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铸就公信
【新闻回放】近期,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表示:2011年将公开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公开本部门的相应数据。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每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要审议国务院关于上一年度中央决算的报告。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人大预算委主任高强透露,今年6月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报告将公开“三公支出”。
点评:“三公支出”一直是近年两会舆论话题,今年两会财政部提出公开“三公支出”具有里程碑式的突破。应该看到,敢于公开是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政府的进步,是人民的进步;勇于公开是公共权力的回归,是阳光法案的具体落实,是政府公信铸就的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意识观念在提升,对政府的要求也在提高。公信是测量政府运行的重要标尺,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政治学家一般认为,政体的合法性源自于公民的认同。政府的运行需要社会成员的自觉认同与服从。公开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便于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度。从政府角度看,公开对于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强化责任约束、提高政府公信力、反腐倡廉、遏制官僚主义、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应该看到,公开有利于增强社会的组织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心理承受力,对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给予更大程度的支持和理解,并在更深层次上形成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互信互惠的良性关系。
让文化惠民更好地落到实处
【新闻回放】近期,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三馆”将全部免费开放。
点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三馆”免费开放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国文化发展迈出的一大步,它标志中国文化进入全民共享时代。公共文化鉴赏、读书看报等活动是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维护公民文化权利、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既是政府职能,更是政府责任。长期以来,艺术曾经是少数人、有钱人欣赏的玩意儿,如今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家园。“三馆”免费开放政策的出台,体现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彰显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反映政府服务理念的调整和重构。当然,“三馆”免费开放只是刚刚拉开文化惠民的序幕,实现艺术真正回归大众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加以保障。如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法案,科学界定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分类、边界,研究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提供、消费的方式,研究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特点,进行群体细分和定位,设置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项目,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等等。如此,才能确保将免费的“文化大餐”、“艺术大餐”烹饪得精彩诱人,也才能更好地使艺术真正回归到大众怀抱之中。
重视住房的民生属性
【新闻回放】“住房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商品的属性,一种是民生的属性,政府必须重视其民生的属性。”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天津代表团开放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房价的问题上,政府不能没有作为,不但要管,而且要下大力气管,将各种调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点评:长期以来,住房属性一直是经济学争议的问题。资料表明,《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居民购房支出归类为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说,居民购买房屋,不论用来自住还是用于出租,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都是投资品,而非消费品。从保障民生和维护经济稳定的角度看住房,有必要让住房回归“民生性”和消费品功能。只有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出发,明确住房“民生性”和消费品功能属性,才能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居者有其屋”。明确了住房的属性,政府就要有所作为,为市场把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并落到实处。
落到实处就是要激发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居民拥有住房的基本权利,面对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肩负使命、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推进发展;落到实处就是要把握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分析中国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住宅成套化率在提高,人均住房面积在增加的客观现实,研究住宅用地供应与需求之间关系,加大保障房用地供应量;落到实处就是要完善住房制度设计,推进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有效配合,通过政府主导,大力提供保障性住房,实现住房领域的公正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公共服务责任贵在落实
【新闻回放】“看病难、看病贵”在刚刚结束的全困两会上是热词之一。最近,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在省政府网站公布了《关于印发全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 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就江苏人民关注的5项重要“医改”措施作出部署。省政府将与地方政府签订“军令状”,各地区“一把手”将成第一责任人。
点评:《通知》中最大的亮点是签订“军令状”和各地区“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这一举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的具体表现,也是政府遵循绩效目标管理、落实基本公共服务责任机制的具体体现。为了保障全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的有效运行,江苏政府建立了目标责任制,要求做到国标明确、层层分解、步步推进、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加强督促。反映政府对公民公共服务权利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医改政策运行的关键是落实。从江苏近年改革实践看,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还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责任机制上做文章,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公共服务的能力,即实施严格的“一把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落实问责制,让责任人为自己的过失与错误付出应有的代价。我们看到,《通知》中还提出加强对医改实施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采取月通报、季考核、年评估的监督制度。将监督机制与责任机制两者科学结合,从强化监督的角度完善公共服务责任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公共服务目标的实现。这里所述的责任机制不仅仅是医改,其他各类公共服务改革同理。
【新闻回放】日本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核泄露并未影响到中国,中国却突然掀起一阵抢购食盐风潮。3月16日起,全同部分地区四处可见排队购盐的长龙,场面好不壮观。商家火丫,个别的还趁机涨价。手机短信“你买盐了吗?”满世界飞,似乎成了朋友间最真诚的问候。很快,一些商场挂出了“本店食盐已售完”的牌子。
点评:应该看到,在此次“谣盐”事件中,由于政府启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抢购食盐现象很快平息,市场秩序恢复正常。广州、郑州、上海等少数城市的销售网点甚至出现顾客要求退盐的现象。“谣盐”已经消失,但我们仍然有必要从“谣盐”事件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深入剖析事件发生的原因,防范类似谣油盐酱醋而引发的社会不安和市场动荡。究“谣盐”事件成因,首先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危机。当危急事件突发时,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在固有心理保护机制作用下,产生紧张情绪,导致盲从行为发生。而盲从的背后又与我国社会的邻里、亲属、朋友关系密切关联,导致信息加速传播。其次,对于核知识的匮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导致片面地理解核辐射的影响,甚至把谣言当作常识。再次,社会运行需要准确信息。一句“你买盐了吗?”问候语迅速流传,似乎暗示食盐告罄。然而客观事实是我国碘盐供应十分充足。当然,也不排除个别不良商家和投资者进行市场投机的可能。
谣言止于智者。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如何预防和化解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谣盐”,当是我们时刻关注的课题。一是政府要完善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紧急事态快速处理机制,更加主动地面对公众,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制止谣言扩散。二是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认可度。在传播工具的选择上多下功夫,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发布系统,准确、通俗、客观地传递信息。三是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国民的科普素质。四是提升政府回应力和公信力。强化政府职能职责的履行,全面提高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能力。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快速打击少数不法行为,保持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责任编辑: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