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博会:一次资源与资本的成功对接

2010-12-31 00:00:00
记者观察 2010年19期


  新山西,新契机。为期3天的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不久前在山西省会太原落下帷幕。3天的时间里,留给世人的是全新的概念,大家说得最多的关键词是低碳、环保、绿色和跨越、赶超、转型。在这个中外企业共享资本盛会的关键时刻,全球的目光在此聚焦,新兴能源搭建了外界与山西合作交流的广阔平台,1.4万亿的签约成果,预示着山西将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能源大省,在粗放式增长的历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曾一度成为困扰山西能源产业科学发展的“瓶颈”,从“煤博会”到“能博会”,短短4年的时间证明,成长中提速的过程就是超越的过程,山西将实现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的转变。
  如何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山西,丰富的煤炭、煤层气、风能等资源遍布全省各地。决策者们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对煤炭、炼焦、冶金和电力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与前两届不同的是,今年的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当今全球能源产业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成果,呈现出科技含量极高的态势。在两届“煤博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能博会”新添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展区、新能源汽车展区以及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转型发展等展区,把眼光投向全球新兴的能源领域。
  专家指出,发展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需要更多的能源企业快速实现大飞跃,以解决能源危机,加强能源安全。
  站在前瞻性战略发展的角度,山西正在运筹帷幄之中。
  为了加快能源战略的步伐,今年,山西提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
  此次展示的项目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机械电子、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等;农业开发、食品加工、医药、旅游等行业领域的展示。让广大参观者感受到了新能源开发应用的前景,尤其是部分展区的互动环节,更是拉近了参与者与新产品的距离。
  山西借助“能博会”这个平台,无论是传统的煤、电、气、化,还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其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都已借此相互对接,获得完满展示并找到合作方向和目标。
  从签约的项目看,新技术已融入到山西传统的煤、焦、冶、电、化等产业当中。这对于处在转型时期的山西来说无疑是新的机遇。
  可以预见,不久后,山西将全面实现共赢甚至多赢的发展局面。
  前来参展的包括美国GE能源集团、通用电气、日本日立、德国西门子、泰国万浦以及富士康等国际顶级企业,处于行业、产业的领军地位,代表着行业的风向标,引领着世界煤炭与能源新产业的发展方向。
  这一成果可以说在山西经济发展中是史无前例的:439家企业参展,国内23个省市区组团参会,国内9大央企与山西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涉及能源、房地产、建材、医药、微电子等多项领域,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实,在“十二五”期间,9大央企在山西的投资金额6600亿元将逐步到位。
  三届博览盛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认识了山西,也感受到了山西人的魅力。
  山西人在家门口享受着新能源应用的便利,在了解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和储能等新能源的有关信息后发现,新能源无处不在,正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最值得一提的是,“能博会”留给山西乃至世界的是,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新理论、新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其对未来的影响和意义十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