录与书面记录并举,建立影像记录档案,进行业务指导,确保文件资料在第一时限形成,以便追溯有据。
  6.档案管理部门参与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建设项目初验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各级档案部门和参建单位、监理单位,召开竣工文件审查、验收会议,在前期指导的基础上,对竣工文件进行部分抽验,有权对归档内容不合格的提出返工重新整理,并限期整改至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