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辅助作用,能够研讨式教学提供最直接的素材。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认为高校教学中有效运用影视作品,应注意三点:所采用的影视作品必须经过反复的遴选、甄别;播放影视作品前,教师要对影视作品所反映的相关历史内容予以介绍,并且提出思考题;播放结束后,引导、组织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讨论、总结,并解决思考题。
[关键词]影视作品;教学效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5 — 0153 — 02
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1] 在多媒体技术普遍得到应用的高校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影视作品,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影视作品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予以具体探讨。
一、影视作品运用于大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影视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声、情并茂,教学过程中,它的合理使用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式的传统教学的巨大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他们更乐于接受可视性和动感性强、色彩和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影视作品以其特有的直观性特点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历史事实生动而又逼真地反映出来,形象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能够亲眼目睹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和叱诧风云的历史人物,从而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有效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特点的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效率为66%。[2]将影视作品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感官,最大限度地激活各种思维和认识系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大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侧重把既定的教学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想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教学过程也显得呆板和乏味。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通过观看影片,思考相关历史问题,以及观看后对预设问题进行讨论、解答,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有效运用影视作品途径探索
1. 首先应明确影视作品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将影视作品运用于大学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氛围,如果运用恰当,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影视作品作为一个教学手段、一种教学方法只能看作是对教材的一种补充或者延伸,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掌握知识的一种媒介。所以,就整个教学活动而言,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只能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切忌把课堂完全变成观看视频。
2. 要确保所选择影视作品的真实可靠
一般情况下,影视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是艺术的产物。因此,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前,一定要经过反复的遴选、甄别,保证其是对历史的一种真实反映。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影视作品时,我强调并坚持使用纪录片、科教片类的影视作品,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我选择使用的影视资料,人物传记类有:《孙中山》、《林则徐》等;经典战役类有:《太行山上》、《大决战》等。
3. 在观看影视作品之前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第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影片中所描写的历史事件的一般情况,如历史事件发生背景、时间、地点,历史人物所处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节时,涉及到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代表在和会上为了国家的利益据理力争,并最终拒绝签字这一史实,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英、法、美、日、意五大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意图和称霸计划,接下来介绍了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其中特别重点介绍了顾维钧,然后播放了电影《我的1919》片段。播放一开始,影片中顾维钧的外交智慧与爱国之情就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所有学生,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也说明,这样的课堂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该问题的认知,又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二,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视作品。教学过程中运用影视作品必须使学生明白: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手段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不是为欣赏而欣赏,而是通过欣赏达到升华理论的目的,这一点也是作为思想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历史专业教学的差别所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影视作品,这样才有助于对有关问题的讨论。如在讲到“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以及整个中华民族为赢得民族战争的胜利所付出的牺牲,我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太行山上》,同时要求每人写一篇观后感,并组织讨论、及交流。课后学生交上来的观后感以及课堂讨论情况用事实说明了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充分发挥影视作品作用的做法是完全正确和有效的,通过观看这部影片,学生不但了解了国共两党在全面抗战初期两个不同战场的作战情况,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唤醒了深埋在他们心中的那颗爱国心,借助影视作品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得到很好体现。
4. 观看影视作品后的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以前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创造者,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3]观看影视作品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对其中的人物、事件的看法,并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讨论,可以是对教师事先设计问题的讨论,也可以是对教师或学生即时提出问题的讨论。讨论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力求在争鸣中培养兴趣、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同时,在讨论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如在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孙中山》,在对孙中山一生为了追求民族振兴不停奋斗、探索的经历有了一般了解后,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江泽民曾经说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影响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三个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问题提出后,学生发言十分踊跃,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对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看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热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了从社会现代化的角度来考察和评价现代中国历史人物的作用。所以说,影视作品观看后的讨论、总结,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组织、引导好。
总之,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将影视作品运用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探索并具体运用的“观看影视作品+问题+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