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过程与方法 能力的三重考查

2010-12-31 00:00:00张利萍
物理教学探讨 2010年1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中四道物理图像题的分析,揭示新课程高考对知识、方法和能力三位一体的考查;指出对高频考点——物理图像的关注和在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理综I卷;物理图像;三重考查;剖析;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12(S)-0049-2
  
  1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中物理图像的考查情况
  
  在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物理试题中,涉及物理图像问题的题目有四道题;它们分别是第19题、第21题、第22题、第24题,四道题总分值高达33分,占到理综物理满分(120分)的27.5%。纵观近四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物理试题中的物理图像题:2007年有4个,分值为24分;2008有2个,分值为12分;2009有1个,分值为6分;由此可见,2010年的图像题在总分中的比例是前所未有的,在近四年中也是最高的。可以这样说:物理图像是高考理综物理试卷中的高频考点,今后也必定要考查,值得在高考复习教学中高度关注。
  
  2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I卷物理图像题特点剖析
  
  仔细分析2010年理综I卷中的四道图像题,笔者认为:它们除了具有分值所占比重大、反复重点考查的特点之外,把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应用数学工具及物理图像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重并举考查是另一突出特点;下面逐题进行剖析:
  第19题考查了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和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的简单应用,但由于教材上只给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考生只有在理解其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再判断推得出分子势能最小值是在r2还是r1,亦即需要判断出r2和r1中哪个是分子平衡位置间距离r0=10。米时,才能正确作答,此题看似简单,但还是要考生有一定的理解推理判断能力,可谓是一道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好题。
  第21题考查的是简谐振子的振动多解问题,由于振幅和周期都有多解,因此属于较难的一道题。如能首先根据题意初步画出振子的振动图线,再写出对应的关系式z=Asin(wt+ψo),其中ω=2π/T,最后结合三个时刻的位移以=Os,x1=-0.1m;t2=4/3s,x2=0.1m;t3=4s,x3=0.1m;联立求解可得正确答案为ACD。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的参考答案只有AD,漏选了c项。这种情况历年高考是很少见的。本题既考查了简谐运动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数形结合的图像方法,同时要求考生要有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道集考查知识、方法和能力于一体的创新题。
  第22题突显了今年实验题中的一大亮点:利用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紧密联系实际进行STS教育情况的考查;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接收器就是一个传感器,懂得示波器显示屏上观察到的实质是某一物理量(涂层的反射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且能根据图像找出变化周期再求转速;此题在物联网逐步走进人们生活的当今社会,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24题是一道已知汽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并画出υ-t图线和计算路程的简单力学综合题,解题过程虽然很简单,但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要求利用图像转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大大加强。
  
  3 对物理图像教学的反思
  
  反思一:从今年四道图像题的总分值的高比例来看,高一、高二就要引起重视,教学中要让学生体悟到物理图像问题蕴含着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和应用能力多个层次,要激发学生对物理图像的兴趣和好感并且始终不渝。
  反思二:图像已成为现代社会直观、快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重要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对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要求,必定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
  反思三:从今年四道图像题的分布面广来看,图像题是一种很适合高考考查的好题型,它可设计成选择题,也可设计成填空题,还可设计为计算题,各个学习阶段,每个模块和部分均可设计图像题进行多向思维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