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驻越使馆见证的援越抗美

2010-12-31 00:00:00李家忠
百年潮 2010年12期


  20世纪60年代,美国炮制“北部湾事件”,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全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直至越南南方完全解放,实现全国统一。我当时作为中国年轻的驻越外交干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这场斗争的见证人。
  
  美国的侵略图谋和战争升级
  
  1964年8月4日,美国借口其军舰遭到越南海军的袭击,一手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1965年6月8日,美国公然宣布美军参战。到1965年底,侵越美军增加到18.4万人,1967年增至38.5万人,1969年增至54.4万人。南越伪军也扩大到近100万人。
  与此同时,美国飞机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也逐渐升级。1965年出动25万架次,1966年79万架次,1967年108万架次。年投弹量从6.3万吨增加到13.6万吨,最高年份达到22.5万吨。
  “北部湾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政府便发表声明,严正指出:“美国点起了侵略战火,越南民主共和国就取得了反侵略的行动权利。”“越南民主共和国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越南人民是中国人民亲如手足的兄弟。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两天后,北京市百万工人、农民、机关干部、民兵以及街道居民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声援越南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的斗争。
  1965年2月7日和8日,美国空军连续轰炸和扫射了越南北方广平省和永灵特区。中国政府于2月9日、2月13日和3月4日三次发表声明,庄严宣告:“中国人民是早已做了准备的,并且懂得如何援助越南人民和印度支那人民赶走侵略者。”“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兄弟的越南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2月10日,北京15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示威,愤怒声讨美国的侵略罪行,坚决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
  1967年4月25日,中国外交部就美国飞机轰炸越南海防市发表声明,指出:“美帝国主义是中越两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七亿中国人民将“永远同越南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彻底打败美国侵略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同年5月21日,中国外交部就美国飞机轰炸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决心是下定了的。中国人民支援兄弟的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的决心也是下定了的。越南人民必将彻底打败美国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
  1970年5月20日,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五二〇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手工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再次重申“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革命斗争”。
  
  援越抗美的战略部署
  
  在给予越南人民强大道义支持的同时,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196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访问越南。同年9月,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访华。在两次访问中,双方共同研究了中国如何援助越南和如何配合作战的问题,并就《中越两军协同作战计划》和《中国支援越南军事装备和后勤物资计划》达成协议。
  1965年5月25日,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组成了包括外交部、铁道部、交通部、总政、总后、海军空军、铁道兵、工程兵、总参作战部等21个单位的援越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实施援越事宜。另成立了由李先念、溥一波、罗瑞卿等七位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掌握援越的方针政策,审批新增援越项目。而全部援越工作则由周总理统一指挥。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陶铸于1965年春率领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等南方省、区委第一书记非正式访问越南,商谈一旦美同侵越战争进一步扩大,这几个省、区如何援助越南的问题。胡志明主席亲往机场迎接。我当时正在大使馆工作,至今仍珍藏着陶铸同志一行同大使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
  毛主席和周总理想越南人民之所想,急越南人民之所急,对援越工作考虑得十分细致。周总理多次强调:“要把援助越南问题看作我国援外工作中头等重要的事情。”周总理要求运往越南南方战场武器装备的包装要“便于运输、便于携带、便于使用、便于隐蔽”。针对越南战士的身材和体力,提出弹药包装最大重量不能超过25公斤,大米包装每袋50公斤。毛主席还特别嘱咐有关部门:“一定要为越南战士配备蚊帐,给他们制作的压缩饼干要分量轻、营养好。”为此,上海利民食品厂彻底转产,专门为越南南方战士生产压缩饼干。为保证营养,每袋压缩饼干里还加放一包肉松。此外,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中国还为越南南方部队每个连配备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为解决在美国飞机狂轰滥炸情况下的运输问题,周总理决定开辟一条从广西北海经海南岛二三亚直达越南的秘密航线。一批批中国小型货轮经过北部湾,在晚间驶向越南南方海岸,把船上用多层塑料袋包装的大米投向海滩附近,米袋随着海浪漂浮到海岸,船上打出信号,越南南方游击队立即把大米抢运到内地。美伪军发现后,多次向中国货轮开枪,不少中国海员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中方还支付外汇,开辟了一条通往柬埔寨境内西哈努克港(磅逊港)的秘密运输线,把物资运到柬埔寨的鹦鹉嘴地区,再转运到越南南方各根据地和游击区。与此同时,中国又同越方商量,开辟了一条贯穿越老边界和越柬边界崇山峻岭的秘密运输线,即胡志明小道。为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周总理于1970年派李强和方毅两位同志率团对胡志明小道进行现场考察,同越南领导人商讨改善运输条件的措施。考察团回国后,周总理亲自听取汇报,决定把土路改成碎石路,并增加支线,使之既能直行,又能横通。越南总理范文同说:“把这条土路修成碎石路,成为全天候的运输通道,这是周总理对我们的启发。”
  
