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乌鲁木齐7坊街文化节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幕。帐篷式的展区,一踏进去,浓浓的西域风情似乎就裹挟着风沙与果香扑面而来。种类各异的展品中,—对维吾尔族老夫妇造型的布偶被放在展厅门口的展台上,格外引人注目。
老夫妇—人捧着花皮西瓜,—人举着刚刚烤好的馕,上面还撒了芝麻……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单秀梅的作品。这个看似单薄柔弱的女民间工艺大师,用双手一针一线通过布偶,告诉世界新疆的美好。
在一针一线中传递出新疆的灵魂
单秀梅是新疆人,回族。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生人,童年的单秀梅和内地的许多孩子一样,跟随家庭下放农村,在无所拘束的田野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有些与众不同的是,单秀梅家被下放到维吾尔族聚居的村子里,几十户中只有他们一家是汉族。单秀梅度过了一个维吾尔族味道十足的童年。
自幼喜欢观察的单秀梅,那时候最爱看维吾尔族妇女劳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美。而在与维吾尔族乡亲们朝夕相处的三年中,单秀梅不仅拥有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学了一口流利的维语,更是从内心就被浸润成一个地道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乐观、积极、善待生活。
她穿着漂亮的布拉吉光着脚奔跑在广袤柔软的黄土上,学着维吾尔族姑娘用奥斯曼画眉,看她们从井中提水时优雅的身姿。甚至若干年后单秀梅都已年过不惑,仍旧念念不忘维吾尔族大妈洗碗时的沉稳之美;仍旧能够随口哼唱出童年节庆时看到的十二木卡姆迷人的旋律。那是单秀梅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三十年后,它们被她精心缝进了片片碎步,拼凑成人们心中最原汁原味的新疆。
“十二木卡姆”中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仿佛能听到他们动情的歌声;风趣、机智而又幽默的阿凡提骑着毛驴走过来正在向你问好;维吾尔族大妈抱着大西瓜乐不可支;卖馕的维吾尔族老大爷正在巴扎吆喝:大家快来买呀,便宜得很,不香不要钱……
将成功与更多的人分享
单秀梅的成功,某种意义上说是搭上了西部大开发的班车。
2000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新疆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好奇踏上西域的土地,又在一片惊叹中意犹未尽地离开。能否带点纪念品,是很多游客的想法。可是当时,新疆连适合带走的旅游纪念品都很难找到。单秀梅的布偶新疆娃娃正是从这里起步,走进游客的视野,也带去了新疆的灵韵。羽西化妆品的赠品“中国娃娃”对她的启发让她走上手工制作新疆布偶的桥。这个发现,让她帮助新疆民族文化产业推开了一扇窗。
单秀梅成功了!
她没有固守自己的天地,因为所有的灵感来源于这块滋养她的土地,她也要把这些甜美与更多的姐妹一起分享。2002年,随着“新疆布艺人物”的问世,当年已近40岁的单秀梅决定和一家公司合作,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工作室吸纳了一批40岁上下的下岗女工。“其中有五位心灵手巧,又有一定绘画功底,我便毫无保留地把核心技术教给他们。五年过去了,尽管我的工作室搬了好几次,这几位老员工还一直跟着我。”不仅是在自己的公司里,单秀梅还把自己的创意和手艺带给更多需要的人。从2004年开始,乌鲁木齐冰天雪地的时候,她就忙着去给农村妇女搞培训。这既是帮助乌鲁木齐市妇联开展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项目,也把民族的传统手工艺重新带回民间。每次去讲课前,单秀梅都要选好最具代表性的图案,按自已设计的产品要求画样刻版,再绘成彩图,然后买好布和绣花线。
由于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了贡献,单秀梅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
艺术或比金钱更为重要
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单秀梅用速写本“写”成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日记,正面写字,背面用连环画再现文中的情景。班主任老师对这个孩子的艺术天赋大感吃惊,专门把她介绍给一位新疆艺术学院的专业美术老师。四五年的时间里,单秀梅几乎沿着专业的美术之路往下走,她以为她会一直这样走下去,直到走向梦想。
然而命运总是一部不可排演的戏剧,高中毕业,心高气傲的她只报了北京电影学院舞美专业,结果连考了四年最终还是以黯淡的成绩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为生计,她在机关工会当起了宣传干事,又为人妻为人母。日复一日顺理成章,但是每当夜深人静时,年少时的梦想总会翻涌而出,令单秀梅惶恐得有些窒息,她越发不甘心一辈子沦陷在对梦想的背叛中。
于是她自费上研修班,照旧把生活积攒在心里。终于,她的生活在2000年开始转身。
2001年夏天,新疆举行首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她有几分忐忑地抱着自己的布娃娃去报了名,结果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单秀梅得了唯一的金奖。
在后面接连不断的比赛和展览中,单秀梅的名字越来越夺目。
2002年,她的作品“龟兹情”在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中又荣获金奖。
2005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上,她的作品获得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06年11月的一天,单秀梅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来自北京国家博物馆。他们想收藏她的《于阗情》、《剃头匠》和《十二姆卡姆》作品。“你的作品很独特,我们想收藏几件,留给后人来看,你是否同意?”听到这样的话,单秀梅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此前,这些作品每件都有人出高价要买,全都被单秀梅谢绝了。国家博物馆收藏,她分文不取。或许,虽然成立了公司,带了工人,骨子里单秀梅还是三十多年前那个爱用灵动的大眼睛打量世界、追求艺术之美的小姑娘;是那个在新疆春秋的风沙和冬日的寒冷中背着画板到处画速写、采凤的少女,心中怀有的只是一腔热情和奔放的情怀,泛着大漠中侠女的豪爽奔放。
2007年,在第五届中国工艺大师评审表彰大会上,单秀梅和新疆玉雕大师马金贵·起,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回到新疆后,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权威,清华美院的院长常沙娜专门给她打电话,两人足足聊了40多分钟。这位热爱新疆民族文化,年近占稀的艺术家交给单秀梅·项“任务”:“你是回旗人,又会说维语,对新疆民族文化情有独钟,同时你还年轻,你不单单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有责任和义务女传承和保护那些快要失传的新疆传统工岂品。”
一席话犹如给单秀梅吃了一颗定心丸。
狂奔在艺术追求的路上,单秀梅一直力求保持一颗安静的心,像最初一样静下心来绣一顶花帽,为“龟兹情”品牌的树曲:再添一抹动人的民族风情。虽然手工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现在日生产能力虽然已从20个提高到100多个,但连国内市场都很难满足,上万件的单子简赢就不敢接了。”但为了保证质量,她宁愿主动放弃。因为她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为新疆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建造一个博物馆。
单秀梅知道,这个梦很奢侈,但依旧可以抵达。
责任编辑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