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丑闻人大辩护”实乃政治奇观

2011-01-01 00:00:00曹林
现代阅读 2011年1期


  近日有媒体曝光广西浦北县迎县庆大搞面子工程,强迫居民花钱按统一标准装修外墙立面的丑闻。浦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斌回应称,该工程是政府的民心工程,实施前充分征求了民意,绝不会搞强迫的事情,对想不通的坚决不改。
  政府被曝丑闻后,官员站出来辩护,为丑闻找借口,已不算什么新闻,而这次却是人大的官员,实在是一道独特的政治奇观:人大,难道不是人民选出来去监督政府,站到公众一边质询和批评政府和官员的吗?怎么反而坐到政府一边?
  丑闻曝光后,政府官员站出来辩护很正常,这是天然的利益本能,谁被骂,当然谁站出来为自己、为所在政府部门辩护,捍卫其形象和利益。而人大的官员出头为政府的丑闻辩护,就让人感觉很匪夷所思了。
  其一,这事儿跟人大关系不太大,工程是政府搞的,命令是政府下的,民怨所指也是朝向政府部门,人大没必要出头;其二,也是更重要的,从政治安排上说,人大是民众选出来监督政府的,是政府和官员的监督者。所以,当舆论曝出政府丑闻时,人大本应该以监督者的面貌出现,站在民众利益一边,对丑闻进行调查,对官员进行质询,甚至以议案的方式对相关决策者进行问责,这才是一个监督者应该干的事;其三,即使人大要站出来发言,也应从质疑和审查的角度去发言,而不仅仅是一个辩护者。
  可是,我们看到这位人大官员的辩护,甚至比政府官员们的辩护更卖力,比官员更官员,从他身上完全找不到一个民意代表的样子。
  在发达国家的议会中,我们能常常看到官员被议员质询得汗流满面、无地自容的场景,政府曝出了丑闻,更是议员们向政府官员发问的绝佳时机,官员不被问得满脸口水绝出不了议院大门。可是我们在这个浦北看到了完全相反的一道政治奇观:政府丑闻之下,人大官员冲在前面为政府部门进行辩护,和谐得让人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和谐的。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违反了政治学常识的场景:人民的代表与政府部门站在一起向人民训话。
  这不仅仅是在广西浦北才有的场景,人大没有履行监督者的职责,人大中充斥着政府官员,人大远离选他们当代表的人民,所有这些弊病,导致人大代表对自身缺乏准确的定位,不是把自己当做民选代表,而是把自己当成了政府官员;不是站在民众一边,而是习惯性地“替政府着想”、“替政府分忧”。
  (摘自《华商晨报》 作者: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