  援越部队在越南的贡献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受胡志明主席的委托,率党政代表团到达北京,要求中国扩大对越南的援助,并向越南派出工程兵、铁道兵和高炮部队。4月8日,刘少奇代表中方表示,援越抗美是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方针是:“凡你们需要的,我们这里有的,我们尽力援助。你们不请,我们不去,你们请我们哪一部分,我们就派哪一部分。这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你们手里。”毛主席还曾对胡志明主席说:“咱们是一家人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不要客气。”
  就这样,应越方的要求,从1965年10月到1968年3月,中国先后向越南派出高炮、工程、铁道、后勤等支援部队。出国前,总政治部给各部队颁布了《援越抗美部队人员纪律守则》,明文规定要“尊重越南民主共和国,尊重越南劳动党,尊重胡志明主席,尊重越南人民,尊重越南人民军”,还规定要“爱护越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认真为越南人民做好事”。我援越部队进入越南境内后,都自觉遵守《守则》的各项规定。举两个例子:援越部队的后勤供应虽然相当充足,但吃不上新鲜蔬菜。由于《守则》已明确规定要爱护越南的一草一木,援越部队便不敢就地开荒种菜。胡志明主席得悉这一情况后说,没关系,中国援越部队来到越南,就是为了爱护越南的一草一木。得到胡主席的关照,援越部队很快解决了种菜问题。第二个例子是:当时,援越工程部队施工都是昼夜三班倒,夜间照常施工。一次,一名战士下夜班回营房,刚刚打开房门,只见一只老虎睡在战友的床下,战友也睡得正香。这位战士意识到,一旦老虎醒来,很可能会把战友吃掉,至少也会把战友咬伤。但部队的纪律是不得伤害越南的野生动物,因此这位战士不敢擅自向老虎开枪。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跑去请示上级首长,得到同意后赶回营房。幸好老虎和战友都还没有睡醒,战士向老虎开了枪,保住了战友的性命。
  出于保密的需要,中国援越部队都身穿蓝色军服,部队也不称“师”、“团”,而称“支队”、“分队”,一个支队就是一个师,一个分队就是一个团。为了让中国援越部队能及时了解抗美斗争的形势,越南中央统一委员会每月都向中国驻越大使馆提供一份介绍材料。大使馆领导指派我负责将材料翻译成中文,并打印100余份,分发给援越部队各单位。中国援越部队在越南执行任务期间,作战、施工、后勤和交通运输等费用,全部由中方承担,不增加越南方面的任何负担。中国援越部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同越南军民一起,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越南北方的领空,保证越南北方运输线的通畅,中国每天都有几百辆汽车专门负责运送各种援越物资。中国高炮部队和工程部队共作战2000余次,击落美国飞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国飞行员42人。中国援越工程部队不顾夏日的酷暑,昼夜施工。越南交通部长潘仲慧说:“你们修路大军整整战斗了三年,为越南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1970年7月,中国援越部队圆满完成国际主义任务,全部撤回中国。
  
