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电磁阻尼的一个常用实验的不足,本文介绍了电磁阻尼演示器的改进与制作的一种新方案。
关键词:电磁阻尼;演示器;改进;制作;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12(S)-0055-2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讲述电磁阻尼时,在问题与练习中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科技馆中常看到这样的表演,将一根长1m左右的空心铝管竖直放置(图1甲),把一枚磁性很强、直径略小于铝管内径的小圆柱形永磁体从铝管上端放入管口。根据一般经验,小圆柱体自由下落1m左右的时间不会超过0.5s,但实验表明,小圆柱要更长的时间才从铝管下端落出。小圆柱在管内运动时,没有感觉到它跟铝管内壁发生摩擦,把小圆柱靠着铝管,也不见它们吸引。是什么原因使小圆柱在铝管中缓慢下落呢?如果换用一条有裂缝的铝管(图1乙),圆柱在其中下落就快得多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教材新推出的一个实验,很具有表演性、趣味性。但作为教学仪器,它存在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可视性差。由于铝管是不透明的,虽然实验得出小圆柱过了许久才从铝管下端落出,但过程怎样呢?为了克服这个实验的不足,笔者改进制作了名为《电磁阻尼演示器》的自制教具,把磁铁的运动巧妙地外显出来,效果更佳。下面作一介绍。
1 仪器的特点及原理
(1)特点:本教具用钕铁硼强磁环套在铜管上沿铜管外壁竖直下落,这样环形磁铁的运动一目了然,克服了圆柱磁铁在铝管内运动的不可视的缺点。同时,为了便于比较,在铜管旁再竖立一相同粗细、相同长度的塑料管,用相同的磁环沿塑料管外壁同时下落。两者对比,效果相当明显,如图2。
(2)原理:钕铁硼磁环的磁场在磁环平面是辐向分布的,如图3。当它沿铜管下落时,铜管中的铜环组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受安培力朝下,磁环受反作用力朝上,阻碍磁环下落,稳定时电磁阻力与重力相平衡,磁环匀速下落。
2 制作材料
钕铁硼强磁环二个(ψ45mm,ψ23mm×3mm),铁环一个(ψ45mm,ψ23mm×3mm),铜管一根(外径22mm,长86cm),塑图3原理图料管一根(外径22mm,长86cm),海绵两块,底座木支架一个。
3 制作方法
(1)铜管、塑料管准备:将废旧空调器上的铜管(外径22mm)小心搓直(提防弄直时变形),将ψ20mm的绝缘冷弯电工塑料管,再套上一根外径为22mm的塑料管,与铜管外径相同,略小于磁环内径(23mm)。
(2)组装:用木料做一底座,竖直钻两ψ22mm的孔,将铜管、塑料管底部套上海绵竖直插入孔中。
4 使用方法
(1)如图2,将两磁环分别从铜管、塑料管上端同时无初速释放,可明显看到:沿塑料管的磁环下落很快,且为加速;而沿铜管的磁环下落慢,且稳定下落时为匀速。两者对比,现象非常明显。
(2)将铁环沿铜管、磁环沿塑料管,分别从上端同时无初速释放,可看到下落情况相同,消除部分学生以为是摩擦影响磁环沿铜管下落。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物理》(选修3-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