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被列为国家级环境建设重点县和国家级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我们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充分利用草地资源,走“开发与保护并举,利用与改良并重”的路子,使临洮县生态草场逐步趋向“草地生态良性循环,草食动物不断发展”的新势态。但国内大多数草种抗旱、抗寒能力低,产量低,大大降低了推广价值。2003年4月-7月,临洮县畜牧局引进6个优良牧草种,通过试验拟选出适合临洮县大面积推广的几种牧草草种,为发展草地畜牧业中的牧草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临洮县上营乡瓦窑滩村,东经103º57´,北纬35º56´。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干旱,冬季寒冷漫长,夏秋温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350~500mm,气温-10~21℃之间,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平均4℃。年日照时数2439.6h。平均干燥度1.4,平均无霜期146d,初霜期29/9,终霜期5/5。当地土壤营养状况见表1。
二、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选择红豆草、紫花苜蓿(金皇后)、扁穗冰草、无芒雀麦、多年生黑麦草、甜高粱等六种较抗旱抗寒优质牧草进行小区对照试验。
2.田间设计和管理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0m2(25×4),行距60cm.2003年4月16日播种,均为条播,播前均未施底肥,也未灌溉。播量:红豆草7.5 g/m2、金皇后4.5 g/m2、扁穗冰草1.8 g/m2、无芒雀麦2.3 g/m2、黑麦草3.0 g/m2、甜高粱4.5 g/m2。在生育期中耕除草,适时灌溉、施肥、管理。
3.测定项目
(1)发芽率。对以上六种优质牧草品种在25℃,氧气充足,水分适宜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率试验,重复3次。每台年纪录发芽率,7d时计算发芽率。
(2)鲜干比和茎叶比。我们取初花期各小区牧草鲜草1.0Kg于实验室测定,其中:
鲜干比=鲜样风干量÷鲜样总量×100%
茎叶比=鲜样中叶量÷鲜样总量×100%
(3)产草量。按照牧草生长发育规律,各牧草品种单位面积可消化养分最高的盛花期刈割测定。
(4)平均株高。对小区试验的牧草在盛花期刈割进行平均株高测定。
三、结果分析
1.发芽率
各牧草品种试验室发芽率见表2。可以看出,6个牧草品种的发芽率普遍较高。
2.鲜干比和茎叶比
见表2。鲜干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鲜草的含水量,它是晒制干草或青贮饲料时的依据之一,从测定结果看,6个牧草品种的鲜干比以金皇后鲜干比最高,达32.4%,表明干物质含量最高,红豆草、甜高粱、黑麦草次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收获量。
茎叶比是衡量牧草经济性状的一个基本指标,根据很多报946c258c5482d2bc6a47a991ad9f82ee02dbbaaaa2198d5609b606aaad122f42道,叶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比茎叶少50%~100%,叶中营养物质总消化率比茎的多40%,因此,干草中叶量越丰富越好。茎叶比的高低,关系看牧草营养价值的高低和牧草品质的好坏,在引进的6个品种中其茎叶比基本相近62%~73%。
3.产草量
从表3可以看出,引进的6个牧草品种产草量高低差距很大,其中以红豆草最高,达2834 g/m2,甜高粱、金皇后次之,分别为2594 g/m2和2541 g/m2,黑麦草产量较高为2369 g/m2,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较低,分别为1799 g/m2和675 g/m2。从产草量看,引进的红豆草、甜高粱、金皇后、黑麦草均有推广价值,其中以红豆草推广价值最大,甜高粱、金皇后次之。
4.平均株高
对牧草而言,平均株高也是生产中量化产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6个牧草品种,以红豆草植株最高,为0.85m,扁穗冰草最低0.46m。
我们将草产量进行了最大值法标准化处理,并对其和平均株高进行了比较,见图1。以红豆草平均株高与草产量作为标准(100%)比较,其结果显著。
四、结论
1.从产草量方面看,6种牧草中草产量差异较大,以红豆草产量最高,比扁穗冰草高2159 g/m2,比无芒雀麦高1035 g/m2,比黑麦草高465 g/m2,比甜高粱高240 g/m2,比金皇后高293 g/m2。
2.从平均株高方面看,6种牧草性状差异较大,扁穗冰草最低,刚到0.46m,其他品种较好,以红豆草、黑麦草、甜高粱为好,在0.80m以上。
3.从鲜干比和茎叶比方面看,6个牧草品种的鲜干比以金皇后鲜干比最高,达32.4%,红豆草、甜高粱、黑麦草较好。
4.从综合方面看,红豆草、甜高粱、黑麦草、金皇后接种,所以我们初步认为在临洮县草地补播于引种方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表3 试验牧草形状表现
草种平均株高(m)产草量(g/m2)
红豆草0.852834
扁穗冰草0.46675
无芒雀麦0.711799
黑麦草0.832369
甜高粱0.82594
金皇后0.762541
图1 试验牧草平均株高与产草量比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