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健 空军女师长的飞天征程

2010-12-29 00:00:00肖邦振
中华儿女 2010年4期


  1998年洪水肆虐,湖北公安县数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是她在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沉着冷静指挥一架架战鹰飞赴抗洪一线;2000年,该部首次组织大规模紧急拉动,也是她在天气突然变坏的情况下,指挥一架架战鹰安全返航;2008年汶川地震,她连续奋战42天,带领战友们向重灾区空投700多吨救灾物资……
  她是共和国空军为数不多的特级女飞行员之一,连续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自1949年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位女师长。20多年搏击蓝天,6种机型、3000多小时的飞行履历,把她锻造成一位坚强而勇敢的空中勇士。
  
  鹰击长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一刻,对程晓健来说更是终身难忘。
   这一天,她受命飞赴成都,出任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副师长。当她所乘的飞机飞临成都上空时,那场巨大的灾难突然发生了,一时间地动山摇,机场临时关闭,飞机改降西安。直至5月14日零点35分,程晓健所乘坐的飞机才抵达成都。
   “这个时候正是军队急需用人的时候,我不能留在这里。”虽然已经接到部队待命的通知,但程晓健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成都空军报到。
   5月14日,抵达部队后的程晓健,匆匆将行李放到了宿舍,来不及整理就赶往成都太平寺机场。
   时任成都军区联合指挥部副指挥长的方殿荣司令员见到程晓健说:“晓健,你到得正好,马上加入到空军太平寺空投空运指挥部。”
   因为她熟悉伊尔-76大型运输机的性能,程晓健领命负责在机场指挥部协调、指挥、分配空军大型运输机的抗震救灾任务。
   此次震区所在的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天气变化更是无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空投物品比空降人员难度还要大,人可以操纵伞,而物品不会操纵,投不准就浪费了受灾群众的救命物资。
   很多时候是在没有风向风速数据、没有人工标示地面标志、没有人员指挥地面引导的前提下,程晓健指挥的空军救援部队接连成功实施盲投,创造了很多世界空投史上也没有的先例。
   据不完全统计,震后,从太平寺机场起飞的大型空中运输机空投700多吨救灾物资到重灾区,完成100多架次的飞行任务。它们多是由程晓健来负责指挥、协调的。
   从5月14日到6月24日,程晓健整整奋战了42天,这也是她出任副师长的第一个“见面礼”。
  
