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荣
(香港演艺学院,香港 999077)
在国外,有剧情、载歌载舞的舞台戏剧演出有传统的Opera及兴起于近代的Musical Theatre(简称Musicals)。在此,我们暂且把传统的Opera翻译为传统歌剧;Musical Theatre则翻译为音乐剧或歌舞剧。
国外传统歌剧在剧院(Theatre)或歌剧院(Opera Theatre)里演出,观众听的是演员及乐队的自然声,没有电声,也就是说传统歌剧是没有音响的。
现代的音乐剧或歌舞剧是有管弦乐队演奏的,如《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也有摇滚乐的,如《猫》(Cats)和《妈妈咪呀》(Mamma Mia)。音乐剧在国外也是在剧院或歌剧院里演出,但对白、歌唱和音乐都设有扩声。
在目前国内音乐剧盛行之时,笔者利用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探讨现代音乐剧的音响设计。
关于音乐剧演出的场地,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音乐剧多在剧院或歌剧院里演出。这些剧院都有舞台(包括侧台、后台和化妆间)及观众席(包括操控音响和灯光的地方)。舞台与观众席之间有一个可升降的乐池安置乐队。伦敦西区的剧院大多历史悠久,专门为话剧和传统歌剧演出所建造。这些剧院可容纳观众500~800人。它们的厅堂声学处理都能提供清晰的语言传送,同时有利于现场扩声。
不同类型的演出有不同的音响方案去配合。所有音乐剧或歌舞剧都有现场乐队、现场合唱队、演员唱歌、演员对白和音响效果。现代音乐剧需要音响的有:
(1)演员的语音,包括对白和歌唱;
(2)乐队的音乐;
(3)合唱队的歌声;
(4)音响效果,如打雷声,下雨声;
(5)演员及后台需要的音乐回放。
以下逐一阐述。
在任何现代音乐剧里,台上演员的声音全部经过扩声。在音乐剧音响设计中,演员的对白和歌唱声设有自身的扬声器系统。通常是中置加上台口扬声器系统,把演员的声像投放在台上。目前,音乐剧音响的一大败笔是:在群唱时因为演员与其声像位置不配合,如果没有追光灯,观众很难知道是谁在唱歌。也因此,出现了先进系统,可借助位置探测仪的帮助准确地把声像投放在演员的位置。
在30年前的一出音乐剧《基督耶稣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中,台上的演员人手一支传声器。在当时无线传声器还没发展完善,所以,每位演员都要手持一个有线的传声器载歌载舞,连线都要跟着跳舞,这成为音乐剧的音响史话。现在无线传声器已发展完善,不但音质好、接收能力强,而且体积小,可以安装在演员身体上而不易被察觉。
音乐剧演员用的多是佩戴式超小型无线传声器。传声器头可安装在演员的头部,如前额、外耳上或面颊近嘴处。安放在头部的好处是演员的头部若要运动,嘴和传声器头的距离可保持不变,减少声量和音色的差别。至于安放在头部哪个位置,最好视音乐剧的类别和啸叫边缘(feedback margin)的需求。音色越需要似流行歌或扩声音量需要越大,传声器头就越需要接近演员的嘴部。如摇滚音乐剧《猫》中,所有演员的传声器头都安放在面颊靠近嘴处,用化妆掩盖。但在一些管弦乐的音乐剧中,传声器头就安放在演员的前额或外耳上,以取得歌剧的歌唱声效果。此外,针对个别演员,传声器安放在前额上拾取的声音比安放外耳上拾取的声音要好,有些则相反。所以,演出前音响师多会在录音棚与盛装演员先行试载传声器,试听在穿上演出服装后哪个传声器位置最能保证高质量的扩声效果。
当两位演员在台上近距离对话或对唱,由于每一位演员都载有一个传声器,在电声处理下会产生不良的干扰导致音色失真。这是物理现象,无法改变,只能想办法避免。处理方法多是当两位演员近距离对话或对唱时只用其中一位演员身上的传声器来接收二人的对话或对唱。
演员歌唱的现场音量受制于乐队音乐的声量和传声增益,通常歌声平衡在乐队音乐的声音之上。但如果乐队音乐的音量大,演员的传声器头也已移近了嘴部但歌唱音量还是不够,这时,就需要把演出范围(acting area)往后移,务求演员与音响系统距离远一点,或是在合理覆盖情况下把音响系统向观众席靠近一点,以便争取多一点的传声增益。
现代音乐剧可分两类:管弦乐音乐剧和流行音乐音乐剧。
管弦乐音乐剧要表现最美丽的管弦乐声音,首选没有扩音的原乐队自然声。当加上了扩声,除了音量提高,产生的其他效果都是破坏性的:乐队自然声和电声的混合产生了音色失真;乐队自然声和电声的位置不配合产生了声像位置错误和双声像的问题。
管弦乐音乐剧的管弦乐队约20~30人,安置在乐池。乐池多是下沉式,只露出指挥的头,容许指挥观察舞台上的情况。通常,一部很有古曲味道的音乐剧中,在乐池里的乐队可以像传统歌剧的乐队一样达到自我音量、音色平衡, 不需要任何扩声。这类音乐剧需要扩声的是演员和合唱队的歌唱声;需要电声的是音响效果,如雷声、雨声和环境声;以及一些特殊音响效果如从天而降的天神说话声和别具戏剧性的音效等。
管弦乐音乐剧的乐队也有需要扩声的情况。如果乐队本身未能达到自我音量、音色平衡,是需要补声的,如乐器声音不够亮、不平衡等,就需要用持殊的音响方案作补声处理。也有些音乐剧的乐队以管弦乐乐队为主,附加流行乐乐队。为了实现带有近代流行歌味道的电声效果,整个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流行乐都作扩声处理。
