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的如皋探索

2011-01-01 00:00:00范小华
群众 2011年3期


  促进“三化”深度融合
  把工业化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火车头”。引导鼓励船舶及海工、汽车及配套两大主导产业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销售等“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以熔盛重工为龙头,打造千亿级船舶产业基地和千亿级海工产业基地,加快韩国船舶配套园和欧洲动力系统配套产业园建设;加快20万辆轻卡系列产品扩能改造,推进5万辆电动汽车早日开工,促进汽配产业向高端攀升。实施新兴产业“年倍增计划”,加快培育以神马为龙头的新型电力材料、以九鼎为龙头的风电、以美能得为龙头的光伏、以元升为龙头的光热、以省级软件园为龙头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宝众宝达和德源高科为龙头的医用和日用化工材料等板块。引导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改造四大传统产业,瞄准海洋工程、航天航空领域大型装备改造提升液压机械产业,着眼生物技术、循环经济改造提升食品产业,突出自主设计、文化包装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围绕节能环保改造提升电力、冶金产业,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把城镇化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发动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2011年农村危桥改造基本完成;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通达工程建设标准,形成“无缝对接”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建成重点镇“四横四纵”、一般镇“三横三纵”的镇区道路框架,加大老镇区的搬迁改造力度,全面完善“十个一”功能。大力推进中心城市现代化,加快推进CBD、RBD招商建设,积极打造花木城、汽车城、嘉信钢市、农副产品等4个超百亿市场;加速发展广电传媒、创意设计、影视演艺、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进一步打造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红色之旅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发展公铁水港一体的现代物流业,积极打造亿吨大港、百万标箱、3000万吨铁路运输能力,建设千亿级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基地。
  将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深度融合的“助推器”。吸聚“三资”推进农业市场化,做优做大60万亩优质稻米和10万亩特色小杂粮;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基地达50万亩以上。加强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化,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加快形成农技创新体系;以百名科技人员“驻点兴园”、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等活动为抓手,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全面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进程。培育品牌推进农业外向化,进一步放大“苏·皋长寿”品牌效应,以有机农业示范市创建为抓手,着力培育花木盆景、长寿食品、外向肠衣等百亿级,生态果蔬、优质稻米、优质畜禽、优质蚕桑和旅游农业等数十亿级产业板块;强化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着力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创建。着力推进“三集中”
  产业向因区集中,加快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园区一级开发、与先进地区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工业集中区由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鼓励主体功能区特色专业园区和各镇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主导产业的高端配套产业,全面提升园区投资和产出水平。大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村(社区)带动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向高效、规模、集约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集聚区,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宾馆超市、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形成以镇工业集中区和集居区为中心的农村服务业集聚区,全面提升农村现代服务业档次。
  土地向效能倾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鼓励“本地资本+外地技术”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向优质农业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有序规范流转。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城乡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进一步完善农地自由流转的市场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全面发挥村级组织作用,鼓励村干部流转兴办规模农业,支持和鼓励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居住向社区集中,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快农民集中居住,适度超前加快推进多层、小高层农民集居区建设,坚持安置房与商品房建设同标准、同品质,提高群众对集居区的认可度、满意度。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大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不断健全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努力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功能,提高利用效率。全面提高农村保障水平,加快完善各类企业用工必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应保尽保、公共财政引导新型农保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动态消除贫困。
  
/IudKVxFhddW1f6EpinIoO2cBD0F3JFXclEZ6MCgJKg=  规范提升“三大合作”
  
  重点依托土地股份合作,促进农民增收长效化。在“利益分配”上求突破,在确保农户保底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风险和利益更加密切的联结机制,保障成员享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在“转移就业”上下功夫,不断加大培训转移力度,使劳动力能够多向技术岗位转移、多向收入高的岗位转移。在“全民创业”上搭平台,鼓励和支持土地流转出的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返乡能人带头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重点依托社区股份合作,促进村级经济快增长。大力发展社区股份合作社,符合条件的村(社区)成熟一个、建成一个,城镇所属社区、已撤村建居村组、被征地农民安置结束村组和人均集体资产超过2000元的村(社区)率先完成,着力打造一批超百万村和超千万元、超亿元社区。大力发展村级特色民营小区,吸引更多的优质要素和资本投资村级特色民营小区,推进液压机、太阳能、肠衣、纺织服装、绗缝、医疗器械等重点特色板块加快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鼓励各村(社区)到镇区开发建设商业项目,到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或三产用房,鼓励社区股份合作社在民营小区创办村级企业,最大限度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增加村集体政策性、资源性、资产性、服务性收入。
  重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的规模,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村组干部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起覆盖全市镇村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的层次,坚持以“四有五好”合作示范社创建为载体,促进合作社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产值增长向效益提升转变;积极引导达到一定规模的合作社转化为农业龙头企业,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的实力,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区域扩建基地,不断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跨行业、多领域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对产业和农户的带动力;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作者单位:中共如皋市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