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手到伙伴:尼克松与基辛格

2011-01-01 00:00:00弗雷德.伊斯雷尔
现代阅读 2011年1期


  1960年,在哈佛大学担任国际关系中心的助理主任的基辛格教授,因与当时的纽约州长洛克菲勒的密切关系而闻名政界。身为洛克菲勒的顾问之一,基辛格在州长竞选196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竭尽全力,深得信任。当有记者要求解释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见解时,州长助理会告诉他们:“去见亨利,他是唯一能解释我们的立场,并且让你们听来正确无误的人。”
  洛克菲勒十分不喜欢1968他的竞选对手理查德·尼克松。除了个人差异外,洛克菲勒坚信尼克松是最糟糕的政治投机分子,缺乏决定美国命运所需的远见与理想。
  尼克松自1953年到1961年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副总统,并于1968年打败参议员休伯特·汉弗莱当选美国总统。对某些人而言,尼克松似乎是一个不可理喻、狂妄无耻,激烈的反共分子。就在1968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之前,基辛格曾说过这句话:“理查德·尼克松是所有竞选总统之人中,最危险的总统候选人。”
  当尼克松击败洛克菲勒,在第一次投票中赢得共和党提名之后,基辛格经常以轻视的口气说,此人“无权统治国家”。
  当理查德·尼克松要求基辛格出任他的国家安全助理时,基辛格与洛克菲勒皆大为吃惊,这是总统内阁中最重要的外交政策职务之一。尼克松选了一位他几乎完全不认识,而且与他政敌有紧密关系的人做首席顾问。基辛格是一直反对尼克松的。
  尼克松选择基辛格之举仍旧是个谜。为什么会是基辛格呢?
  毕竟他想用的首要外交事务顾问是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也许尼克松了解到,他需要某人来为他的诸多外交政策发言,阐明一个统一连贯且具概念的架构。他们两人自完全不同的背景,加州惠蒂尔地方的杂货商之子(尼克松),与来自希特勒德国的难民(基辛格),似乎在政策与权力运用上获得共识。那时,尼克松的讲稿撰写人威廉·萨菲尔曾提及,这位总统当选人十分高兴为“洛克菲勒王冠上的一颗宝石”——基辛格——提供他无法拒绝的职位。
  基辛格多年来一直以顾问身份奔波于哈佛及华盛顿之间,但也一直处于政治影响力之边缘。当他被要求走进权力中心时,基辛格发现此项提议令人难以抗拒,他说:“如果我拒绝此项提议,我将会为未来外交政策之失败而自责。”洛克菲勒也同意他的想法,并告诉他这是一种责任,如果拒绝将会是纯粹自私的行为。
  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宣誓就任总统,发誓要“支持、保护,并防卫美国宪法。”基辛格写道:“我自己对于在那儿的感觉是十分惊讶的。八个星期之前,如果有人暗示我说,我将会以新总统最亲近顾问之一的身份参加就职典礼,这听来会是十分荒谬的。”
  除了担任总统所有外交事务之特别助理以外,基辛格亦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负责人,为总统协调所有与国家安全有关之外交、内政和军事政策。基辛格是尼克松内阁中,少数几个能在几乎是任何时刻接近总统的人。基辛格在他为尼克松总统及福特总统服务的8年中,严格地遵守这些信条,几乎从未批评过他的上司,即使是在私人场合。尼克松与基辛格之间培养的关系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基辛格一直保持着恭顺的态度,从不直呼尼克松之名,同时,尼克松总统则多以同僚而非下属的态度对待基辛格。在私底下及公开与世界领袖的会谈中,基辛格皆被赋予大权。
  尼克松亦倚仗亨利·基辛格。基辛格和他的小班底不仅使国务卿罗杰斯及约一万一千名国务院宫员黯然失色,也使得国防部黯然无光。基辛格的工作是向总统呈现清晰之“选择”或是政策之选择性,并且详细解释这些选择可能的结果。因为如此,基辛格握有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顾问更多的权力。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定上,以及数以百计其他在世界各地牵涉到美国利益的决定上,尼克松皆衡量并重视亨利·基辛格的忠告,直至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
  (摘自中国工人出版社《基辛格》 作者:[美]弗雷德·伊斯雷尔 翻译:刘哲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