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1-01-01 00:00:00郑苍钧
理论观察 2011年5期


  [摘要]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新一轮的办学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凝炼核心价值,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提,人文素养是基础,打造文化品牌是保障。这些为高职院校深入实施文化软实力战略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高职院校;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5 — 0119 — 02
  
  文化软实力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校园文化的四个层次相对应,文化软实力由学校的精神力、制度力、行动力与形象力等要素构成。当前,高职教育的重心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移到内涵建设。新一轮办学水平的竞争,表面上看还是成绩的竞争、设施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高职院校基于文化软实力的优势,是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硬道理”。
  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10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明显,已成为全国优秀高职院校以及浙江省区域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丰硕成果的取得,主要归因于蕴涵在办学主体之中的文化软实力对各种办学硬资源的有效整合、合理配置与科学运用。
  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
  1.着眼于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力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学校积极推进以培育学校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将传统文化、台州地域特色文化和现代高职教育价值取向相融合,充分反映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提炼学校精神活动,最终凝结成“砺志创业、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奋发、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通过对学校精神和校训的提炼和演绎,师生员工高度认同学校“三性”定位和“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办学理念。初步形成了以“敬业、爱校、责任、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学校凝聚力,提升了学校综合竞争力。
  2.着眼于制度文化建设,以制度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学校十分注重制度文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学校各职能部门以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制度建设理念,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方面面加以补充、调整和完善,汇编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的校内管理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制度执行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开辟了公示橱窗,设立了书记、院长、纪委书记信箱,实行了教代会制度、干部选拔考察预告和任前公示制度以及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开辟多个路径,畅通民主渠道,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3.着眼于行为文化建设,以行动力推进学校办学进程。教风、学风、领导作风是学校教师、学生和管理工作者行为的集中体现。学校高度重视教风建设,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师德水平,大力提倡“诲人不倦” 的教风。切实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开展学风建设月、优良学风进步班等活动,着力培育和营造“学以致用”的学风。着力建设干部作风,通过服务意识转变、管理重心前移和深入一线解决师生实际困难等途径,培育“高效清廉”的干部作风。“诲人不倦” 的教风、“学以致用”的学风和“高效清廉”的干部作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不断催生了“敬业笃行”的校风。目前,以“敬业笃行”的校风为核心的学校行为文化已初步形成。
  4.着眼于物质文化建设,以形象力扩大学校办学影响。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既注重功能完善,同时又要求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注重育人功能。学校大力推进校园景观工程的绿化和美化,努力在阐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校园人文氛围上下功夫,力争做到每处景点都是精品,每处景观都有故事,每座塑像都精雕细刻。校园内的园、林、水、路等达到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学校精心设计制作了《台州职业技术学院VIS手册》,逐步完善具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的校园标识系统,对校标、校徽、校歌等进行了规范。以企业家、企业名称命名了教学大楼和校园道路,使得校园整体环境开始呈现出统一、富有台州地方产业文化特色的文化氛围。
  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对策
  尽管近年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化软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出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目前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文化软实力的水平,还不足以转化为学校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更加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还不足以回应学校大力推进内涵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1.凝炼核心价值,是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核心价值观是在学校师生个人价值观求同存异基础上行成的共同价值标准,是学校的主心骨。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将会是一盘散沙。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十年建设、十年发展、十年积淀,已初步形成了以“敬业、爱校、责任、和谐”为主导的学校核心价值体系。但客观地说,当前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还停留在概念形态,离自觉转化为师生群体的心理形态的过程还有不少的路要走。这主要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的建立要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达成共识。学校十年的办学时间并不算长,期间还历经了两次合并,师生又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办学传统、迥异的地域文化背景以及人生阅历的差异,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师生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既有相融、互补的一面,又有相离、互斥的一面,还存在多元与冲突的现象。当然,对于一所追求民主、探索真理的学校来说,尊重师生多样性、差异化的价值观,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作为师生个体来说,个人的价值需求要服从并服务于学校的整体价值利益。
  概念形态的核心价值观是“秀才写在纸上,领导说在嘴上,标牌挂在墙上,风吹掉在地上,惟独不在我们员工心上”的一种标榜。如果学校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进入师生心里,不过是一堆文饰、文章、文册而已。要把概念形态的价值观进入师生心里,转化为自觉行动,必须要把学校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贯穿到学校的传播体系中,体现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中,善于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用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职工各种价值取向和思潮,真正使学校核心价值观进入师生头脑,体现在自觉追求和行动中,从而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培育人文素养,是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文化部原部长孙家正曾说:“文化从哪里来?以人化文;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以文化人。”可见,人既是文化的来源,又是文化的归宿。
  人文精神是实施人文教育的灵魂。人文精神的提炼和演绎,要融合我国传统文化、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高职教育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学校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每一位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将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融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注重从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功能上来考虑,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过硬的技能和创业创新精神,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人文课程体系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抓手。要着力打造“两课”课程模块、大学生公共人文素质类课程模块、技术伦理类课程模块等人文课程体系。开发与地域特色文化相融、与高职特色文化相通的人文教材。整合校内外文化人才资源,完善人文选修课的开设和考核。要特别注重在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要将人文主题融入专业教学中,结合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把一系列有关技术伦理道德问题引入教学中来,为学生未来从事技术工作奠定正确的人文思想基础。
  
  人文环境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保障。硬件建设要体现人文风格。充分利用橱窗、壁墙、雕塑等校内媒介传播先进教育理念,特别是鼓励、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冷冰冰的建筑活化,具有灵性和人性,散发出强烈的人文气息,发挥整体环境育人功能;软件建设要彰显人文关怀。学校的育人理念、管理制度、学术氛围等等要突出人文主题,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师德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融入到教师岗位职责中。要以人为本、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
  3.打造文化品牌,是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保障。品牌蕴涵巨大的价值,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需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要把打造一批校、市、省乃至国家级文化品牌项目,作为检验学校文化软实力是否得到提升的重要标志。
  要确立品牌意识。把文化品牌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融入到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中。制订文化项目的具体管理措施,激励、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把现有的开展得较好的文化项目精心培育为文化品牌;加强文化理论研究和品牌管理,发挥文化创意,创立全新的、富有时代气息和高职特色的文化品牌。
  要准确定位文化品牌。校园文化的定位不能脱离学校定位,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作为该校的办学定位,必然是校园文化品牌定位的出发点。学校的校园文化首先姓“高”,是大学的文化,要体现大学的风范和大气,要让学生们由衷地感受到“大学生活”的氛围;其次校园文化姓“职”,要有鲜明的职业导向和职业倾向,要体现职业的特征与职业风格;再次校园文化姓“地”,要体现鲜明的台州地域文化特征,从台州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自觉弘扬台州地域文化。文化品牌来源于学校核心文化资源,要充分挖掘并有效整合校内文化资源,立足于核心文化资源开展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硬气、灵气、大气、和气”四气杂糅的台州地域文化、主动与台州特色产业文化对接的职业文化实践探索,都是该校文化品牌建设的宝贵资源。
  要加强品牌传播推广品牌。整合和创新校内传播,对校报、广播、校园网、橱窗等校内多种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校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合作、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品牌传播格局。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实施“点”、“线”、“面”策略,在与地方媒体建立更全面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省级媒体传播形成一条线,在国家级媒体有多点突破,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 〔M〕.何小东,等译.北京:军事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