  炮火下的中国大使馆
  
  1965年春,我作为年轻的越语翻译,第一次被派到驻越使馆工作。当时美国正逐步把侵越战争扩大到越南北方。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根据国内的指示,使馆的工作也相应作了调整,以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首先,使馆内所有的女同志全部撤回国内,留下的男同志也都作了必要的准备。在支部大会上,我和其他党员同志一样,表示一定要坚守岗位,不怕牺牲,誓死同越南人民并肩战斗到底,以实际行动接受祖国人民的考验。不久,使馆武官处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同志赴越南南方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临行前,他将一封写好的家信交给我说,如果他回不来,就让我替他把这封信寄出去。我接过信,一面感到它份量的沉重,一面在心中默默地说,如果组织上让我去执行这样的任务,我也一定会做得和他一样,绝不后退半步。
  当时,河内市的备战气氛越来越浓,到处都修建了防空洞和个人掩体,市中心的还剑湖四周修起了一个巨大的环形防空壕。全市各条街道都装有广播喇叭,可随时向市民通报美国飞机的行踪。中国援越工程部队在使馆院内修建了四个钢筋水泥的防空洞,每个都可容纳20多人,并能承受敌机投下的700磅重的炸弹。使馆办公室和宿舍的玻璃窗都糊上了米字型纸条,以防一旦被炸时玻璃片四处飞溅。此外,还准备了蜡烛和火柴,防备停电。使馆的同志每人都准备了一件蓝色棉大衣和一个手电筒,便于夜间钻防空洞时使用。
  不久,美国飞机便开始对河内和越南北方其他城市进行大规模轰炸,使馆的正常工作秩序也随之被打乱。每当听到广播中说“同胞注意,敌机距河内50公里”时,大家便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当广播中说“同胞注意,敌机距河内20公里”时,便要马上进入防空洞。有时还未来得及进入防空洞,就已听到敌机投掷的炸弹的爆炸声和越南防空部队的高炮声。待美机轰炸过后,广播中便说“同胞注意,敌机已经远去”。这时,我们再走出防空洞,继续工作。即使夜间,美机也会经常轰炸。为此,每天从晚上11时到次日清晨6时,使馆都安排两个人值班,主要任务是当有空袭警报时,负责催促没睡醒的同志赶快进防空洞,并关闭所有电灯。为保证一旦使馆被炸后仍能继续工作,越南政府在和平省一个偏僻的山脚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疏散的基地,里面装备有同国内保持通讯联络的电台,并派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驻守。
  我从小在和平环境中长大,没有经过战争的锻炼,虽已在支部大会上表示了不怕牺牲的决心,但起初精神上仍不免有些紧张,夜间跑向防空洞时,听到附近越南高射机枪震耳欲聋的响声,并看到它们喷出的一道道火舌,把天空染得通红,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uBF56tn3ONb23KwsSJDtWjygu94rH2bmBEmeRWD5vaI=。但几天过后,便逐渐适应和习惯了,甚至有时出于好奇,还在钻防空洞前将使馆仅有的一台录音机放在一个露天的地方,让它录下敌机的轰炸声和越南防空部队的高炮声,然后拿来听听,觉得很有意思。我在使馆工作的五年,已记不清总共钻过多少次防空洞。当时中央电视台派到越南的军事记者周居芳同志,每遇到敌机轰炸,便立即扛着摄像机向最高的地方跑去,以便摄下越南高炮击中敌机的场面。他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
  那时河内市区只有一座横跨红河的大桥,名为龙边桥,全长1681米,它自然成了美国飞机轰炸的重点目标。每次大桥被炸,都由中、越两国工程部队共同抢修。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外交信使来河内时,使馆前往迎接的人员都要带上橡皮船筏,一旦大桥被炸,也能保证信使能乘船筏安全到达使馆。我们每次外出,最担心的也是大桥被炸,只要能顺利通过大桥,心里便踏实了许多。一次,我和石秉毅同志送何克强等两位信使去河内嘉林机场。为争取时间,便从一条小路穿过。不料当汽车行至小路中间时,看见有一颗炸弹横卧在面前,挡住了去路。炸弹的半截埋在地下,半截露出地面。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为定时炸弹,更不知道如从它上面越过,会不会由于震动而引起爆炸。但如从原路退回,肯定会耽误信使的航班。时间已很紧迫,容不得多作考虑。经过两三分钟的商量,我们一致决定从炸弹身上冲过去。现在,已经退休的何克强同志和我同住一楼。两年前我同他谈起当年那次经历,他说,那时年轻气盛,一心想着赶上飞机航班,顾不得去考虑其他。这也是当时我们几个人的共同想法。
