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朝圣之旅

2011-01-01 00:00:00HICAFE旅行网
现代阅读 2011年1期


  引言 朝圣之旅通常是一个精神之旅,往往要求严格,充满艰辛。每一个文明都有它认为神圣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古代就开始徒步到他们心中的圣地朝拜,现在也仍然如此。许多朝圣者出发前往那神圣之地,希望得到实际的和精神的回报;也有人离开家园,去实现诺言或是当成一种悔过。促使朝圣者自远古时期就源源不断到来的原因就是对宗教的虔诚。
  在过去,朝圣者通常是男人,女人朝圣被世人视为太危险,容易导致“道德沦丧”的评价。但这并不能阻止女性开展她们的朝圣之旅。海伦娜皇后,康斯坦丁皇帝的母亲,大约1700年前,在伯利恒和耶路撒冷之间,她们的朝圣之旅已经开始。
  在中世纪时代,书籍里写满了警告朴实妇女的故事。撒拉逊人抓获一个在朝圣途中的怀孕的贵妇。一个女朝圣者在路途中被强奸,最后她在自己的房间结束了生命。可见,在当时任何一个虔诚的女朝圣者都面临着巨大的阻力,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勇敢的女性继续追求拯救灵魂的脚步。
  
  穆斯林朝觐之旅
  朝觐是伊斯兰教的5大功课之一,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前往圣地麦加。朝觐属于信仰功修,目的在精神层面上努力获得最大收获,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朝觐旅行的性质不是游山玩水,不是探亲访友,沿路必定艰辛。每天保证5次拜功不辍,奔走劳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心理和精神上要经受许多忍耐和辛苦。这是意志的磨炼,也是对精神的考验,是一次从里到外的自我改造和洗涤。
  
  圣地寻佛
  尼泊尔拥有多个古老的朝圣之地。每座庙宇都连接着一个古老传说或信仰,歌颂着所敬拜的神灵之力。位于尼泊尔西部博卡拉谷地的兰毗尼,是佛祖释加摩尼的降生地。2000年来它一直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圣地。
  
  天主教朝圣之旅
  圣地亚哥是与耶路撒冷和罗马齐名的世界3大基督教圣地之一。自早期的孔波斯特拉宗教朝圣开始,加利西亚就成为了来自已知世界的朝圣者的目的地。朝圣者想要从使徒那获得精神上的帮助,就纷纷出发前往大雅各的尸骨被发现的地方。朝圣者如潮水般涌入孔波斯特拉,开辟了新的精神和文化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路线网。这些四通八达的路线总称为雅各之路或者雅各路线。
  
  印度Chardham教之旅
  印度的瓦腊纳西几经劫难,历尽沧桑。穆斯林入侵者数次毁坏城池,致使18世纪前兴建的印度教庙宇无一幸存。然而在印度教教徒的心目中,瓦腊纳西永远都是神圣之都。他们笃信这座古城就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故乡,在城中兴建了数百座敬奉湿婆的庙宇。在瓦腊纳西,随处可见湿婆的象征——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灵伽(男性生殖器图腾)。
  
  犹太人朝圣之旅
  旅行到以色列,人们来到耶路撒冷的旧城,首先要去看的便是圣殿遗址的哭墙。“哭墙”(Wailing Wall)为原以色列人圣殿仅余的残址,是犹太人世界中最神圣的地方,海外的犹太人多半要每年一度回到哭墙的前面朝圣,也有生平第一次来朝拜的青年人。每礼拜五的下午傍晚时分,犹太教的大批神学生与教士,便会列队来到哭墙前,集体咏唱诗篇,并携手舞蹈。
  
  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
  卡瓦博格峰藏语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传说是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的8大神山之首,所以每年的秋末冬初,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的大批香客不惜千里迢迢赶来朝拜,匍匐登山的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梅里“外转”是藏人一生必走一次的线路,适逢羊年转山比往年更加功德无量。外转即围着梅里雪山做360度的顺时针绕行,其中大半线路在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境内,徒步行程在250公里以上。
  (摘自岭南美术出版社《带我走,去远方》 作者:HICAFE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