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为了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发育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做父母的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快、团结、友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愉悦、舒适中成长。
第二,父母要有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注意说理,从正面进行引导。另外,教育孩子时,切忌父母态度不一致,让孩子无所适从。同时,父母还要注意不能对孩子采取强制高压措施,以免让孩子觉得家长不讲理。
第三,父母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应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前开始。父母应不厌其烦地耐心地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洗脸、铺床、叠被等。在这个过程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要有耐心,不能做孩子的“全职保姆”。
第四,父母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孩子从父母那里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得到表扬时就兴高采烈,受到批评时就羞涩自卑。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在责备孩子时一定要适度,适可而止,不要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任何伤害。要注重给孩子讲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要多注重讲道理,而不是过分地责备与埋怨。
第五,父母应注重培养孩子好的健康理念。孩子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健康的一部分,健康并不单单指身体,还有心灵。用一些名人故事来教育孩子、影响孩子,让孩子全面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人生发展。 (上海 孙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