  美国深知中国是支援越南抗美的大后方,因此美国飞机在轰炸河内时,绝对不会放过中国大使馆。在河内举办的一个抗美战争战利品展览会上,我曾亲眼看见一幅缴获的美国飞行员随身携带的军用地图,上面标有一个个轰炸目标的具体位置,其中就有中国驻越大使馆。那时,越南军方尚不能掌握美国飞机从泰国空军基地起飞的动向,每次都是由中国军方通过热线,及时向中国大使馆武官处通报,再由大使馆武官处立即通报越南军方。1966年12月14日午餐时,武官处王茂兴通报说:“请大家抓紧用餐,有情况。”听了这几句话,我们便都明白了,饭后迅速进了防空洞。午后3时许,美国飞机多批轰炸河内。先有4架美机在中国大使馆附近上空活动,其中2架在使馆上空盘旋两圈后,于3时24分向使馆俯冲,发射一枚空对地导弹,炸毁了使馆电影厅大楼西南角,楼顶近一半被摧毁,门窗玻璃全部破碎。与使馆一街之隔的大使官邸和新华分社的门窗也大部被炸毁。幸亏使馆的同志及时钻进了防空洞,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下午6时15分,胡志明主席来到大使馆,向朱其文大使表示慰问。朱大使、陈亮参赞和陈皓武官陪同胡主席视察了被炸现场。当听说大使馆和新华分社的人员没有受伤时,胡主席说:“那就好!那就好!”之后,胡主席又询问大使馆有多少人,防空洞能否确保大家的安全,大使馆有没有疏散的计划。朱其文大使一一作了汇报。胡主席对朱大使和在场的大使馆官员说:“房子被炸了,算不了什么,今后可以建更好的,只要人在,我们将继续战斗。”此前,越南外长阮维祯,副外长黄文利、阮基石和河内行政委员会主席(市长)陈维兴也前来使馆表示慰问。第二天,朱大使在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和谴责美国侵略者的罪行。12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蓄意进行的严重挑衅行为”。那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使用的语言也带有当时的色彩。声明说:“美帝国主义竟然明目张胆地向中国驻越南的外交代表机构开火,妄图用战争的恐吓,试探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战斗到底的决心。美帝国主义真是瞎了眼睛,看错了对象。越南人民是吓不倒的,中国人民也是吓不倒的。”“中国大使馆和新华分社的全体工作人员,对美帝国主义这一严重的战争挑衅行动表示极大的愤慨和最强烈的抗议。”并表示:“一定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支援兄弟的越南人民争取抗美救国斗争的最后胜利,不惜作出任何牺牲,以完成祖国人民交给的任务。”
  对于安葬在越南北方各省的中国援越烈士,中国大使馆一刻都没有忘记。大使馆武官处对每位烈士的墓地都有详细的记载。几十年来,每年清明节,使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为烈士扫墓,并用援越抗美的事迹对馆员进行革命传统和国际主义教育。近几年,有一些烈士的家属到越南为亲人扫墓,使馆武官处都派人陪同前往。我担任大使期间,每次也都安排时间同他们见面,一起吃一顿饭。越方对中国援越烈士墓也十分重视,每个墓地都有专人看管。越南的烈士墓碑上刻有“祖国记功”四个字,中国援越烈士的墓碑上都刻有“世代铭记烈士的恩情”的字样。每年我们去扫墓时,越南外交部、越中友协和当地的党政官员也都和我们一同前往。1999年适值新中国成立50周年,越方专门拨款对所有中国援越烈士墓进行了全面维修。越共中央委员、主席府办公厅主任、越中友协主席阮景营亲自陪同我前往越南河北省陶美乡,为中国烈士扫墓。2000年清明节,我和使馆部分同志到越南北部的高平省祭扫中国烈士墓,越共中央委员、高平省委书记农鸿泰、省人民委员会主席(省长)谭香和省人民议会主席、省祖国阵线主席一起出面接待,和我们一起为烈士们上香和敬献花圈。农鸿泰书记还三次和我们一起用餐。当我对高平省精心保护中国援越烈士墓表示感谢时,农鸿泰说:“越南和中国是近邻,高平省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近邻。中国烈士为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斗争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烈士就是越南烈士。保护好中国烈士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牺牲的中国烈士,都是中华民族风华正茂的优秀儿女,他们的年龄和我也相差无几。烈士们为了越南人民反侵略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每次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情都格外激动。在高平省,当我把一份礼物送给越南的看墓青年,向他表示感谢时,我禁不住一下将他抱住,热泪夺眶而出。我感谢他和所有的越南看墓人,让中国烈士静静地在越南的土地上安息。
  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解放武装力量一举攻克西贡(即今胡志明市),至此越南南方完全解放,从而宣告了抗美救国斗争的彻底胜利。
  
  (责任编辑 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