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蜂群的秋季管理和越冬准备

2011-01-01 00:00:00李宝华
新农民 2011年5期


  蜂群的秋季管理是指生产期最后一个蜜源后准备越冬时期的管理。蜜源植物的花期相继结束,这是一年中蜂群管理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时机做好蜂群越冬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安全越冬和翌年春季发展打好基础。
  一、培育适龄越冬蜂
  蜂群在越冬期,如果是幼蜂多,蜂群强壮,不仅越冬死亡率低,而且翌年春寿命长,哺育力强,群势恢复,增殖速度快,培育越冬蜂的时间在8月中、下旬。
  1.利用新王
  新王身体强健,能抵抗不良环境,可在短期内繁殖大量的幼蜂。新王只有在强群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秋季的强群又取决于流蜜期的子脾数量,因此在分蜂期,利用小交尾群养一批新王,用来在主流蜜期更换那些老王。如更换下的老王还有一定的产卵能力时,可将其组成小群繁殖,秋后与原群合并,这样能大大增加原群的蜂数和储蜜量。
  2.补助新分蜂
  在7月中旬,用补助子脾的方法,将新分群帮助起来,充分发挥新王的产卵潜力,以便利用这段繁殖时期将群养状,为培养越冬蜂打好基础。
  3.为蜂王创造良好的产卵环境
  根据蜂群进蜜情况和蜂王产卵能力,要适时加入产卵用的巢脾,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能力。但到了晚秋天气渐冷,蜜源减少,蜂王产卵下降产卵圈不能扩大时,就不能加脾,翌保持产卵圈的完整。
  4.充分利用蜜源和奖励饲喂
  除保证蜂巢内有充足的饲料外,蜂场附近最好还要有晚秋辅助蜜源。如果没有天然的秋季蜜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栽培一些人工蜜源,或者进行小转地,如都没就应进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产卵和工蜂饲喂幼虫的积极性。
  5.调整蜂巢,注意保温
  在取最后一次蜜时,将巢脾突出部分割平,蜂路缩小到8~9cm,抽出多余巢脾,面积大的子脾放在中间,蜜粉脾放在两侧,缩小巢门,注意巢内保温,以后随着天气渐冷,箱外也要随之保温,以有利于晚期幼虫哺育和减少储蜜的消耗。
  二、储备优质的越冬饲料
  储蜜充足是蜜蜂安全越冬最主要的条件,一框越冬蜂需有2.5kg以上的储蜜,才能满足越冬需要。从秋季断绝蜜源时起,到翌年春早期蜜源开始流蜜时止,蜂群在这一阶段所消耗的饲料,都必须在最后一个大流蜜期进行准备。
  选留蜜脾的方法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开始时,选留巢脾平整,无雄蜂房,巢脾之间保持8~9mm的距离,促使蜜蜂及时封盖,而不致将蜜房加高,当蜜脾已经封盖,每个约重2~3kg,就可以提出来存放在室内的空蜂箱内,留蜜脾的数量按越冬期的长短和蜂群的群势来确定;越冬时间越长,需要的蜜脾越多。强群按单位(框或千克)蜜蜂计算,其耗蜜量虽比弱群少,但总耗蜜量仍比弱群多,所以要多留蜜脾,特别是用双箱体越冬的蜂群,由于布置蜂巢需要更多的巢脾,所以留的蜜脾也要相应增加。在本地越冬和繁殖的蜂群,平均每框蜂需留蜜脾1个,严寒地区每框蜂留1.5个蜜脾。
  给蜂群补喂越冬饲料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北方地区大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喂晚了蜂蜜来不及加工、浓缩、封盖。没封盖的饲料冬季易结晶,容易引起蜜蜂患下痢病。补喂越冬饲料的蜜和糖浓度要高,用蜜喂蜂,蜜中加入10%左右的水,若用白糖喂只加30%左右的水,减轻蜜蜂的加工负担,补喂要集中在3~5d内喂足喂完。时间不宜拖的太长,一次喂足,越冬饲料一定要严防盗蜂,避免损失。
  三、整理越冬蜂巢
  10月上旬蜂子大部分羽化出房,就要整理蜂巢,换上消毒过的蜂箱和覆布,换上整蜜脾和大半蜜脾,单箱的都要用满蜜脾,重量在2.5kg左右,因蜜蜂不喜欢在蜜脾上结团,所以要大脾距至12~15cm,两边用隔板档上,空隙塞上保温物,巢框上梁横放3~4根木条,覆布和草垫之间铺3~4层纸。10月下旬再检查一下蜜蜂结团的位置,最好在蜂巢的下部靠近巢门一端,蜂团逐渐向后移动,能充分利用越冬饲料。根据结团情况,要进行及时调整。
  四、治螨防病
  秋季蜂群繁殖日趋衰退,子脾的面积缩小,但蜂螨的繁殖却不受任何影响,其危害程度更加明显。所以在培育越冬蜂的开始,要注意治螨,以保证越冬蜂的健康。培育越冬蜂时,生产期已过,应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和蜂病流行趋势,给奖励饲喂,在饲料中添加治疗蜜蜂疾病到药物,降低病虫寄生率的基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待幽王断子巢内没有子脾时,抓紧时机连续治疗2~3次蜂螨,使蜂螨寄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来年早春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