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王志575天为官的丽江印象

2010-12-31 00:00:00
记者观察 2010年19期


  5月23日就已从丽江市副市长的挂职岗位上离职的央视新闻人王志,至今仍悄无声息。理论上讲,他结束挂职之后,将回到原单位央视。但在王志离职后有媒体报道,他很可能会去团中央,因为团中央对他另有任用。这让我们对他下一步的动向只能进行揣测,还有等待。
  2008年10月22日,王志正式到丽江市挂职副市长,期限一年,挂职以来,吸引了太多的关注。一年到期后,他选择了延长申请,继续留任到今年4月。但今年以来,王志很少在丽江公众场合亮相。对于王志在丽江的政绩,官方也没有一个公开的说法。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王志在丽江挂职的575天。
  
  “不作秀”
  
  在丽江市政府,很多人称呼王志为“王副”。市政府给他配了专门的秘书,还有专门跟他的副秘书长。不过,新闻人王志成为“王副”之后,不接受采访、不作秀,便成为他对自己角色的一个最重要的定位,贯穿于他的整个丽江挂职期间。
  一年半来, “王副”只开过一次媒体见面会,那还是在丽江市外宣办的人员建议下安排的。当时有记者想让他拿着任命书拍张照片,“王副”说:“我不想作秀,如果拿着任命书摆拍,不就是作假了吗?”面对跟了他一整天的记者,“王副”讲得更直接,“我讲大实话,我就是不乐意你们整天盯着我。”他甚至拿过记者的照相机,删掉了一张他本人的照片。
  这些举动令人大跌眼镜,这还是以往镜头中的记者王志吗?当时他手握公众知情权,希望官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官员发问直接、凌厉甚至尖刻。
  作为从业多年的记者,“王副”本应对媒体有亲近感。不过,在一次与媒体简短的交流中,王志自己却说,“正因为我是央视主持人,所以我才害怕被媒体拉出来。”一位曾在丽江挂职市长助理的学者对此表示理解,“王志最清楚媒体的杀伤力”。
  “王副”屈指可数的一次高调亮相,是在2009年送丽江雪桃进京贺60年大庆时。王志破天荒地“作了一把秀”,推销雪桃,以至于有媒体认为雪桃上国宴是他一手策划。实际上这件事情是省里一位曾在京挂职的老领导促成的。
  除了这一次,王志在职期间,对自己上报纸上电视避之不及。
  尽管如此,王志在离职之际,还是不可避免地尝试到了媒体的杀伤力。媒体报道了他在丽江挂职一年的政绩。马上有当地官员对媒体表示,“报道放大了王志的政绩,王志对丽江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是有贡献,但他是在各级各部门配合和支持下完成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一位当地官员说,这类政绩报道让王志很尴尬。“像王志那么聪明的人,肯定不愿意别人这么报道他,其他领导会怎么想?”
  丽江市招商引资局局长沙玛阿嘎现在成了“惊弓之鸟”,一听是记者,几乎是条件反射式地说,“丽江的招商引资没有任何问题,也不需要任何宣传!”
  
  “服务西部建设”
  
  “副市长只是个职务,实际上是智力和技术扶贫。”同济大学教授刘光富说。他和王志一样,曾经通过中组部和团中央组织的“博士服务团”到丽江挂职。他说,中组部和团中央对这类挂职有明确要求,就是发挥博士所学,服务西部建设。“不是要让我们去那里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王志拥有电视新闻学博士学位,他在省政府挂新闻办副主任、外宣办副主任,作为丽江副市长,他协助分管广播、电视。这样的安排倒也符合中组部、团中央的“博士服务团”的设立初衷。不过,这一年多来,从云南省到丽江市,王志怎么发挥电视新闻学博士之长,为云南省和丽江市做贡献,采访中很难找到实例。因为王志很谦逊,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自己“不懂”。
  2009年年初召开的云南省新闻界迎新春恳谈会上,在场的媒体界人士想听听王志博士的真知灼见。王志回应:“对云南外宣工作做个总结。我说我才来三个月,什么都不懂。”云南省宣传部门的官员告诉记者,王志大部分时间在丽江。这位官员说,他能记起的一次,就是去年省里想到央视做烟草的宣传,央视来了人,王志陪同接待。刚报到时,王志跟新闻办的人打过招呼说,如果有事情需要跟央视沟通,可以找他。
  王志做的一些事情看上去虽然简单,在残疾人书法家和志刚看来,不乏智力含量。和志刚说,在王志的促成下,他已经三次代表丽江参加对外活动。“为什么政府里面其他人想不到,王志就想到了?”所以周围一有人议论王志是来镀金,和志刚就为他抱不平。
  
