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宁愿用冷峻的冰锥戳破那即将成文的一纸合约:这不过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缩影,有无奈,也有巧合。总之,“忧患”不仅是这个群体的两极状态,更是它们的常态。
曾向沃尔沃示好的不仅有吉利,吉利也是最不被看好的收购者。然而,“最不可能的事情”为何正在发生?
吉利之意,不尽在酒
福特是这场收购的主导者。为什么要把沃尔沃卖给吉利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福特不想培养未来的竞争对手。换句话说,福特不认为吉利能救活沃尔沃。在福特的眼中,吉利是可能从这场交易中获益腾飞概率最小的企业之一。
经过全球经济危机涤荡后,福特意识到战线聚焦的重要意义。因此它卖掉欧洲豪华车品牌,聚焦中小型车市场。而在这个市场,福特的主要对手是日韩甚至是中国的造车者。如果把沃尔沃出售给了某些潜在的对手,无疑将为自己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福特必须选择一个在未来若干年内对自己的中小型车市场构不成威胁、也没有能力把沃尔沃盘活成福特林肯(Linc0In)、水星(Mercurv)竞争对手的“安全”合作者。实际上,通用宁愿关闭萨博整体业务,而只把一些过时的技术架构卖给北汽,也是害怕收购者借机成长为强劲竞争对手。
而另一方面,吉利在中国市场也是最渴望得到沃尔沃的造车者。它真的希望通过沃尔沃将自己由青蛙变成王子——做“青蛙”的滋味,它已受够了。
出身草根的吉利,在中国这个崇尚“国”字背景的市场,打拼至今都还很难被称为“嫡系”。不是“嫡系”,政策制定插不上话,资源拿得没有“嫡系”多,随时还有可能被别人重组或者兼并。尽管吉利在各种场合用产品或者肢体语言摆出一副“我能”的姿势,但无奈“嫡系”们展示得更充分,拥有更多的舞台,最后能被关键部门记住的,也永远是那些“嫡系”。既然生存的环境如此,吉利只能通过打破常规的方式来寻求注目。而这次对沃尔沃的收购,就是一种“蛇吞象”的壮举。不管最终能否成功,举动本身就足以引起足够重视。在吉利之前,偏安一隅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厂通过收购通用悍马就一举成名。
虽然如今收购还没有敲定,但吉利已经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开会时,李书福已经能坐到部级领导者的身旁,那些“很牛”的地方政府也向吉利敞开了资源的大门。比如北京市政府就向吉利抛出了资金和土地的双重绣球。
也许,吉利要的就是谈婚论嫁阶段的市场效应——它必须获得足够的重视,奠定足够的江湖地位。至于并购后的效果,如果能整合好,自然会成就一段辉煌;即便整合不好,转手倒卖出去,对吉利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它是一个独立于吉利的体系。
忧患者的选择
吉利是民营企业,折腾的是自己的资源。而对于那些体制内的企业来说,折腾不好的后果就不是CEO能负担得起的。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吉利,长安、奇瑞们对沃尔沃不是那么势在必得的原因。
与沃尔沃、福特签署长期产品代工协议的长安,此前被认为是沃尔沃最理想的收购者,然而,长安却不在福特的“安全”名单上。福特早就感受到来自长安的威胁,长安自然也不会花大价钱来打动福特——它还有更要紧的事情去做。作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汽车“长子”,长安集团在2009年11月10日宣布重组合并昌河汽车、昌河铃木、哈飞汽车、东安动力和东安三菱。合并后的新长安,规模直逼一汽集团。这样的合并对长安市场地位的意义远大于收购沃尔沃。
奇瑞对于沃尔沃的觊觎之心也没有吉利大。毕竟,奇瑞“根正苗红”,已经被树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因此没有吉利那种“非嫡系”的待遇窘迫,也没有随时可能被收购重组的危机,不需要通过这种“危险动作”来出名。况且,此前奇瑞已经跟诸如菲亚特等多家外资品牌打过合作交道,深知其中的水深水浅。另外,奇瑞还要忙一件它们认为更重要的事:重组江淮汽车,成为地方政府的汽车支柱。在中国,各个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和扶持地方汽车产业,因此成为扶持对象也是待遇不菲的。
其他像北汽收购萨博的一些技术平台、广汽与菲亚特合资从而获得阿尔法·罗密欧平台等,都是冲着车型而去的。这些企业都没有吉利的位置忧患,它们所缺的是能贴上自主品牌标签的车。
“不差钱”
20亿美元的收购价与1999年福特64,5亿美元买下沃尔沃的价格相比,显然福特亏大了。但即便是20亿美元,对于吉利来说也是天文数字。吉利目前资产总值不过140多亿元人民币,2008"年全年销售收入125亿元人民币,2009年这个数字大约为165亿元。如果要让吉利自己掏出20亿美元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上,吉利之所以敢问津这个“瘦死的骆驼”,背后的力量源自资本的助推。
欧美汽车市场倒闭声哗然,其中资产的变卖也吸引来了资本的兴趣。中国是一个在全球逆市增长的市场,资本也随之聚集而来。相对而言,资本方倾向于选择资产结构清晰的民营企业,而在民营企业中,吉利也是相对善于与资本打交道者。随着吉利频频到海外寻求机会,吉利与国际资本的交往也越来越多。2009年9月23日,吉利引入高盛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向其发行可换股债券18,97亿港元及3亿份认股权证,获得25,86亿港元的融资,而高盛则获得吉利15%的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高盛来了,其他投行也没有落后,诸如洛希尔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等,都与吉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接触。这些坚强后盾让“不差钱”的李书福,可以底气十足地在全球各种汽车资产拍卖场合穿梭。吉利吸引外资的这个优势,则让很多体制内的企业望洋兴叹。
《青蛙王子》中的青蛙之所以执住追逐着小公主,是因为它需要通过小公主把自己变成王子。吉利也期待着与沃尔沃这类汽车业贵族品牌的黏连,让自己变成全球知名的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