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实效

2011-01-01 00:00:00王奎杰
群众 2011年5期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建立惩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连云港市致力于反腐倡廉宣教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整合资源,创新方法,提升效果,充分彰显宣传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全市营造了风清气正、崇廉尚洁的良好氛围。
  
  一、整合资源,保持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持续性
  
  宣传教育工作,贵在持之以恒。我们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作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整合媒体资源。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在市主流媒体开设专版专栏专线,形成“声屏报网”立体宣教格局,广大干群既能直接有效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又能在良性互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在《连云港日报》设立党风廉政专版,及时反映各地各单位反腐倡廉的动态工作、经验做法;连续6年在《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开辟“反腐倡廉征文”、“廉政杂文”活动专栏,鼓励党员干部围绕廉政建设写征文、谈体会,并定期举办获奖作者表彰座谈会;在市电台开设“廉政之声”、“行风热线”栏目,通过个别访谈、电话连线、现场问答等形式,回应群众呼声,帮助解决问题;依托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先锋频道》,开设《五星影剧院》,每周播放一部反腐倡廉教育片;在《连云港纪检监察网》、《机关家园》设立宣传教育板块,引导广大干群就反腐倡廉建设发表意见、展开讨论、进行监督,板块开设两年多来,点击率达17万人次。
  二是整合基地资源。基地教育形式直观性强,震撼力大。我们充分利用赣榆县大树村刘少奇同志纪念室、抗日山烈士陵同、灌云监狱、雷锋车班组、市歌舞剧院、市委党校等现有阵地资源,挖掘、融入反腐倡廉元素,增建、添置相应教育设施,在全市建立了反腐倡廉理论教育、文艺宣传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警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六大类19个教育基地。基地建成初期,市纪委通过开展“走进教育基地”、“红色教育月”、“警示教育周”、“随雷锋车一日行”等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教育。如今各单位自发组织、党员干部自觉前往已蔚然成风,“五一”、“七一”、国庆等节假日,更成为到基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集中期。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教育基地共接待教育受众9万余人次,其中到灌云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就达183批3,6万人次。
  三是整合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能否有效整合运用,直接影响反腐倡廉教育效果。2008年,我们相继聘请了220名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辅导员,主要由理论基础较好、表达能力较强、关注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员干部、大专院校老师、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组成,三年多来共开展各类辅导3400场次。2009年,从市委研究室、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社科联、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专等单位聘请了15名专家学者,成立全市反腐倡廉宣讲团,两年多来共组织宣讲、培训280余场,受教育党员干部达5万余人次。建立反腐倡廉通讯报道员、网络评论员队伍,从社会各界聘请600余名通讯员,培育网络意见领袖11名,营造了反腐倡廉浓烈的舆论氛围。2010年,市级以上媒体刊发反腐倡廉宣传稿件1239篇,其中在省以上媒体刊发519篇。
  
  二、分类施教,突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特点,以全面覆盖、贴近实际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
  一是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只有在思想上设置防线,才能在行为上拒绝腐败。我们以遵纪守法、执政为民、勤于奉献、务实高效等为主要内容,一年突出一个教育主题,结合不同时期领导干部的思想动态,适时开展教育。在领导干部新任和交流之前,以廉政为主题,组织理论知识培训与测试,进行集中谈话,赠阅《廉洁从政手册》等书籍,签订承诺书,要求他们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在重要事项决策、重点工程建设、重大资金拨付之前,对承担人、财、物管理职能的责任领导,及时进行提醒谈话,防止发生权钱交易;在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前,通过重申廉政规定、发送廉政提醒短信、寄廉政贺卡、赠送廉政春联、举办“廉内助”座谈会等形式,严防“节日病”;对接近离职的领导干部,组织观看反映“五九现象”的专题片,开展个别谈心,提醒他们始终保持其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二是强化党员干部惜岗敬业的约束力。惜岗敬业,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深入开展“珍惜岗位、敬业尽责”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等方式,排查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操作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920个。按照不同风险等级,结合群众评议、信访投诉、专项治理、效能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工作流程图规范、岗位风险警示牌提醒、动态预警告诫、约谈处室负责人、寄发整改通知书等措施进行教育约束。在此基础上,加强日常明查暗访力度,每年曝光通报一批“庸、懒、浮、散”的人和事,评选表彰一批人民满意处室和公职人员,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精神得到强化,优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三是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廉政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我们持续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创建活动,着力培育以廉洁、诚信、勤俭、朴实、友爱、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企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学生品德。2009年,我们围绕连云港打造“山海相拥知名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推动廉政文化“进景区”,孔望山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的廉政景观设置已初具规模。2010年,又着力推动廉政文化进非公企业,鹰游集团、同科集团等10余个非公企业成立了纪检监察机构,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我们共创建省级示范点29个,市级不范点102个。
  
  三、活化方法,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务求实效是关键。我们立足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活化方法,因势利导,推动教育入脑入心,增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说服力。
  一是找准认同点,以理服人。理性是说服的第一要素。我们既注重发挥反腐倡廉宣讲团、辅导员的作用,加强政治教育、纪律教育、从政道德等理论灌输,又注重用身边事、身边人开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比较鉴别中印证理论。我们将发生在本地区的典型案例归类整理,拍摄制作《沉重的代价,深刻的教训》等10余部电教片,组织领导干部集中观看;利用开展机关与基层对口扶贫、党员干部与弱势群体结对帮扶,以及领导干部下访的机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入农村贫困户、下岗职工、五保户家中,开展访贫思廉活动。通过直接感知违纪违法者案发前后的巨大反差、贫困群众生存状态与自身的较大悬殊,实现教育对象的理性认同和内在自觉。
  二是找准共鸣点,以情感人。“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说服别人,有时激起对方的感情共鸣比引发对方的理性思考更为有效。“情生于境,境能移情”。我们加强与宣传文化部门和一些文艺工作者的协作,先后创作了以《嫂子的心愿》、《下访路上心连心》、《青莲》等为代表作的一大批反腐倡廉题材的戏剧、话剧、情景剧、歌曲、小品。通过举办《清廉之歌》、《廉政文化之春》文艺晚会,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月、廉政文化县区行等活动,把廉政文化艺术作品搬上舞台。2008年以来,共开展各种规模的文艺演出活动820余场,观众近20万人。通过艺术的方法虚构情境或再现场景,既讴歌优秀共产党员襟怀坦荡、高风亮节的清廉形象,也揭露腐败分子沽名钓誉、以权谋私的丑恶嘴脸,使教育对象感同身受,引起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是找准感化点,以行带人。“以德化人者,心悦而诚服”。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可以起到树立标杆、带动一片的作用。我们坚持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十佳勤廉公仆”、“十佳勤廉标兵”、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组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着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在学习实践中思想得到感化、境界得到提升、行为得到规范。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了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