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点”教学是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0-12-29 00:00:00方联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0年4期


  教学过程要达到优化的目标,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一个好的突破口就是要抓教学的“点”。因为只要真正抓住了知识的“点”,就抓住了知识的关键,抓住了教学的根本,抓住了学生的思路,抓住了教育的契机。教学中的“点”较多,有重点、难点、要点、知识点;有支撑点、交汇点、共鸣点、关键点;有制高点、诱发点、发散点、浓缩点;有出发点、落脚点、契合点、启情点;有矛盾点、困惑点:有疑点、热点、兴奋点、需要点、闪光点、着力点;有薄弱点、漏点;有联系点、结合点和着眼点。我们教师要我准特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要利用诱发点,抓住共鸣点,找准支撑点,选好切入点,重视关键点,展开启情点,捕捉闪光点;从需要点、出发点开始作为起点,通过联系点、结合点、交汇点、切入点、契合点,找到落脚点;从漏点、薄弱点、可疑点、困惑点、矛盾点、热点、兴奋点出发,提炼出教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找出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点”是知识的基本单位,正如分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一样,抓住了“点”,就抓住了知识的根本,抓住了知识的灵魂,抓住了进行教学的突破口。
  
  1.抓住学科、教材的总体点,占领它的制高点。
  
  从教材体系的高度出发把握全书的中心点、知识点。用总体点统摄全书,全面掌握所讲授学科的内容,做到成竹在胸,使总体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了总体点,就占领了整个教材的制高点,就可以做到高瞻远瞩、一览无余、顺藤摸瓜。如九年级历史上册的一个总体点就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资本主义的矛盾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另一个总体点就是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做支撑的。两次科学技术革命就是九年级历史上册全书的制高点。抓住了总体点和制高点,就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若围绕这样的“点”研究和学习,多下工夫,把它讲透、讲活,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抓住学科、教材的诱发点,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出发,以学生的困惑点、学生的矛盾点为诱因,诱发学生学习、讨论、思考、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还要指导学生讨论、探究,诱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知识的吸引力。如九年级历史教学中,其中“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和改变”就是很好的诱发点,让学生找出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改变和影响,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形象的语言、恰当的典故、贴切的比喻等是好的诱发点,有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也是诱发点,诱发点是展开讨论和探究的起点,有了诱因,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就会主动地学,积极地探究。所以,大力开发教材的诱发点,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抓住学科、教材的结合点,找到最终的落脚点。
  
  历史学科和历史教材的结合点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道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族的振兴要靠科技的进步。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强信心。这就是学习历史课的最终落脚点。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以国内、国际、历史、现实的契合点,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理论与实际的交汇点,学术界的争议点等来启发诱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这就把学习历史与指导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得以应用,也为他们的探究、讨论、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联系实际、讲练结合是教和学的出发点,以古鉴今、学以致用是学习的落脚点。
  
  把握好这两个结合点,就能使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落到实处,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经验和现实社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社会中,使学生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与喜悦,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学习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一定会有根有据、充满生机和活力。
  
  5.找准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知识特点,抓关键点、能力点。如九年级历史“美国内战”一课就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对林肯这个人物的评价,二是两个法令的颁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指导实践,为了让知识变成生产力,应用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要着力提高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工知识的能力。
  抓住知识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如九年级历史“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发散点,围绕它学生可以把课本上能发散的点全找出来,同时扩展到课外,在探究学习中找出课本中与工业革命有重要联系的发散点,可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和掌握。
  
  6.抓紧学科、教材的启情点、教育点,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能启动学习者情感的事实或道理就是启情点。思想认识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后进生的闪光点,是教育者及时捕捉的教育点,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让学生参与合作的良好契机。教学中触及学生的兴奋点、需要点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也是调动学生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诱发点,是师生双边活动得以有效进行的起点。人是有感情的,如果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真情活动的基础上,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教师抓住了启情点,就把握了教育教学的节奏和航向,抓住了有效教育的契机,抓住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
  以上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也是指导我进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希望有利于大家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