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升迁中的“天花板”现象

2011-01-01 00:00:00陆彩鸣
现代阅读 2011年1期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干部升迁中常常会遭遇“天花板”现象。所谓“天花板”现象,是指一个干部仕途走到了头,再也升迁不上去了,就像碰到“天花板”一样,升迁到了“顶”。这一现象,在干部升迁中客观存在,也由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实际情形来看,干部升迁中会遇到以下三种“天花板”:
  一是职务“天花板”。由于级别和干部管理权限的限制,不同层级的干部在升迁中会遇到职务“天花板”。从级别来看,在乡镇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正科级;在县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正处级;在市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正厅级。到了一定的级别,如果不能向更高层级升迁,那么干部升迁就遇到了“天花板”。
  二是年龄“天花板”。受任职年龄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干部年轻化,在干部任用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因而不同层级的干部在升迁中往往会遭遇不同的任职年龄“天花板”。由于层级不同,每个层级的干部升迁年龄“天花板”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乡科级干部遇到升迁“天花板”的年龄大约是45岁,县处级干部遇到升迁“天花板”的年龄大约是50岁,而司局级干部遇到升迁“天花板”的年龄大约是55岁。
  三是职位“天花板”。干部职位犹如“金字塔”,越向上,职位就越少,能够升迁到“塔尖”最高职位的犹如凤毛麟角。因此,在县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科级;在市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是处级;在省一级,干部升迁的“天花板”则是厅级。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干部升迁遇到“天花板” 限制的现象比比皆是,普遍存在。这些干部自嘲为“天花板”干部。就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而言,“天花板”干部为数不少,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表现出与其他干部不同的特征,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天花板”干部的特征之一:不求进取,得过且过。不少“天花板”干部见仕途已走到头,失去了继续奋斗、进取的动力,于是产生消极思想,不求进取,得过且过,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天花板”干部的特征之二:放松学习,慵懒度日。相当一部分“天花板”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对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了无兴致,思想庸俗,作风懒散,满足于“混日子”,等着退休回家。
  “天花板”干部的特征之三:心理阴暗,颓废腐败。一些“天花板”干部由于升迁无望,以致心理扭曲,甚至产生阴暗心理,因而利用手中掌握的职权,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趁机捞取钱财、玩弄女性,腐败堕落。
  “天花板”干部的种种消极行为和腐败现象,不仅损害了干部队伍的形象,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消除。
  干部升迁中的“天花板”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对现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将“天花板”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摘自中国长安出版社《官员“天花板”困局》 编者:人民论坛 本文作者:陆彩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