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吉利式的发展是爆炒腰花,江淮的发展则是慢火煲靓汤。在效率至上、速度第一的时代里,江淮汽车的左延安被认为是一个很清醒的人,一个不为速度所迷惑的人。丰田爆发安全事故,在汽车行业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尤其是视丰田为学习榜样的中国汽车业。随着事件的扩大,广大媒体和汽车行业集中进行了大规模地探讨,有讨论丰田的质量管理模式的,有议论丰田迟钝的危机公关的,也有上升到观察美国政治意图的。左延安所在的江淮汽车立即做出了反应:“江淮内部一直在反省,一定要防治大企业病,这个病我们前两年也有,也在反省调整,所以才有去年的好形势。”
“学习丰田并不过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左延安明确表示,丰田创造了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1990年开始的从下而上的生产改善、全员改善、持续改善的生产方式,零库存、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目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制造业而言,仍然是学习的标竿。丰田出事以前,左延安号召员工读一本书《丰田的秘密》。丰田发生安全事故以后,左延安进行了总结和反省,他说丰田还应该学,但是,丰田犯了错误,在学习丰田时,江淮可以也应该引以为鉴。
在左延安看来,无论是油门问题,踏板问题还是制动问题都属于低级错误,丰田犯这种错误几乎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但是,背后的原因却很现实,丰田对低成本的狂热追求影响了它对品质的掌控能力。1997年丰田提出降低30%的成本,这几年又提出再降30%。内行人左延安认为这种目标很可怕,会给零部件成本带来很大压力。丰田对低成本的热衷在于赢得市场,快速扩大产销规模。以低成本取胜,快速成长为大企业、名企业甚至是国际化的牛企业,一贯是中国企业的发展逻辑。以丰田为标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这条路上,丰田走得很成功。但事实证明,成功并没有这么容易,快速扩张所导致的质量隐患集中爆发,对丰田造成了打击。
沉稳的左延安认为丰田事故为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丰田像温水中的青蛙,外界对它的吹捧和企业文化中创新精神的沦丧让它在扩张中逐步失去了底线,虽然管理能力已经跟不上扩张的步伐,现有的资源也无法支撑它进一步的扩张,但是,野心迫使它铤而走险,直至置产品质量于不顾。虽然错误早就有苗头,但是,丰田上下毫无意识或者有意掩盖,直到质量问题爆发出来,变成一桩大事故,才开始反省。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成为世界五百强、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大概是每个中国企业的梦想。在走向梦想的路上,左延安是这么看待丰田问题的:丰田给中国车企上了生动的一课,及时的一课,也是必需的一课。
“防微杜渐,不断反思自己,这是江淮的精神。”丰田事件,让左延安再次咀嚼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