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在当前(乡镇)医院管理建设中的运用

2011-01-01 00:00:00易增林
老区建设 2011年6期


  [提要] 计算机在乡镇医院的普及和运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在医院的管理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做到信息共享。实现乡镇医院的计算机化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培养人才,制定出长期有效的计划。
  [关键词] 计算机;乡镇医院;管理建设
  [作者简介]易增林(1979—),男,宜春市温汤卫生院助理工程师。(江西宜春336000)
  
  当今社会已迈入信息化的时代,主要表现为信息更新速度快和信息高度密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计算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更看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计算机飞速地更新换代,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普及率极高,它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助手,更成为了各行各业必不可缺的管理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需要的不断扩大,医院的作用日益凸显,它对各类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乡镇医院作为医疗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基层发挥了重要的医疗保障作用。但由于我国在医院推行计算机化的工作起步较晚,尤其在乡镇医院起步更晚,其应用性长期得不到重视。这不利于医疗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阻碍医院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工作。为此,计算机的运用必须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医院的服务能力。本文就如何加强计算机在乡镇医院管理建设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得到新的认识。
  
  一、加强医院计算机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医院计算机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计算机在医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纯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差错。一些档案资料例如患者病历档案极为容易丢失,并随着时间推移纸质变质,不易保存,此外,管理起来也极为繁琐,所占空间很大,浪费物力,这些都将导致信息的缺失和管理效率的低下。乡镇医院由于处于城市各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对信息的敏感度不强,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其实践中,往往造成长时间安排专门的人力物力来管理医院的档案,其做法极为传统、落后。
  通过计算机化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点,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化。计算机在医院的运用能很好地解决人工短缺的问题,一个人往往可以做以往几个人做的工作。
  (二)精简人员,提高医院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乡镇医院,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一技之长,尤其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他们经常被安排在不需要专业知识尤其主要靠手工操作的岗位,例如:资料的整理、卫生清洁和财务会计等。通过计算机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他们更具有科学的思想,学习到更为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并且由于实现了计算机化,可以精简一批思想落后、无一技之长的工作者,大大提高医院人员的整体素质。当然,有条件的乡镇医院可以把这些精简出的人员再进行岗位职业培训,使他们依据医院的需要作出新的选择,到新的岗位,从而达到工作人员的合理调配。
  (三)确保了信息收集、整理、管理的准确性,使用也更为方便、快捷。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通过计算机化可以确保信息利用的准确、方便和快捷。由于乡镇医院工作人员的能力总体上不高,导致在工作中常常有各种失误。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它可以使信息的处理更为准确,调用信息也更为方便、快捷,不用费时费力。
  (四)医疗系统内部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可以使医院的信息做到共享。一家医院的信息肯定要互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在有条件的地方,多家医院可以实现联网,尤其提倡乡镇医院与市立医院、县立医院联合起来,使市、县的专家能远程指导乡镇医院的医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他们先进的医疗技术能更为广泛地运用到乡镇医院。
  
  二、加强医院计算机化建设的举措
  
  在知识经济下,要求信息高速传递,各单位要提供更为标准、及时的相关信息。传统的手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医院的发展来看,它要求集医疗门诊、药房、药库调拔、会计财务、社区服务、防疫保健等方面于一体,需要更为及时、准确的信息。实现计算机化后,可大大减轻各科室工作的劳动强度,一台电子计算机完成了过去几个人甚至于几十个人的工作。由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使领导管理层作出的决策也更加科学。从当前的发展要求来看,加强医院的计算机建设势在必行。在乡镇医院要实现计算机化,其具体举措有以下几点:
  首先,应转变观念,把计算机运用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观念的转变是关系计算机能否真正应用的最为基础的一条。对乡镇医院而言,医院领导思想的转变尤为关键,因为只有领导者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把计算机运用到医院建设中来。计算机化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投入和支持的系统工程,不是有钱、有软件就行了,而是要有符合医院运行规律的管理思想,它更是医院领导直接参与、全体职工配合的工程。
  其次,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从目前乡镇医院的情况来看,岗位设置不合理是影响医院计算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医院工作内容繁多且复杂,只有科学分工,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并落实岗位责任制,才能使整个电脑信息系统进行高效、协调地运作。如:医院门诊医师开出了处方后,药房、护理、药库等相关科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不会出现遗漏情况;再如:财务会计实现计算机化后,对购入药品办理入库手续时将购入药品的品名、规格、剂量、购入价、批发价、数据有效期等相关信息一并录入计算机后,能使医院财务部门及管理者对医院的药品销售及库存情况进行有效掌握,指导药品储备,保证临床用药,防止药品积压,降低药品消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最后,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计算机化不是一项理论,它需要的是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它需要各科室的密切配合,更需要科室人员的积极参与。工作人员一下子可能思想上转变不过来,此外,计算机使用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制表等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克服心理障碍,有意识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个改革系统中来。
  
  三、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多层次人才
  
  目前,虽然乡镇医院各岗位职工大多数已经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进行了计算机知识的相关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欠缺,如:又懂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相当少。因此乡镇医院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多层次人才。
  (一)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首先,采用脱产教育形式,选派一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使其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这些人可以成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人员。
  其次,采用短期培训形式,使其掌握一定的相关计算机知识。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可以做到熟练使用计算机,使计算机与专业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最后,其他形式的培训。在岗人员都应该接受一定时间的计算机新知识培训,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
  (二)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正规教育,培养高学历的高级计算机型人才,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懂得系统维护的技术人员。
  在乡镇医院,高学历人才并不多,所以对他们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高学历的工作者相对其他人来说,不仅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更有比较好的知识积累,对计算机的运用也更为熟悉。因此,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对于提升医院的计算机水平非常重要。
  
  四、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规划,促进计算机化的发展
  
  首先,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计算机化的选点及推广工作。再次,选好软件管理与操作工作。在实践中只有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才能实现计算机化。原来要几个甚至于十几个人对病人进行手工操作,现在只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对本辖区内的各村各组的人员进行登记、统计、分析,而且可以随时对辖区内的人群进行查询,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平台。
  总之,计算机在医院当中的应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促进医院计算机化的发展,并使之日益完善。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