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两个鲈鱼品种

2010-12-31 00:00:00向文龙
农村百事通 2010年24期


  一、尖吻鲈
  【形态特征】尖吻鲈身体长形,背、腹面皆钝圆,背面弧状弯曲较大。尾鳍呈圆形。吻尖而短。眼中等大,前侧上位。口中等大,微倾斜,下颌突出,稍长于上颌。上颌骨后端扩大达眼眶后缘下方。鳃盖骨有一扁平小棘。二背鳍基部相连,第一背鳍有7~8根硬棘,第二背鳍有11~12根软条。体色上侧部为茶褐色,下侧部为银白色。体青灰色,吻背面及眼间隔棕褐色。胸鳍无色,其他各鳍灰褐色。
  【生活习性】
  1.习性:温热带近岸鱼类。中国、东南亚、印度及澳洲北部均有分布。生活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在沿海水域栖息和觅食,喜缓缓而流的清水。
  2.食性:体长1~10厘米的尖吻鲈,胃内物20%为浮游植物,其余为小鱼虾。较大者为完全肉食性,70%为虾,30%为小鱼。
  3.生长:体长0.5~0.8厘米的鱼苗,饲养15~20天,体长可达3厘米左右,经100天饲养,体重达1公斤即可上市。
  4.洄游:尖吻鲈在河口、江河以及湖泊中生长、发育,到繁殖季节再洄游到海洋中进行产卵。
  【渔业利用】尖吻鲈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优质高档的水产品,国际市场十分畅销。由于尖吻鲈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广盐性等优点,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都在发展尖吻鲈养殖。1975年泰国尖吻鲈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推广养殖,现在成为世界上尖吻鲈养殖和苗种生产的主要国家。近年来,我国海南、深圳及中山等地也在进行养殖。(彩图参见81页图8)
  二、黄金鲈
  【形态特征】身体呈圆梭形,体质强健;体背橄榄绿色,体侧为绿色至金黄色,并有6~7个与体长方向垂直排列的暗色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橘红色,有时为鲜红色,腹部为乳白色。
  【生活习性】
  1.食性: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水生无脊椎动物,体长2.5~3.0厘米的小鱼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5~8厘米的鱼大量摄食浮游动物,8厘米以后则转向以摄食底栖动物为主。人工养殖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2.生活习性:属温、冷水性淡水鱼类,对水中氧气量下降到3.8毫克/升时,表现出高度适应性和忍耐性,适宜pH值为6.5~8.5,生长适温1~40℃,有常年摄食生长的习性。
  3.生殖:在天然水域中,雄鱼1年性成熟,雌鱼则需2~3年。比较小型的雌鱼可产约3000粒卵,大型雌鱼可产15万粒卵。
  4.生长:该鱼为鲈科鱼类,生长相对较快,当年放养8~10克的鱼种,到年底就可达平均15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较大者可达300~500克,如果用高质量的饲料,则饲料系数仅为1.5。
  【渔业利用】黄金鲈不仅体形优美,而且肉质细嫩爽口,其蛋白质(约18.62%)及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我国淡水鲈之冠的桂鱼,也高于青鱼、甲鱼、黄颡鱼、斑点叉尾 等,尤以富含钙、镁、磷、铁、钠、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著称。(湖北 向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