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都加快脚步的时候,你能不能停下来,且心里不慌?
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的步调有多慢,取决于他有多少库存可以被无声地消耗。老百姓为了生存在拼命工作,老总们在一种惯性中停不下来,即使他们有几辈子都消耗不完的库存。所以,慢拍生活成了真正的奢侈品。
达摩达拉说:“世上唯有自由自在地欣赏广阔地平线的人,才是快乐无忧的。”的确,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彼得梅尔一样辞去大公司要职去普罗旺斯过自己的山居岁月;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去瓦尔登湖做一个湖边垂钓者。但是这样的生活已经被无数的人认可和向往,并且希望每年至少一个月要过这样的生活。有的人也说要把这种生活的质素体现在每一分钟。
慢慢运动,慢慢吃,慢慢旅游,慢慢思考,慢慢阅读。放慢脚步会发现生活的更多乐趣——
真真正正的优质生活,更有意思的生活方式——慢慢悠悠,晃晃悠悠。其实是另一种生活情趣。《慢的崇拜》作者凯若·哈娜说:“慢是对所有事物新的、平衡的权力。”事实上,全世界都在挑战过去100年工业化后对速度的迷恋,慢拍生活的呼声在各地崛起。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这么快,不需要这么拼了命地往前跑。慢下来,追求生活的质素更重要”。
现在,欧洲是最风靡放慢脚步的地方。英国一家民调公司数据显示,已有1200万欧洲人醒悟,有必要改变生活步调,宁愿少赚一点,但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另外3/4的人虽然选择保留原来职业,但调整步调。这点上,法国人可谓是比较典型,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只有30个小时,周末以及节假日总是雷打不动的休息娱乐时间:在露天的咖啡馆和有趣的人聊天,在秋叶满天的林荫路晨跑一段,在窗幔微微放下的屋子里品一杯下午茶。
这种惬意如同梭罗在《瓦尔登湖》写道:“在朝阳初升之时,我眼中的湖水滑落了它夜色的雾衫,渐渐地,它柔缓的涟漪,或它亮滑如镜的湖面,在远近各处清晰起来。此时的雾霭,如幽灵般悄无声息般隐没于森林中,又犹如异教徒在夜间的秘密聚会,偷偷散场。露珠随后仍垂吊在树枝上,垂吊在山边,整天都不消失。”
给人以“工作狂”印象的日本人,也有慢拍生活的迹象。这种迹象表现在京都。京都人每天要用的筷子,都有“木漆百回涂”。也就是每涂一次漆,隔一周放干再涂,一共花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所以这双筷子要3.36万日元,也没人觉得贵。街巷上的百年老店,可以品味京都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意识。不搭电车、巴士,用脚踏车或步行去穿梭大街小巷,更能体味京都的魅力。
“慢思潮”体现在生活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慢食运动。这个组织目前已涵盖50个国家,有6万多个会员,慢食运动鼓励人们细细品尝当季、当令的美味食物,反对快餐填饱肚子。不只是吃,慢也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缓慢旅行、缓慢的养胖、无压力的课后活动到缓慢的性爱。
现在缓慢旅行已经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他们鄙视走马观花,鄙视那种去了巴黎只是为了在埃菲尔铁塔照张相,去了南非就是邮寄张明信片回来。缓慢旅行强调并不是去哪里,而是在哪里。提倡“生活在当下,享受在当下”。
日式旅馆是缓慢旅行的首选地。开设在温泉附近的旅游区的日式旅馆给人的印象就是“简单”二字,由于大多是家庭经营的,所以规模不大,从外部到内部都透着简朴气息。泡温泉浴,减压解乏,亲近自然,远离城市喧嚣,没有过多的物质的诱惑,连思考都显得慵懒。
希腊小岛也有足够让人慢下来的理由。万里无云的蓝天,宁静无边的碧海,洁白无尘的街道和墙壁,安静缓慢到几乎懒散,什么也不用想,只要四仰八叉,安心躺在椅子里,啜一口冰镇鲜榨果汁,真是舒服得到了天堂。