  “是来学习的”
  
  丽江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到丽江后,王志曾跟市长提出要求,他想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希望能分管这方面的工作。
  不过市长思来想去:发改委、商务局这些部门的工作,跟宏观经济直接相关,但是工作强调连续性,不太适合由挂职干部分管;最后,确定让他分管审计,审计是经济监督,也能了解宏观经济情况。
  丽江当地有人对王志分管审计感到意外。一来审计有专业性,王志不懂行;二来审计通常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亲自分管,少见挂职的官员负责。
  审计局长和波涛说,审计这块相对来说风险不大,安排王志分管,既能满足他了解经济工作的需要,也是当地政府对他的保护。
  而在实际工作中,省审计厅来丽江审计项目,王志只要在丽江,就一定会到场。在不违反太原则的前提下,王志会主动请求审计厅对一些情况加以通融。
  大多数时候,王志都说自己不懂,是来学习的。除了“不作秀”,“来学习”是他来丽江后另一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毕竟挂职时间很短很宝贵,如果做的都是本行,就学不到东西。”和波涛对王志的想法表示理解。
  外界舆论并不认为王志到丽江挂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人甚至戏称,鉴于他有碰硬骨头的经验,应该让他协助副书记分管政法委、主管双规办。严肃的网友希望他能“代市民质疑”“代市民立言”,“成为一个改革者,一个社会理想的实践者”。
  事实证明,既然是挂职做官,其主要任务是多听多看。一个低姿态的“王副”更受欢迎。
  
  名人王志
  
  王志终归是个名人。这一年多来,这个身份对挂职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智力扶贫的博士身份和副市长的干部身份。
  王志说,要用自己这张脸为丽江换些真金白银。在名人效应的问题上,他非常高调从不回避。据了解,这也是丽江官方对王志挂职期间最大的期待。在他之前主管招商引资的副市长,主动提出这工作由王志来分管,因为招商引资需要关注度。丽江方面的领导希望王志能多到北京跑跑。
  王志确实为丽江拉来了一些投资意向,比如已被广泛报道的风力发电项目。不过,丽江市政府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目前他引进的招商项目风力发电只是签订了意向,钱还没有到位,是不是投向那个项目,也没有最终确定。他说这些事情不是王志能定的。“那些大老板投资是讲究回报的,不可能只是冲着王志。”
  这位官员认为,王志这样的挂职干部给当地带来的作用,更多表现在公益性的项目。去年,王志就把北京的一家免费职业教育推动机构“百年职校”介绍到了丽江,和丽江民族中专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开办“丽江民族中专希望工程百年职校护理班”。去年,宁蒗民族中学收到了“百年职校”捐助的100万元。
  据和波涛观察,因为王志的名人身份,云南省审计厅也不像对待一般市领导来对待王志。例如在王志的极力争取下,省审计厅把支援基层审计机关建设的第一批资金安排给了丽江。“换一个人能争取到多少,不好说。”和波涛说。
  也有评论人士认为,如果王志挂职,只是去拉拉钱拉拉项目,那与副市长的应有职责相去太远。丽江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杨智远则有不同看法。他说,挂职也就一年,“一年能干些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算好,没有评价标准。”
  一位曾在丽江挂职市长助理的学者说,提起挂职,他印象最深的是,给他准备的讲话稿上,一开头就写“我代表丽江市一百多万人民”,看到这句话,他诚惶诚恐,跑去问市委书记,一个挂职的市长助理是否可以代表,引来周围人啼笑皆非。“你说锻炼什么,锻炼的就是这些东西。”
  王志离开丽江后,和丽江市政府过去的同事们极少联系,对记者的短信和电话,也未有任何回复。一位跟王志常有接触的官员说,或许王志以后再做节目,会比以前多一点考虑官员的感受。摘自《南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