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新城镇建设双轮互动

2010-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10年5期


  从2004年到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新世纪连续发表的第7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意味着我国“三农”发展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带动下,呈现出新趋势。
  这几年,“皇粮国税”免了,补贴年年增加,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在这种情况下,第7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成为增加居民消费,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通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消化和吸纳农村转入人口,并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是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
  城镇平台搭建得越高,产业支撑能力越强,支持、辐射农村发展的能力就越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也就越快。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与市场化投入密切结合的城镇发展路子。完善工业区起步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同时,对城镇工业区进行综合配套,完善交通、供水、排污网络,全面提升工业区承载力;按照梯次发展战略,确立农产品交易和三产发展区,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拉开城镇发展框架,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同时,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产业集聚和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产出效益的思路,重点抓好城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新城镇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引进项目,开拓农村发展的新思路,转变农民发展的新观念,让农民学到技术的同时也学到闯市场的能力。以城镇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为依托,为农民搭建创业平台,吸引农民进镇创业。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投资方式,鼓励农民将闲散资金向创业经济转移。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兴办“家庭工厂”,积极推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城镇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持久的活力。
  
  韩俊:解读“一号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这个“一号文件”及近六个“一号文件”可以说是有机衔接、一脉相承。之所以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是因为农村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无法靠农村自身加以解决;而之所以在农业连年丰收的时候提出要“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因为我国农业的基础还太薄弱。因此不能好大喜功、盲目冒进。
  虽然我们粮食连续6年丰收,但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很脆弱的,比如农田水利投入还是远远不够,欠帐太多,我们吃老本的时间太长。过去的经验表明,稍微一放松就有可能出现粮食生产的大波动。虽然农民收入连续6年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城镇居民的收入比农民的收入增长得更快,过去6年城乡的收入差距是在持续扩大,这也影响了农民的购买力。
  所以这个文件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夯实整个三农发展的基础,比如出台增加三农投入、增加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对农产品采取价格支持的新政策,出台了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入,出台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些新的政策。中央决定要增加对农村雨水工程的投入,实施新一轮的电网改造,特别是提出要进一步支持农村的危房改造和农村的住房建设,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步伐。
   这一次提到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不能够就农业论农业,关键是要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农业农村的问题,比如农民增收的问题,在农业农村内部是没有办法得到根本解决的,从根本上来讲是要靠城市来带动农村,靠工业来办好农业,还要靠农村的深化改革来激发农村的自身活力,所以文件一大亮点强调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要迈出更大的步伐。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根本的要求,我们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改善农村民生应该是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扩大农村的需求是个关键措施;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是一个重大的任务;我们要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个重要的轮子。 黄兴国:小城镇建设重在规划
  小城镇要规划好,生态的、环保的、小公园、大公园、社区服务中心、中学、小学、幼儿园全部配套。污水处理、垃圾不落地、太阳能的使用全面跟上。使农民能够过上城市里的生活,这个是一模一样的,某些方面比城市的水平还要高。然后我们在这个旁边再规划一个产业园,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给农民上保险,在旁边再划一块土地作为市场化运作,出让以后的收益来平衡这个小城镇建设的经费。我们是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搞的,那么在华明镇搞试点,这个宅基地是1.2万亩,建这个小镇我们是用了8000亩,所以说多出了4000亩土地,效果非常好,老百姓非常拥护。
  
  陈淮: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问题
  
  我国经济在长期战略发展中面临许多重大的难题,诸如现在城市中就业状况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们的自然环境资源不足的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靠城市化,惟有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工资性收入,离开城市化我们不可能在一个人口高度分散,经济脆弱的基础上去搞西部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