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农事指南

2010-12-31 00:00:00
农村百事通 2010年18期


  10月有“采露”与“霜降”两个节气。今年寒露时间为阳历10月8日。霜降时间为阳历10月23日。10月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10月各地主要农事活动有:
  东北水稻、甜菜收获,棉花采摘。秋翻土地。
  华北水稻、花生收获。继续播种小麦。做好秋耕。
  西北冬小麦播种,冬灌。
  长江中下游
  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先后成熟收获。三麦整地播种。棉花采摘。直播油菜播种,移栽油菜培育壮苗和移栽。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成熟收获,
  西南
  玉米、大豆、水稻收获。继续播种油菜、小麦。
  华南
  中稻、晚玉米、晚大豆收获,选种,留种。小麦播种。
  10月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害、干旱、早霜、秋雨。
  防御措施:
  1、防低温冷害。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会使水稻减产。在中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寒露风不仅使成熟的水稻、棉花发芽霉烂或品质下降,还会影响冬小麦、油菜的适时播种。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当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18-20℃,粳稻受害:日平均气温持续3天以上低于20-122℃,籼稻受害。应调整晚稻品种和播种期,使之在低温冷害到来之前安全抽穗:加强秋季田间管理,在低温冷害来临时及时灌水调温,雨过天晴时放干田间积水,增加太阳辐射热效应和土壤温度,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低温、阴雨带来的危害;喷施保温剂、增温剂等,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冷空气影响,减少空壳率。
  蔬菜冷害的预防措施有:改进设施的保暖状况,提高棚室的温度:掌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对冬性不熟悉的品种最好通过试验后再大面积种植:育苗时采用变温管理,加强抗寒能力的锻炼:做好蔬菜生长期的温度、水分及养分管理:露地栽培的蔬菜可在低温出现前放烟或浇夜水,
  牛羊早上放牧应晚一些,因为下过白露或霜后的秋草含水分大,牛羊吃进肚子后会很快生热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急性瘤胃臌胀病,俗称“胀肚”。如不及早抢救,会很快胀死。因此。等太阳出来后再出牧,牛吃热草既安全、抗饿,又上膘快。
  2、防秋旱。秋旱灾害,轻者作物减产,重者河湖干涸,田土龟裂。禾稼枯槁,人畜饮水无着。天气干燥时,秋季持续不雨,很多草本植物过早枯黄死亡,小虫不得不倾巢出动,此时要注意防治虫灾,交替轮换用药,多种措施并用,科学控制虫害。
  受旱苗后期常遇涝灾,如同雪上加霜。因此,要做到大雨早排,小水灌溉,开沟起垄。流水通畅,以防在土壤板结、根系较弱的一情况下,影响作物根系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死亡。补种和雨后抢墒播种的农作物,多数不能按季节正常生长,有效积温、日照时数等均不能满足生育需要。因此,对这些作物要千方百计促早熟、争收成,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对玉米、水稻等作物的早熟增产具有显著效果,晚熟玉米人工授粉。可促进多结籽粒:水稻后期巧用肥水。能减少秕粒。显著增产:花生中耕壅土,可增加坐果率,提高产量;甘薯田覆盖秸秆。既增产,又可减少人工翻蔓。
  严重的干旱容易造成鱼缺氧浮头和鱼病爆发,影响苗种放养等,所以在干旱未解除时,在水产养殖技术上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尽量减少饲料投喂,在干旱未解除时,减少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现有水体环境良好,减少施肥量,保持良好的水质。如果吃得过饱,成鱼的抗应激和抗缺氧能力就会相对减弱,而且剩余的残饵也易污染池塘,定期对养殖水体泼洒水体消毒剂进行消毒,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一些内服免疫药物,以达到预防鱼病发生的目的。在疾病防治中,必须按“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控制疾病发生。减少放养密度,可以上市的商品鱼应及早捕捞上市,尽量减少载鱼量,以缓解池塘内溶氧压力。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
  3、防早霜:经历了连阴多雨、气温较低的天气,在天睛后就会有秋霜来早的可能,应密切注意当地天气预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早霜和采取促早熟措施。田间要拔尽大草,增加通风透光;玉米可采取站秆扒皮晒穗,促进后熟:大棚蔬菜作物可增加防寒措施。夜间在棚上增加覆盖物等:在预报有早霜出现的时段前,对低洼、贪青地块采取烟熏的办法进行人工防霜。
  
  10月,农业和粮食生产还面临重大病虫害的严峻考验,草原进入秋季防火期,渔业也进入秋季渔汛开捕期和水产养殖收获期,务必时刻关注好天气预报,以免错过做好预防的最佳时期。 (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