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对甘玉1号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密度的对比,结果表明甘玉一号4000株/亩产量805kg/亩,4500株产量813kg/亩,较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试验。
[关键词] 玉米;密度;产量;品质
前言:玉米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并且随着工业用量逐年增加,玉米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玉米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合当地栽培的最佳密度,促进本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今年我们选择了4种不同密度,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等综合性状的对比,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处理及方法
1.供试品种
玉米品种:甘玉1号。
2.试验处理
处理1:3500株/亩
处理2:4000株/亩
处理3:4500株/亩
处理4:5000株/亩
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方法,大区面积468m2,每个处理24垄,行长30m,垄距0.65m,采取定点调查,调查取点每处理取3点,每点3m2,收获前取样测产,分析产量情况。
二、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
秋翻地、春耙地、起垄,5月14日机械播种,亩保苗4000株。亩施基肥总量25kg,其中:磷酸二铵12kg/亩,尿素8kg/亩,硫酸钾5kg/亩,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kg/亩。中耕3遍,叶面追肥2遍,人工除草三遍。
三、调查与分析
1.生育期情况
从生育期调查表中能够看到,各处理播种到出苗历时均为15d,说明种子吸胀、出苗情况均较好,播种致出苗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今年春季干旱造成的,与品种发芽力无关。自拔节期开始各品种间有所差异,处理1拔节最早为7月12日,处理2、处理4最晚为7月15日,以后各处理生育时期也是处理1、处理3稍早,其中以处理1最早,较其他处理各生育时期均早2~5d。处理4熟期最晚为9月29日,处理1最早为9月24日,其他处理在9月26~27日间成熟。从生育期调查分析上看,各处理中以处理1熟期早,其次处理2、处理3熟期稍早,处理四熟期最晚。
2.植株性状调查分析
由于今年气候条件较适合玉米生长,虽无病害发生但生育中后期大风天气较多,致使个别处理出现倒伏及倒折现像。收获前对玉米植性状进行调查(表2),各处理植株性状差异较大,处理1株高最大为280.5cm,其次为处理2和处理4,处理3株高最少为262.2cm。穗位高度以处理4最大为100.1cm,其次为处理397.9cm,处理2穗位高度最低为96cm。从穗粗来看,处理1最好,穗粗达5.7cm,处理2、3次之分别为5.4cm、4.9cm,处理4表现最差,穗粗为4.6cm,不利于产量性状增加。
3.经济性状调查
从对各处理经济性状调查看(见表3),各处理穗行数基本相当,处理1、2、3均为14行,处理4为12行,行粒数及粒重差异较大,处理1行粒数及百粒重最高,分别为39.5粒和46.8g,其次处理2行粒数为36.2粒,百粒重为46.7g,处理4行粒数最少为32.5粒。由于处理产量构成因子差异导致产量差异,综合各产量因子以处理3产量最高达到813kg/亩,处理2次之为805kg/亩,处理4相对各处理最低为666kg/亩。
四、试验结论
从以上调查分析得出,密度4500株/亩的产量最高813kg/亩,其次是密度4000株/亩的亩产805kg/亩,密度3500株/亩及5000株/亩的产量都较低,说明甘玉一号玉米品种适宜的密度在4000~4500株/亩之间,过稀过密都影响产量。(但这仅是一年的试验数据,稳定性有待连续试验验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