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孩开办“气味图书馆”卖气味

2010-12-31 00:00:00
职业 2010年12期


  这是一所别出心裁的“图书馆”,没有一本书,陈列的都是气味:甜甜的蛋糕味、湿湿的雨水味、清新的泥土味、冷冽的雪花味……甚至还有调皮鬼灵动的活泼味,它贩卖的是香水,是气息,更是一种记忆,一种回味,就像一个情感图书馆,里面藏着的是一本本精致的香水组成的嗅觉记忆。这就是“气味图书馆”,一个由80后海归打造的嗅觉与情感的天堂。
   
  新发现:像图书一般摆放与收藏气味
   2008年圣诞节前,娄楠石和两个创业伙伴还只是普通的留学生。3个人在新西兰研习艺术、电影,从事建筑设计。只是,在即将成为“海归”之前,她们一直在思量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归来。创业是必然的,只是创业的切入点,3个人还没有想好。“不管从何处着手,大方向上我们是一致的,既然如此,不如先行组成创业团队,抱团作战总好过单打独斗、零星出击。”研究西方当代艺术的娄楠石想法超前,作风大胆,她率先提议,打破僵局。于是,2008年圣诞节,一个简单的仪式后,属于3人的创业团队成立了。
  架子搭了起来,接下来便要填充内容物。为了找准最佳切入点,娄楠石和伙伴踏上了漫漫调研路。3个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做市场考察与调研,期望花中选花,挑得精品。
  机会来得很偶然。2009年初春,3个人结伴赴美国旅行,在著名的化妆品连锁店丝芙兰里,娄楠石偶然发现了一种名为“气味图书馆”的香水产品。其中有一款名为“粉色柠檬水”。轻嗅之后,娄楠石顿时呆住。那种酸酸的、甜甜的、夹杂着麻麻的狡黠的味儿,一如儿时吃的零嘴“酸三色”!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娄楠石瞬间被拉回到了儿时牵着外婆的手幸福地吃“酸三色”的美好时光。虽然并不缺香水,但被情感牵扯住的娄楠石依然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了一瓶。而另外的两个伙伴,也分别买了一瓶“刚割过的草坪”和“调皮鬼的味道”。
  “如果我们做这种产品,会怎么样呢?每种气味都是一种独特的回忆,而‘气味图书馆’卖的,正好也不仅仅是香水,还有曾经遗失的记忆。”
  一语惊醒梦中人,3个人立刻结束了旅行,专门研究起“气味图书馆”来。很快,她们便摸清了这款产品的“前世今生”:它的创始人是一对美国兄弟,为了寻找儿时乡村纯白新雪的香味,兄弟俩投身于这项香氛事业。经数十年发展后,“气味图书馆”已经有了800多种香味,只是,与一般香氛不同的是,它以“串联香味与记忆”的方式来调制香水,所有的香水不只是香气怡人,更能为你找回过去遗忘已久的嗅觉回忆。在这里,你可以闻到花草、水果的香气,还可以闻到食物、蔬菜甚至自然的味道。此外,这种香氛还有一套特别的玩法“场景模拟”,比如把平装书、灰尘与霉味三种气味混合在一起,就是老式图书馆的气味;把爆米花、灰尘、泡泡糖、胶皮和铁锈味混合起来,就会产生老式电影院的气味……3个人惊喜万分:“如果我们将它引入国内,一定会前景广阔。”
   