国内的城市,成都算是步调最为缓慢的城市了。成都人悠闲得让人怀疑成都到底有没有人在工作。在成都,许多成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过着提鸟笼、哼川腔、穿板子鞋、迈八字步的休闲生活;年轻人的休闲项目就更多,泡茶馆、搓麻将、洗桑拿,无所不有。早在秦汉时代关中人说“少不入川”。游人来此就不想走,气候舒适,美女如云,美食处处,实在安逸得很。
梭罗说:“我的人生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坐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树、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和静谧中沉思默想。”这并非常人能达到的境界。
而招人喜欢的加菲猫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意大利面。”同样,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慢下来,分享此刻。
有一个故事:一个富豪交了21万,一家三口去南非坐“非洲之傲”。回来他太太说:最大的收获是我的孩子和他的爸爸又找到了原来快乐的时光,而不是多么豪华的列车,多么优美的自然风光。原来这个父亲特别忙,从来没有时间陪他的妻子和他的孩子认真在一起生活过。豪华列车缓缓前行,他跟女儿谈心,女儿教他打扑克,他教她摄影。他们又重回到了那段没有钱的时候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是的,我们整天劳碌奔波,追逐名利,最后却丢掉了灵魂。就像那个去坐“非洲之傲”的商人一样,在奢华古老的“非洲之傲”上,他的内心享有了真正的快乐和舒服。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一次又一次地被教育:金钱万万不能没有。于是亲情、友情、责任被当做了芝麻绿豆。于是在灯火阑珊处,忘记了回家的方向或者找不到回家的理由,或者根本已经挤不出了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
其实,一切都是借口,一切都是没有理由的理由。就像有人说的,时间就如同女人的乳沟,挤挤总会有的。万事都是相对的。曾经的芝麻绿豆,看似微乎其微,但是它可能却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可悲的是,往往我们在失去之后才会明白。
曾经马不停蹄,曾经熙熙攘攘,曾经风驰电掣,最后可能得到了全世界,或者得到了别人看得见的一切被称为“成功人士”的所有符号:名车、豪宅、美女……殊不知,名车在拥挤的交通里怎么也插翅难飞,豪宅因为豪华却更显寂寞,美女却演变成了空洞的躯体。
而与之相反的是梭罗,当年,他只凭着一柄借来的斧头,独自一人来到位于森林深处的瓦尔登湖,并在湖滨亲手为自己建造一座小木屋,开始那种与世隔绝的快乐生活。他只吃他自己收获的粮食,而且并不耕种得超过他的需要,也不餍足地交换奢侈、更昂贵的物品,那么他只要耕种几平方米的地就够了。
梭罗不断地做减法,那是一种欲望的减法。就像时尚一样,也是在不断地做减法。而做企业做到一定程度,也在做减法。做减法也是企业的一种战略。IBM卖掉PC业务,就是在做减法。它的战略是做软件制造商和服务商,所以,它疯狂地收购了大量软件企业,卖掉了很累人的PC业务。看似芝麻绿豆的软件企业,却已经不仅仅是芝麻绿豆。
在《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一书里,讲述了两个独立而顽强的思想碰撞、冲突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影片《云上的日子》的拍摄日记。文德斯和安东尼奥尼两人从信任、争吵、和好到更信任。安东尼奥尼比较偏执暴躁,当别人的领会和他看到的画面有偏差时,他就会发怒,撕毁样片,不断地要求更改,不断地对文德斯说“Zitto”(闭嘴)。也正是因为处理很多别人看来无数芝麻绿豆的事之后,《云上的日子》才得以顺利出炉,并影响和启迪了数亿观众。
就像有位企业家说:“为什么我喜欢滑雪,因为滑雪让我学会如何停下来。”
停下来吧,等我们以为无用的芝麻绿豆。
(摘自重庆大学出版社《慢活:女性格调主义》 作者:赵格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