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是实现党建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的迫切需要,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举措。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等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为龙头,领导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组织统筹设置格局
区域联建。各地根据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的原则,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探索建立了一批“村与村”、“村与社区”、“村与企业”、“村与机关”的共建型党组织,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依托开发园区建立了跨企业的园区党组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好的整合推动作用;开展苏南、苏中、苏北民营企业178家企业结对挂钩,共建党组织,优化配置党建工作资源,增强党组织活力。
行业联带。各地坚持以产业、行业关系为纽带,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行业协会等产业链条上建立党组织,实现了党建工作带动城乡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农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建立党组织。采取“支部+行业协会”、“支部+龙头企业”等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为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了好的平台和纽带。
城乡联结。按照城乡产业的相近性、优势的互补性、资源的共享性,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党组织联结共建共享。各地选择了一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工作互补性较强的城市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结成“对子”,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组织思想观念先进、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建的支持和服务。利用农村基层工作环境,建立城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为党员干部提供锻炼成长的空间平台。
融合——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党建资源配置格局
人才资源融合。各地采取上挂、下派、外派的方式,选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换岗锻炼。省级机关每两年选派1000多名科以上干部,到省重点帮扶的经济薄弱村任驻村指导员,帮助村里培养带头人、建强村班子,实现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基层工作的“双赢”。部分厅局定期接受县机关干部挂职锻炼。一些下派优秀干部在经过农村培养锻炼走上了市、县级重要领导岗位。
培训资源融合。开展“科技专家基层行”活动和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帮助农村种养能人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培养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整合运用城乡各种培训资源,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种培训基地,建立了科学合理、分工合作、城乡统筹、相互协调的干部培训体系,加大了基层干部培训力度,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放大现代远程教育综合效应,将终端接收站点由农村向专业合作组织、城市社区和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延伸,实现网络覆盖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政策资源融合。实施“基层一线党政干部培养工程”,破解基层干部上升渠道不畅难题。全省出台了优秀村支书、村主任报考公务员政策,近五年从农村干部中定向考选乡镇公务员400多名,真正让发展业绩好的干部有地位、有奔头。参照城市社区党建做法,制定保障村干部报酬、落实主要村干部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政策。对村主要干部的报酬,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年基本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前3年平均收入的1.5倍。
提升——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组织效能放大格局
桥梁纽带功能新提升。围绕提升党组织在凝聚民心民力中的桥梁纽带功能,以强化核心、凝聚人心为目标,坚持党内关爱工作城乡同布置、同待遇,格外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在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慰藉空巢老人、帮扶特困户等活动。在城市重点开展最低生活保障、消除零就业家庭、教育医疗绿色通道活动,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构建覆盖城乡、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的网络,建立各类党员服务中心(站、点)近万个。
示范带动功能新提升。整合城乡先进典型资源,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全省推出了吴仁宝、张云泉、邓建军、常德盛等一大批引领时代潮流、植根人民群众的重大典型。各地也推出了4000多名身边的典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广大党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和镜子,对照典型找差距,瞄准先进定措施,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指导引领功能新提升。各级依靠和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在提高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发展生产力,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统筹谋划,通过组织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统筹共建、实施百名企业家境外培训工程、开展“名家进名企”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地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最大的实践,以活动为动力推动发展,以发展实绩检验活动成效,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提升党组织在助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指导引领功能。
完善——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党建统筹推进格局
向城乡党建布局一体化推进。树立城乡党建“一盘棋”观念,用城乡统筹的理念谋划党建,统筹农村、城市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党建工作,做到统盘考虑、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使城乡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分割转向融合,着力解决基层党建相互分割、相对封闭、自成体系、活力不足的问题;着力解决基层党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城乡互动发展不够等问题,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发展。
向组织配置体系一体化推进。适应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打破城乡、地域、系统等界限,依据区域聚集、产业布局、经济板块、行业分工和专业特色等,设置区域性党组织、产业链党组织、行业型党组织等,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整合推动作用,创新党组织设置,构建覆盖全面、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
向管理服务体系一体化推进。创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建立科学配置、双向互动的城乡基层干部队伍管理体系,重点引导城市人才资源向农村基层转移,壮大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创新城乡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城乡一体、有机衔接、有效管理、强化服务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建立贫困党员帮扶救助体系,在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发展上扶业。建立党务信息网络体系,形成党建工作“网上部署”、“网上落实”的全新模式。
向组织活动体系一体化推进。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城乡联动、互帮互助的党建活动载体,让农村党员和城镇党员共享组织资源。建立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促共建机制,整合党务人才、党建经费、活动阵地、培训设施等,实现城乡党建工作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向责任保障体系一体化推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城乡基层党建责任体系。按照“抓关键人、带一班人、城乡互促”的要求,试行县(市)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制度,将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纳入其中,以党建责任和城乡发展综合目标为重点,以述前考核、部门评议、会议述职、述后整改为主要程序,将考评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真正把县(市)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推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沿,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实体化”。探索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组织制度创新,认真落实各级党委及主要负责人抓党建工作的责任。
(作者系省委研究室党群处处长)
责任编辑: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