   远程机动投送
  
  从西北边陲到南海前哨,从大兴安岭到云贵高原,万里云天到处都留有她执行人工降雨、飞播造林、进藏空运的航迹。每次飞行,对她来说,都是一次锤练铁翼,畅游蓝天的好机会。
  远程机动投送能力,是一个国家空中力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程晓健所在的这个师就是人民空军为数不多的运输航空兵师,常年执行各项紧急运输任务,运兵,参战,抢险救灾,都有这个师的飞行人员参加。在这里,程晓健从改装小型运输机开始,改装中型、大型运输机,可以说,亲眼见证了共和国空军远程机动投送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参与了人民空军从国土防空型向空防兼备型战略转型的艰难历程,她也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飞行学员,成长为先后飞过6种机型、安全飞行3240多小时的机长、教员、特级飞行员。
  1989年春节前夕的一天,程晓健奉命驾机奔赴南京,执行紧急空运救灾物资到海南的任务,机组人员经过四个小时长途飞行,到达海口机场上空时,突然变天,大雾弥漫,能见度不到一公里。
  飞机在800米高度时,仍被云雾笼罩着,窗外什么都看不到;500米时,飞机还没有出云雾;100米时,还是看不见地面。因为气流较大,飞机不时上下颠簸。为了帮助飞行人员找跑道,机场塔台指挥人员把跑道灯、引导灯全部打开了。
  在万分危机的紧要关头,身为机长的程晓健稳稳地把住驾驶杆,凭着平时练就的仪表驾驶技术,沉着冷静地顺着引导灯、跑道灯的光柱下降高度。在高度仅50米左右的时候,程晓健终于看清了跑道,她驾驶飞机一次着陆成功,圆满完成了紧急空运任务。
  后来,这次“惊险”的经历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老人家吃不好睡不着,给女儿来信说:“健儿,你是我们唯一的命根子,回家吧!平平安安的生活。要真的摔了,我们怎么办?”她给妈妈回信宽慰道:“只要爱上了自己的事业,作为一名飞行员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请妈妈理解和支持女儿吧!”
  程晓健的丈夫王志强也是飞行员。1998年8月7日凌晨2时,湖北公安县数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已任团副政委的程晓健和丈夫、飞行大队长王志强告别7岁的儿子,迅即奔赴机场奉命执行空投救生器材的任务。驾驶飞机紧急奔赴灾区的是丈夫王志强,而在地面指挥引导的是妻子程晓健。他们夫妻合作天地间,一时被传为佳话。美丽的“娜达莎”
  2001年,程晓健开始担任师副参谋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也让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她意识到,如果自己不改装最先进的大型运输机,很多重大军事演习和急难险重的任务就没法参加。为了决胜明天,必须着眼今天。同时,作为第五批女飞行员中的飞行尖子,她今天的改装,也是为以后女飞行员的改装训练趟路子。
  2002年,为了今后女飞行员改装伊尔-76积累经验,39岁的程晓健在蓝天上又开始了新的开拓。
  受体力的限制,女飞行员改装大型运输机是艰难的。为了能早日飞上大型机,程晓健每天吃住在飞行大队,和参加改装的男学员们一起,饭后就在操场上打篮球,不飞行时就在寝室里练俯卧撑。伊尔-76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为了充分摸透解机载设备的构造和原理,每次飞行她都像小学生一样,虚心向教员们请教。对于每一次飞行都要反复回顾和总结,经过一年多的航理学习和飞行训练,程晓健终于不负众望,顺利地完成了改装飞行任务,她也成为继岳喜翠和刘晓莲后,第三位改装伊尔-76的女飞行员。
  2005年8月24日,程晓健奉命执行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任务。当天山东半岛天气恶劣,持续了14个小时的风雨前奏,拉开了联合军演实兵交战两栖登陆战场的序幕。指挥所预报气象:风力4到5级,海上浪高2至3.5米。大自然给演习出了一道高难度的考题。
  11时26分,中俄双方1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在同一空域编队,运载着双方同等员额的空降兵,同类装备的战斗车,在电子干扰和战斗机的掩护下,到达作战地域上空。编队第9架飞机是程晓健机长,她神情凝重,双手紧握驾驶盘,像是在驾驭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在如此恶劣的气象条件下,实施云中和云上空投空降,这对我军空降兵来说是首次。更何况空降场紧邻大海,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11时38分,俄方第一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开始空投,三台伞兵战斗车相继离机,启动伞降系统缓缓降落。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中俄双方各四架运输机投下24辆伞兵战斗车。紧接着是第9、10架。机长程晓健发出“准备空降”的口令后,领航员随即按动电钮,拉起长笛,飞机后大门开启,中方伞兵先跳,使用的是红、蓝、绿色降落伞;俄方空降兵后跳,使用的是白色降落伞,“唰、唰、唰”地兵分三路跃出机外,苍鹰般地扑向茫茫云海。
  演习结束后,俄军飞行团长专程找到程晓健说:“你飞过的弧线和你人一样漂亮。就是你的名字太难叫了。”程晓健开心地回答道:我的俄文名字叫“娜达莎”。
  
