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乌镇游

2010-12-31 00:00:00程德铭
故事作文·高年级 2010年7期


  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走进了水乡乌镇,领略了乌镇悠然恬静的风景。
  走进乌镇,踏一条幽径,穿过一片青翠的竹林,我们在杨柳依依的河边停住了脚步。抬起头,对面的建筑吸引了我的视线——水中出现了一排房子。想必那就是乌镇独有的水上建筑——“水阁”吧!它们都是用杉木板制成,并刷以桐油防潮,随着岁月的侵蚀,木板房变得黑黝黝的,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水阁三面有窗,白天凭窗可观河岸风光,晚上又可以枕着涛声入眠,人称“枕河”。这种风情在北方可是很难见到的。
  水阁给水乡的人们带来了方便:女人们在阁外汲[ji]水、晾晒:孩子们在水中摸鱼、嬉戏;老人们在阁中捧着茶壶,眯着眼睛,伴着流淌不息的碧水,哼唱着不知听过多少遍的戏曲。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划过宁静的河面,船娘清亮的歌声飞上了碧蓝的天空……好一幅旖旎的水乡风情画!
  走过小桥,在乌镇东街狭长的小巷中穿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木雕馆。走进去,只见门楣和窗棂上到处雕刻着人物、飞禽、走兽,让人眼花缭乱。我拿着照相机,一会儿拍“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一会儿又觉得“打渔”、“斗蟋蟀”有意思,还有“龙凤呈祥”、“梅兰竹菊”……我恨不能都摄入我的镜头。其中“郭子仪祝寿”骑门雕花大梁长4米,宽约40厘米,用整块樟木精雕而成,雕刻着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做寿的场面,人物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还有镇馆之宝——“一百单八将”的透雕,更是令人惊奇。注意!这“一百单八将”描绘的可不是《水浒》里的英雄好汉,而是捉拿孙悟空的天兵天将。你看他们个个怒目圆睁,手里拿着不知名的兵器,跃跃欲试,好像迫不及待地要把“妖猴”捉拿归案。这块木雕之所以能成为镇馆之宝,是因为它前前后后共透雕了五层,每一层都是精雕细琢,每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真可谓是“刀雕众生相,木透千年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木雕文化真是耐人寻味啊!
  伴着流水一路走来,我们看了水龙会、立志书院……真是步随景移,处处如画。
  走出乌镇的大门,导游的话还在我的耳边回响:“乌镇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枕水人家’。”我想,今晚我肯定会做一个甜甜的“枕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