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媒体界一直在酝酿对原本免费的在线内容收费。今年1月份,《纽约时报》决定于明年推出一项计费服务,与潘多拉网络电台6个月前推出的一项服务相似,坊间广泛猜测由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合资成立的网络视频网站Hulu网也将对一些人气较高的节目收费。
针对在线内容收费的问题,尼尔森公司于2009年秋天对52个国家的27 000多名消费者进行了调研,以估计收费及类似举措可能带来的收入。该调研覆盖了亚太地区、欧洲、中东/非洲/巴基斯坦(MEAP)、拉丁美洲以及北美等5大区域的众多国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消费者,此外,尼尔森还调查了消费者在13种特定内容上的付费意愿,包括剧院电影、音乐、游戏、杂志、报纸、电台等。
付费意愿最高的内容
调研的结果显示,正如人们的预期,绝大部分(85%)消费者希望当前免费的内容可以继续免费享用。
不过,各类在线内容都还有一定数量有付费意愿的消费者,对在线内容实施收费存在明显的“可能”(图1)。
尽管调查显示,任何内容的付费支持率都不超过50%,伹部分板块仍然前景看好。再假设那些已经接受付费模式的消费者将继续付费,前景将更加乐观,
消费者付费意愿最高的在线内容:这些内容的付费模式已经为部分消费者所接受,通常是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线下付费的内容,比如电影、音乐、游戏以及电视节目等高质量视频等,这些内容通常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进行专业制作。
消费者付费意愿最低的在线内容:主要是那些由消费者以低廉的成本自行创作的内容,包括在线社区、播客、消费者拍摄上传的视频以及博客等。
消费者付费意愿居中的在线内容:主要是新闻类内容,包括报纸、杂志、纯在线新闻、广播新闻以及谈话类节目等,这些内容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且其中的报纸或杂志通常都是离线销售。其中多数已经变成一种商品,且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免费获得。
付费意愿也存在地域差异。北美和欧洲消费者的付费意愿最低。这两个地区的消费者使用互联网的历史最长,因此与全球其他地区的消费者相比,对“免费”的概念更为执著。另一方面,对亚太地区、MEAP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受访者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全球新兴中产阶级的情况。根据历史经验来看,人们跨人中产阶级后,往往会比其他阶层的人更乐于投资新技术。
与此同时,消费者年龄越小,付费意愿就越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直觉认识。因为长期以来,那些被称为“数字原生代”的年轻消费者都想方设法避开付费网站。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反映出“数字原生代”已经意识到,在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内容的价值与平台无关,网络视频节目的价值并不低于电视节目。
付费的理由
无论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意愿如何,他们一致的意见是:在线内容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会为此支付费用:
超过3/4(78%)的受访者认为,如果他们已经订购了一份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节目,就应该有权免费享有相应的在线内容。
71%的全球消费者表示。所有付费的在线内容的质量必须高于目前免费阶段的内容,否则不愿意支付费用。
将近八成(79%)的受访者表示,只要能够通过其他免费渠道获取相同的信息,就不会再访问收费网站。
对于如果网站不收费是否会影响在线内容的质量这个问题,消费者的观点并不一致。有34%的消费者认为会;30%认为不会;其余36%则表示不确定。
不少消费者(62%)认为,一旦他们为在线内容支付了费用,这些内容就属于他们,有权拷贝或者与其他人分享。
尽管各方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即网络媒体若要获得可观的收入,就必须对在线内容进行收费,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没有定论。诸多公司尝试了各种支付模式,包括打包购买以及个别交易,也就是微支付,等等。尼尔森的调查显示,尽管在过去微支付操作起来很不方便,但近半(52%)的消费者依然青睐这种支付方式。不过,简单便捷的支付方式本身并不具备多大的吸引力:只有43%的消费者表示,简单便捷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增加他们为在线内容付费的意愿。
无论消费者选取哪种支付方式,媒体公司必定会在在线内容中加入广告;而消费者则毫无疑问不希望付费内容中出现广告。在调查中,47%的受访者表示,增加广告的数量来更好地支持免费内容是可以接受和容忍的;而64%的受访者则表示,付费内容中绝对不能出现广告。
迄今为止,真正对在线内容收费的公司仍是少数,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这个问题依然值得人们去思考和探讨。
人们无从知晓消费者对享受免费信息的观念究竟有多执著。在网络历史最长的发达国家,这一观念最深入人心。因此我们无法预知,即便是消费者目前勉强接受了付费模式,他们会如何应对海量的付费在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