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中国可以走不称霸的海洋强国之路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和原则受民族精神和宪法的制约,是能够走上不称霸发展道路的。中国文化中有丰富的优良传统。例如:宽容大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协和万邦的精神,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主张“协和万邦”,热爱和平,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自强自立和维护正义的精神。这些文化传统有助于中国实施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政策,建设不称霸的海洋强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中国的宪法规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助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这些原则也应该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则,中国成为海洋强国之后,也应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海上霸权。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目的是利用海洋获得国家利益,从而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不称霸的海洋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海洋强国都是为了控制海洋,因而离不开战争,可以称为战争模式,主要特征是:形成统一的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建设强大的军事力量—用战争打败竞争者—利用海洋谋求国家利益。其中,建设强大的海军是实现这种模式的核心要素,所以,在一个很长时期,曾流行海军主义,西方列强政府内都设有海军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进入新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特征。60多年没有发生海洋强国之间大规模的战争,世界上既有海洋霸权国家,也有在和平环境下建设和保持一般海洋强国地位的国家,出现了可以采取和平模式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环境。和平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建设海洋强国的综合国力基础—确立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建设以海军为骨干的综合海上力量—利用海洋谋求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有可能吸取历史经验,避开大国崛起的战争模式,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利用中国的和谐文化和特有智慧,化解各种矛盾,冲破各种扼制和阻力,实现自己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促进世界海洋的和平利用,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因此,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美国是一个海洋意识很强的国家,在2004年美国总统发布海洋规划中,专门强调这个问题,内容是在美国开展全民海洋教育,在中小学课本中增加海洋科学知识,加强高等海洋教育,实施海洋知识的终身教育,使美国人一代一代保持强烈的海洋意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是河流文明国家,民众的心理是安土乐业,治国思想就是大陆思想。这种心理与思想,培育了黄土文化。黄土文化维系中华民族五千年,使中国成为多民族的大国,它的历史力量是举世无双的。但是,要走向海洋,就必须改造这种河流文明和黄土文化,培养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这必定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