  敬畏天空
  
  当了这么多年飞行员,执行了这么多次任务,程晓健说,以前胆子大,只要教员让飞,什么都敢飞;现在越飞,胆子越小了,常常感到害怕。“一个飞行员,掌握着一架造价昂贵的飞机,掌握着几个乃至几十几百个战友的宝贵生命,甚至掌握着一场战斗一个战役的胜败,必须懂得敬畏。懂得敬畏,才能有所顾忌。这就是一个老练的飞行员为什么越飞胆子越小的道理。”
  一次,她所在的机组到安徽人工降雨,任务完成很出色,返航途中,由于天气变化,飞机飞进了雷雨云区。机舱里,黑暗骤然降临。机舱外,一个黑洞接着一个黑洞,黑洞里闪电如魔鬼般面目狰狞。巨大的雨点砸在机身上噼啪作响。飞机上下颠簸,地方降雨办的同志全部被颠到了座位下,发出一阵阵尖叫。由于受雷电干扰,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与机场的联系也突然中断。
  一刹那间,坐在正驾驶位置上的程晓健觉得自己满头头发都竖了起来,脑海里掠过一个念头:再也见不着儿子了。
  赶快抛开杂念!程晓健想起老飞行员的反复告诫:在任何情况下,飞机的状态是第一生命!是啊,在这种情况下,速度过大,负荷过大,飞机就会解体。她不顾身旁教员、中队长的反对,收油门减速,时速接近200公里,这可是接近飞机失速的速度了。飞机很快从4000米高度掉到了2000米,下面是山区,不能再降了。飞机保持住了良好的状态。程晓健凭著她过人的技术,驾驶飞机继续在黑洞之间穿行。突然,她看到一个云层里出现了一个空隙。能下去吗?领航员报告:位置不清。下面可是山区。程晓健咬紧牙关,继续驾机前行。终于,云层变淡了,闪电消失了,大雨变成了中雨小雨,飞机平稳地降落了。停机坪上,发动机关车的那一瞬间,机组五个人就像五座石像般默然无语。程晓健看看表,才过去了15分钟。
  这次飞行遇险,程晓健终身难忘。那诡异的黑洞,可怕的闪电,浓密的云层,让她看到了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让她见识了天空凶残狂暴的另一副面孔,也让她产生了由衷的敬畏之心。
  程晓健把每一次飞行都当作一次新的挑战,“因为没有哪一次飞行会和前一次完全相同”。她仔细研究航路上的地形地貌,充分了解航路上的天气状况,细致掌握机组人员的思想技术状态,当然,更少不了完全把握飞机的状态了。
  这正是程晓健迄今为止安全飞行3200多小时的诀窍所在。所谓飞行员的天赋,也正表现在对一系列细节的把握之中。  空军第一位女师长
  2009年4月,一纸命令把1963年出生的程晓健推上了空军运输航空兵某师师长的岗位。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空军的第一位女师长,而且是第一位女飞行师长。在我军的历史上,只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出过一位女师长张琴秋。
  在她还是副师长时,空军司令员许其亮、政委邓昌友就找她谈过话。程晓健,知道叫你来干什么吗?
  不知道啊!
  许司令员说:你回去后,要从培养一个飞行员的全过程学起!
  邓政委说得比较多:第一,要充满信心;第二,要补上短板;第三,知道你两地分居,孩子正上高中,但是,要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程晓健听出来了,首长可能要给她压更重的担子。她说:如果我不行,千万不要勉强!
  邓政委说:我们相信你。
  走出门来,陪同谈话的空军干部部部长笑著对程晓健说:没见过你这样跟首长表态的。
  程晓健说:这是我的心里话啊,千万不要因为我砸了空军的牌子啊!
  没想到,不到一年,命令就下来了。接到命令的程晓健心中惶恐:飞行不是儿戏啊,空军首长真敢用我这样一个女师长,司令员政委不怕睡不着觉吗?
  走上师长岗位的程晓健,顾不上回复战友们祝贺的短信,这是她当兵当飞行员20多年来第一次担任正职,而且,接手的是一个空军运输航空兵师,这个师又是一个组建不满五年、正在建设中的新部队。用总部和空军营房部门同志的话说,这是空军飞行部队生活环境最差的部队,新师长面临的挑战和工作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一个好的师长必须是飞行的“领头雁”。为了加强远程投送能力,上级为这个师成建制地配备了大批国产运-8飞机。这是中国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四发涡轮轮螺桨中程多用途运输机,具有空投、空降、空运、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也是目前比较大的国产运输机。
  程晓健和其他7名同志参加首批改装。很多人不理解,当师长的工作千头万绪,为什么一定要参加首批改装呢?程晓健有她的考虑;“飞行飞行,不飞不行。以后,师里大批装备运-8,她不掌握这种飞机的性能,怎么去指导部队工作?而且,大规模的改装,也需要她先行一步,摸索规律和总结经验啊!”
  现在,担任了师长的程晓健仍然每年都要执行飞行任务:“我要继续飞,按照规定可以飞到50岁,我就坚持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
  
  对话程晓健 “我能飞多久,就要飞多久”
  