流行音乐或摇滚音乐的音乐剧都是以现当代流行乐为主。现当代流行乐是电声音乐一族,如在家里听Hi-Fi流行音乐和在流行音乐会里看演出,全都是电声音乐效果。所以,在这些音乐剧中,几乎所有声音都需要作电声处理。在这些音乐剧里,音响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乐队安置在台上或乐池里,而乐队的电声从舞台两侧的音箱放出来是上世纪60年代的音响方案;如今,音乐剧乐队扩声的要求除了高质量电声音色外,声像的位置是否配合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在台上所见到的与听到的位置要相吻合。为达到这一目标,如乐队安置在台上或乐池里,音响师可以利用台口扬声器的设计方案;如乐队是安置在台侧或是电子乐队安置在乐池里,音响师可以在乐池里放置扬声器系统,以多通道扩声的方式把乐队的声音重现在乐池。
现场演出时乐队本身有乐器的自然声。如同时需要扩声也就同时也产生乐器的电声。当同一乐器的自然声和电声混在一起时声音会形成干扰,产生失真。这是音响师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处理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只能听到自然声和电声中的一个声音。就流行音乐或摇滚音乐的音乐剧而言,就是让观众只能听到乐队的电声。在高质量音响的大前提下,最理智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乐池的乐队是全电子乐队,如《妈妈咪呀》,乐手弹奏的是电子乐器经MIDI从取样器提取的声音,再传送到调音台,调音后传送到指定的扬声器系统;二是乐队安置到台侧一个临时隔声音乐棚,再以管弦乐录音棚或流行乐录音棚录音方案处理声音。也有音响师用不太理智的处理方法,把电声加强,利用电声的音量把自然声隐蔽。这样做的后果是整个音乐剧音量都很大,音量过大会令观众听觉麻木和神经衰弱。
合唱队是音乐剧的主要音乐元素和营造气氛的素材,几乎所有音乐剧中都有合唱队在台上载歌载舞。合唱队员边跳边唱时除了很快会气息不畅,声音的走动也会产生音色失真,所以,在这些音乐剧里多有后台歌唱班(backstage chorus)的安排。把其中一个化妆间改成歌声录音棚,把后台歌唱班放在里面以合唱队录音方法处理声音再加上在台上合唱队的声音合成后送到观众席里。合唱队和指挥的沟通以闭路电视及音乐回放连接实现。
音响效果系统因不同音效而独立设计,如雷声或雨声等。雷声是从天而降的,所以,顶棚大功率超低宽频带的扬声系统是必然的,有时候也可在地面加上扬声器系统,以营造移动及震动效应;雨声也可利用顶棚扬声器系统再加上观众席座下扬声器系统,雨滴落在什么样的地面都有它独特的音效,把这种音效传送到观众席座下的扬声器系统会使观众倍感真实。
任何专业音乐剧演出中,演员唱歌和对白的声音从来不会回放到台上,演员在台上只听到音乐的回放声。如果台上演员需要歌唱声回放,会对歌唱声的音色产生极大的破坏性,专业的音响师是不会同意的。
同时,音乐回放应尽量避免声音过大而进入了演员的传声器,造成干扰。为此,回放扬声器系统多隐藏在地面,以近距离和低功率的形式出现。如今,无线耳机的流行也许会带来新的回放应用技术。
在音乐剧中,音响设计师会分析音乐的类别和演出的要求,运用声音艺术元素,研磨和打造一系列理性的、别具风格的音响设计理念,同时又配合制作方向,制定一套科学的音响技术指标。
音响操控师是演出时的音响舵手,遵循音响设计,耳听着,心感受着,眼注意着,同时,手动把每一个声音赋予感情,赋予生命,传送到观众的耳中。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却没有好的音响操控师就等于一辆好赛车没有好的驾驶员,不会实现好成绩。在现场演出的音响界里流行一句话:“一位好的音响设计师加上一位不好的音响操控师是一个灾难性的配搭,但一位普通的音响设计师加上一位出色的音响操控师是美好演出的开始。”音响操控师的重要性于此可见。
为了能听得到观众席的声音效果,音乐剧的音响操控位置一定设置在观众席的方向。音响操控师在演出时的首要工作要求是:谁在台上发声,包括演员和乐器,就把它们的声音的音量、音色和位置正确地带给观众;谁不再发声,就把他的传声器关闭,以免不必要的噪声。音乐剧对音响操控师要求比较高,需要他们有敏锐的听觉、快捷和正确的反应,同时,还要有很强的音乐感和戏剧感,才能担当重任。
音乐剧的音响比一般音乐会或戏剧演出的音响要多几分创意。每部音乐剧都有它独特的风格,音响要配合这种风格做出独特的品味。在任何音乐剧制作中,音响设计和音响操控同等重要。音响设计要跟进时代,利用创新技术,理性和科学性地搭建所需系统。音响操控要配合演出,灵活而专业地把这独特音响品味和艺术信息通过理性的系统传送到观众的耳中。
声音的应用及音响的处理有艺术的一面,代表着一个民族艺术文化的发展;它也有技术的一面,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演出音响绝对不是助听工具,它代表一个民族在声音艺术与技术上的认知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