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的第三重

2011-01-01 00:00:00王伟滨
英语学习 2011年2期


  人类对于梦境的痴迷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但梦境逐渐超越现实而具有独立意义则在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理论奠定了梦境研究的科学地位,而现代主义特别是超现实派的艺术作品则建立了一座梦境的美学城堡。形象的扭曲与变形构成梦境艺术典型的表现形式,而冰冷的现实与怪诞的心理则是梦境艺术的素材。梦境研究的核心是潜意识,梦境作品的触须自然也往往探入灵魂深处。提到梦境写真,不能不说到西班牙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一个在荒诞与严肃之间游走的艺术家,其著名的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永恒的记忆》)算得上超现实派作品的典范,那柔软的钟表和爬满蚂蚁的表壳已经深深刻在无数观者的心中。达利之外,还有一位在我国少有人知的超现实派梦境画家,其画作因为2010年一部叫做Inception(《盗梦空间》)的电影而一夜之间广受关注,他就是Francls Bacon(1909-1992),一个特立独行的英国人。他与那个著名的散文家和政客同名,据说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却与那位前辈有着迥异的性格。在文学上,英国几百年来傲视群雄,其国民对于英语语言的“优美”更是坚信不移,然而在艺术上,这个国家的确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不过,Bacon要算个例外,他是英国当代唯一一位在有生之年即拥有世界级声望的画家,英国大众对他也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恨是因为这个人的画作恐怖怪诞,却又往往是艺术欣赏课中必修的重要部分。撒切尔夫人曾经称此人为“that man who paints those dreadful Dictures”。Bacon的画脱胎于超现实派,但却更加深入人物的内心。人像,特别是扭曲的人像,几乎是Bacon绘画的唯一主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电影Inception的开端,一瞥之间,即注意到他的震撼。
  没有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却能成为世界级大师,这即使在现代艺术这个多少有些让人琢磨不透的世界里也算绝无仅有了。然而任何人也不会说Bacon的画作粗糙,他对于色彩以及细节的运用尤其令人称道,这也许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室内设计的缘故。典型的Bacon作品是狭窄空间中的孤独个人,有关于此,Bacon的传记作者John Russell如此写道:“Their anatomy was halghuman,half-animal,and they were confined in a low-ceilinged,windowless and oddly proportioned space,They could bite,probe,and suck,and they had very long eel-like necks,but their functioning in other respects was mysterious”(他们的身体半人半兽,局限在屋顶低矮、没有窗户且比例奇怪的空间里。他们可能会撕咬,会刺探,会吮吸,他们有鳝鱼一般的脖颈,但在其他方面他们还有何种功能就难以捉摸了)。Bacon的“放荡”生活和不羁言行多少模糊了我们对于他作品的理解,然而就像梦境里所显现的往往是那个我们不愿承认但却更真实的自我,当我们在观看Bacon所描绘的“怪物”时,又何尝不是在审视我们自己呢?
  就像尼采宣称上帝死了时,并非在庆贺而是悲号,现代艺术家们在描述这个逐渐荒芜、破碎的世界时所感到的也是深深的悲哀和不安。Bacon的人像无一例外都是支离破碎的,但那并不是他创作上的偏好,他不过是将他所体验到的支离破碎的人性用浓墨重彩表达出来罢了:而当我们感到Bacon的人像恐怖可怕的时候,我们大概是被那个真实的自己吓到了。谈到自己的作品,Bacon说:“1 would like mypictures to look as if a human being had passed betwee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