  记者(以下简称“记”):“空军第一位女师长”的光环,给您带来了不少关注,您现在能确定自己胜任这个角色了吗?
  程晓健(以下简称“程”):其实,在飞行这个事业上,女人并不具有天生的优势,相反,女人缺乏方向感、方位感,而这是飞行所特别需要的。培养女飞行员,是党的事业需要,是国家需要,任命我当师长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在空军部队跟我一样、甚至比我更优秀的同志有很多很多。我只能说,组织上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是从空军建设的长远大局考虑,我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争取做一个称职的师长。我还不敢说做一个优秀的师长。
  记:这是您第一次担任正职。听说您在1992年被任命为飞行大队长副教导员时,还闹过一阵子情绪?
  程:是的。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当政工干部。我比较冷静,不太富于感性。比方说,明天要执行一个任务,我会告诉飞行员,你应该从身体上、技术上做些什么准备,我还会把我的经验一条一条告诉你。但是,我不会慷慨激昂地作战前动员,不会讲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话。
  记:那后来是怎么适应过来的?有什么心得体会?
  程:组织上决定了的事,也只有服从。我给自己了规定了两条:一条就是以身作则;一条就是把正职交待的事都落到实处。这应该是最简单的道理,谁都能做到的事,可天长日久,可能有的副职就不愿意这么想这么做了,凭什么我什么事都得听你的啊?你也不见得比我有多大的本事啊?我要当正职说不定比你当得好呢?这样,就会有一种特别自我的情结在心里,总想不时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可这样一显示,往往就把自己置于一个不适当的位置上了。这就是有的副职和正职搞不好关系的原因。副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自作主张。如果正职需要一个人堵枪眼,那这个副职首先应该冲上去。工作中出现什么问题,自己要勇于承担;取得了什么成绩,跟你什么事都没有。  记:部队男同志多,和“男同胞”打交道您觉得适应吗?
  程:刚上任时,我就和同事们说,不管在哪个地方,妇女儿童都是弱势群体,是受国家和法律保护的。我是女人,是弱者,虽然当了师长,并不代表我的能力就比你们强,我是在学习当师长,你们要是不帮我,就不够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大家听了都说:从这个角度进入让我们支持你的工作,也挺有新意的啊。
  对我的同事们,我一直充满感谢。无论是比我资历老的班子成员,还是在领导方法、工作经验上比我丰富的班子成员,没有一个人给我出过任何难题,他们真的是用男子汉的胸怀和大度,接纳了我这位新上任的女师长。
  记:您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在女飞行员中是绝无仅有的,对自己的这个身份您有什么体会?
  程:刚当人大代表时,我对召集人、空军副司令员李永泰报告说,我这个位置、能力和水平,非常不适合当人大代表,最起码也要师长级别的人来当。首长对我说,你在基层站位低没关系,你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来啊!这样,你不就站得高、看得远了吗?
  四届的代表生涯,让我越来越觉得受益匪浅。跟其他人大代表认识、分析事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每参加一次人大会议,我都感觉是上了一次大学,充了一次电。”
  记:您觉得怎样才是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
  程:一是要踏踏实实地调查。记得1993年刚刚当选时,我就在思考:一名来自基层的飞行员,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里能够干什么?人大代表的职责是参政议政,我觉得应该先从调查研究做起。我跑了一圈部队,收集的意见看法不少:水管问题,房子问题,待遇问题……走进人民大会堂,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井底之蛙!原来有这么多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另外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一次我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后,有一个感觉,这个报告对军工生产强调得不够。我们运输航空兵部队还没有国产的大型运输机,已经装备的运输机性能也远不如当前的空军强国,军工生产应当加强再加强!同在一个组里的人大代表大都是空军、军区空军领导。当时,我是心怀忐忑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却得到了预想不到的称赞:好啊,对啊,就要这样去思考问题。这也让我更有信心了。当好一名称职的代表,就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记:这些年来,您关注的是哪些问题,提出过哪些议案?
  程:比如国家安全、部队建设、军人权益保护等问题。我提出过军官法修改意见、国防教育法、军事飞行员法、海洋权益保护法等10多份议案。另外,还有提出加强三峡防空、遂行空中投送能力等10多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