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中年

2010-12-29 00:00:00苏三
小品文选刊 2010年20期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永远存在。一代人生,一代人长,一代人长大后都纷纷离开家了,那家庭呢,家庭还是从前那样吗?在传统的家庭功能中。抚育的目的是为了结束抚育。是为了让孩子们成长以后能够独立飞翔。
  换句话说。是为了祛除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无论是鸟类还是人类,每个孩子都有翅膀长硬的一天,都有能够独自出门觅食和谋生的一天。所以,世世代代,这个一直被父母们担心的问题,其实都不是个问题。
  如今,真正的问题在于,并不是子女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对子女的依赖变得无法消除。时代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家庭。
  从前,子女独立以后,即便结了婚生了子。还在一个屋檐下,时刻还要面临着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训斥。当然同时也可以关照着老人。这是一种核心家庭的典型形态。现在,家庭形式已经改变,多数时候表现为纯粹的血缘关系。
  很多时候,只能是在两个陌生的城市互相问候而已。传统的尽孝等等,只能是在假期或是节日。这个,当然跟我们现在总体社会特征吻合。教育也好,工作也好,人们再也无法像乡土社会那样,就在一个地方完成,子女到了适龄阶段,离家变成必然。配之以独生aee77f3d7d05a0735e86fe6586636829子女现象,当这个孩子出了门,家里就只好剩下老夫妻俩,相对无言也好,自娱自乐也罢。反正,就是剩两个人,孤孤单单的两个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巢现象。
  之前我们讲老年人的空巢,现在空巢已经蔓延到了中年人。根据互动百科网的解释,由于独生子女一代,纷纷出门上学或工作,只剩下父母在家留守。尤其在假期,在外的子女们也各有各的精彩。父母们更是会觉得孤单、失落、焦虑等。这部分父母就被我们称为“空巢中年”。
  说起来,如要改变时代潮流,显然无解。唯一能做的是调整心态,同时丰富生活。我们理解那种“含辛茹苦十八载,醒来蝴蝶飞走了”的失落。但子女出于己,却并不属于己。听起来,有点冷酷,可这是事实。每个人成长以后都是独立个体。都有自己的世界和生活,他们可以行孝,只是不能像儿时那样围绕着父母活着。
  此外,还有一个未雨绸缪的方式,不能将自己的生活完全绑定在单个线程上。
  中国的父母,我们都知道,一生为了孩子,都没有别的乐趣,一旦这个事情完结。无所寄托也就难免了。说实话,生活还是应该多样,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围绕子女,就像某些女子把生活完全寄托于男人。这对他们也不公平,可想而知。被单线依赖的人的压力该有多大。独立的生活,多样的生活,不仅让现今多些乐趣,也避免将来的失魂落魄。
  
  蛋壳族
  
  词汇释义:Hellokitty床单、大嘴猴睡衣……用这些玩意儿点缀房间的不一定是儿童;排队等待时拿着漫画书,这些人也未必是放学的孩子……他们是“蛋壳族”:即使已长大成人,在职场上打滚,依然对卡通依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