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于选择

2011-01-01 00:00:00袁和平
现代阅读 2011年1期


  大人物的演讲
  一天,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的学生正准备听一位重要人物发表演说。这个学院规模不大,整个礼堂坐满了学生,他们为有机会聆听一个大人物的演说而兴奋不已。
  演讲开始,只见一位女士走到麦克风前,扫视了一下听众,然后说:“我的生母是聋哑人,因此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干什么的,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对我来说,生活如此的艰辛,而我这辈子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台下一片寂静,听众显然都惊呆了。
  “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只能想办法加以改变。”她继续说,“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她重复着方才说过的话,“如果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只能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那他只要回答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想让情况变成什么样?’确定你的希望,然后就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着你的理想目标去干就可以了。”
  随后她的脸上绽出美丽的笑容,“我的名字叫阿济泰勒·摩尔顿,今天我以美国财政部长的身份,站在这里”。
  
  我来了
  有一位老太太已经70岁了,她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发现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登上日本的富士山,观赏烂漫的樱花。
  这种人生之憾折磨着老太太,很快,她对自己说:“反正也是快入土的人了,倒不如努力试试,说不准我还真能如愿呢。”
  于是,老太太便在70岁时开始学习登山技术。她周围的人对此无不加以劝阻,认为这无非是一个没有实现的梦想罢了,而且也绝对不可能再实现的了。老太太不以为然,她不顾任何人的劝阻,毅然进行着艰苦的登山训练。
  随着训练的进行,老太太登富士山的愿望越加坚定,逐渐成为她心中最为神圣的梦想。她不辞辛苦地进行训练,对富士山发起一次次的冲锋,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老太太依然毫不畏缩,因为任何困难都已吓不住她了。
  终于,在95岁高龄之时,老太太登上了富士山,打破了攀登者年龄的最高记录。那一刻她对着大山说:“我来了!”
  这位老太太叫胡达·克鲁斯。
  
  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
  哈佛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能获得高薪,或是走向政界成为名人。
  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梭罗却不一样,他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直到他得肺病去世。
  前不久,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一次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
  调查统计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梭罗的一生还是相当有意义的。这一结果大大出乎主办者的预料。为了搞清原因,梭罗博物馆在网上访问了一位商人。
  商人回答:“我从小就喜欢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绘画,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位画家,可是为了挣钱,我却成了画商,现在我天天都有一种走错路的感觉;梭罗不一样,他喜爱大自然,就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大自然,他应该是幸福的。”
  接着他们又访问了一位作家。作家说:“我天生喜欢写作,现在成了作家,我非常满意。梭罗也是这样,所以他的生活不会太糟糕。”
  后来,调查者又访问了其他一些人,比如银行经理、饭店厨师以及牧师、学生和政府职员。其中一位是这样留言的:“别说梭罗的生活,就是凡·高的生活,也比我现在的生活值得羡慕。因为他们崇尚自由,他们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而我却为了过上某种更富裕的生活,在烦躁和不情愿中日复一日地忙碌。”
  (摘自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每天进步一点点》 作者: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