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0-12-31 00:00:00
职业时空 2010年12期


  摘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结合高职教育的实践环节及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挫折教育;有效途径;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职学生自我实现愿望的不断提高,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不断加大,高职学生也在不断地受到挫折情境及挫折反应的严重困扰。众多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学生缺乏抗挫折能力的结果。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实施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对高职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心理。当代高职学生由于其独生子女的背景和目前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了他们在心理和性格上的缺陷,使得他们正在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患,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引导他们走出阴影、完善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可以促使学生与不同的人群接触,与复杂的社会接触,从而,逐渐掌握认识、分析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同时,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能力,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走出自我的误区,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我欣赏、自我肯定的过程中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使自己的心理、人格得以完善。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践教学中,通过疏导、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摆出学生今后前进道路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障碍和挫折,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解,又要联系当前的形势政策与热点问题,大胆地将现实社会立体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正面临和将要面临的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竞争与压力做具体分析,教育学生提高挫折认知,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失败,正确面对自我、面对人生,消除不安、茫然、悲观、消极等挫折反应,以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调查,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自控能力弱;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等特点。要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生在解决所面对的挫折情境时,就必然要把在课堂上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进行对照、印证、比较、分析、最后得出解决的方案。这一过程将使学生学会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作抵御挫折的方法,促使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对高职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原则
  1.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挫折教育中应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使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正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御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反应,继而完善和发展自我,达到将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
  2.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践教学中,挫折教育应以日常教育为主,集中教育为辅。教育者应树立起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形成明确的挫折教育意识,有针对性地挖掘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挫折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向受教育者实施挫折教育,使学生按照挫折教育的内容走进周围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提高抗挫折能力。同时,科学地组织各种集中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强化训练,并在实践中,一定要注重集中教育的实际效果,避免流于形式,最终达到以集中教育强化日常教育,以日常教育巩固集中教育。
  3.加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挫折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需要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思想认知能力,从而正确认识挫折。学校可根据受教育者的基本年龄特征、阶段性挫折反应及心理水平,开设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教育课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疏导思想、锻炼意志,并抓住生活中现有的磨炼机会,有意识地创设挫折情境,提高受教育者正确认识、驾驭挫折的能力,最终战胜挫折。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对高职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
  1.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调查表明,以自我教育形式开展的挫折教育是学生乐于参与且教育效果显著的实践活动,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内成立监查大队,组织学生深入到学校教育的“死角”——校园周边场所、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公共活动区等,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手段,对学生的日常言行进行检查、督促、引导,设立监查专栏,宣扬好人好事,公布不良言行和改正结果。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批评与自我教育,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提高应对挫折的心理适应性,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情绪调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挫折,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实现由挫折容忍力向挫折超越力的飞跃。
  2.在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利用寒暑假,到远离居民点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野外环境中进行生存训练,即在不完全依赖外部提供生存、生活的物质条件下,依靠个人、集体的努力保存生命、维持健康生活的训练。在野外生存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冒险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协调性、社会性、创造力及忍耐力,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学生从中获取生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最终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3.在与专业实训、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高职院校可利用学生专业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结合各专业特点,通过对企业产权结构、经济效益、企业文化、生存环境等方面的考察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通过对实习企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的调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通过到相应的岗位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市场经济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客观看待成败得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人生精神境界,培养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并针对目前不少学生怕吃苦、频繁跳槽、缺乏敬业精神的现状,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诚信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遵守行为准则的优秀品质。
  4.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课题研究关注的不仅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从学习理论观点——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总结交流提高,更加注重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研究技能为本位的实践教学。其研究成果的形式提倡多样化,如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指导学生自办刊物;鼓励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展交流、宣传、推广等活动来分享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增强了自我实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军.职校学生挫折承受力提高对策的探索[J].甘肃科技,2008,24(15).
  [2] 张旭东.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 杜惠平,魏钢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中国德育,2007,(3).
  [4] 贾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