  新行动:开家“图书馆”卖“气味”
  在进行了8个月详尽的调查后,娄楠石团队最终下定了经营决心。2009年11月,第一家气味图书馆在北京三里屯开业了。
   一切情形正如娄楠石所料。一排一排的白色格子,一本一本不同味道的“香水图书”,一个一个不可思议的气味名字,可以随机模拟的300多种气味和图书馆式的销售氛围……所有的物件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强大而诱人的气场。开业的第一天,一位年轻女孩走进店内,尝试地买了一瓶“菩提树”,闻到那味道,女孩顿时热泪盈眶。“那种感觉,很有点像《料理鼠王》里那个苛刻的食评家尝了一口老鼠做的普罗旺斯炖菜后,瞬间回到温馨的童年那样。“
  新奇的创意,新颖的卖点,让这样的故事不时发生,也让“气味图书馆”很快在三里屯这个租金奇贵、眼光奇挑的地方站稳了脚,仅仅半年,“气味图书馆”就成了北京城文艺圈、时尚圈、商业圈名人及白领精英们最钟情的香氛店,不仅开始大幅赢利,还收到了另外两位海归朋友在上海开分店的加盟申请。
  娄楠石及伙伴乐了,与试水前谨小慎微相比,这次,她们果敢地加大了步伐。同样的,她们选择了消费群体集中的黄金地段,将上海店开在了租金高昂的田子坊。为了赶在世博会开幕前正常营业,她们又加班加点,花三个星期便搞定了选址与装修。2010年5月初,上海田子坊体验店开业了。
  一切都是风的速度,包括销售。上海店开业不久,15分钟内便有两位顾客买走了4瓶香水。“这里给我的感觉很奇特,比如‘宝贝爽身粉’,很单纯的香,却让人想起小时的夏日,妈妈给我洗过澡后涂了白白一层爽身粉,很让人怀念。”附近一家公司的白领李小姐选择了一款泥土气味的香水,她小的时候是和乡下爷爷一起生活的,如今爷爷已经去世了,她也很久没有回乡下去了,但却时时回想起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今天我从这个小小的香水瓶里又闻到了泥土的气息,感到非常高兴,它让我又回到了爷爷的身边。”
   一周之后,上海店卖掉了200来瓶,一个月后,销量就达到了800多瓶。高昂房租带来的压力没了,还很快就有了熟客,不时有人呼朋唤友来这里,看“很好玩的香水店”。
  上海店成功了,很快,娄楠石又将经验复制到成都和沈阳,开出了第三家、第四家体验店。随后,北京新中关店也开门迎客。3家体验店也成功重现了三里屯店和上海店的故事,很快成为爱香人士云集之处。在产品与概念的信服力支撑下,娄楠石的大刀阔斧获得了跳跃式发展与成功。
   
  新台阶:为企业打造专属的气味
  “气味图书馆”火了,然而,火爆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来。最突出的是,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试香,找到自己喜欢的那几款后,却不在店里买,而是去淘宝找人从美国或香港代购,或者从美国直接邮购,虽然邮费要40美金,但买得足够多的话,每瓶20美元的价格比起国内的每瓶285元还是颇有竞争力。这样的事屡屡发生,几乎每天都能在店内接待到只试香不买香的顾客,可是,尽管如此,娄楠石等人却依然热情接待每一位试香顾客,完全不在意这些抢占资源的做法。“我们可以把淘宝上的那些店当作是在为我们作宣传,就算顾客直接去国外网站购买,至少也是对气味消费的认同。在目前还在普及气味消费概念的阶段,有这个消费意识就是好的。”
  娄楠石话说得如此坦然,但她的底气更多是来自于产品本身的升级开发。因为前期的成功运作,她获得了美国总部的特别支持:只有她的“气味图书馆”才有精装书模样的礼盒包装香水,今年夏天之后,所有产品都换成新款设计,同时还将推出15毫升小瓶装的特别设计套装。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研发团队正在为她的“气味图书馆”设计乌龙茶、红豆、绿豆之类的新气味,这些也是将来从其他渠道买不到的。“针对亚洲地区的新产品正在开发中,渠道也会更统一。所以不久的将来,淘宝或国外的价格优势都会被我们的产品优势打败。”有了后援支持的娄楠石信心十足。
  但是,娄楠石她们更大笔的生意还不在店里,而在于为企业做“嗅味识别”,帮企业打造专属的气味。闻香识企业就是最潮的创意——闻到一款香气就会想到某个品牌。
  而合作伙伴可以来自各行各业。目前,“气味图书馆”已经给中粮集团的名庄荟做了嗅味识别——名庄荟贩卖的是红酒,所以设计出的味道带有醇厚的酒香;跟潮流杂志《1626》正在洽谈中,可能会推出一款香水,在《1626》的渠道发售,买这款香水也可以送杂志;与浙商银行也有合作,银行根据大客户资料选他们可能喜欢的味道,然后将香水送给对方;还有服装,比如香港I.T旗下品牌CHOCOLATE(巧克力),情人节当日,“气味图书馆”推出一款香水就叫巧克力,在香港的CHOCOLATE店里卖出很多。甚至在唐山的万科新楼盘和售楼处出现了“气味图书馆”设计的专属万科的嗅觉效果……
   回忆有味道,创意有情绪,就算世界上再也闻不到某些味道,也能从中体会世界曾经的不同。也许正是这种别样的经营方式,才让“气味图书馆”大步走到今天,走向未来。
  (本文谢绝转载、摘编及上网,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