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钙片、中午维生素、晚上鱼油,保健品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股骨头坏死……一张床能治百病,这种信息随处可见。
一些江湖骗子、无良企业,瞄准免疫力下降、体弱多病的中老年朋友,通过感情攻势、免费体验等手段诱人上当,甚至掏空了不少老人积攒多年的养老钱……
故事:免费体验下的温馨陷阱
老秦是哈尔滨市一家单位的退休干部,他和老伴靠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虽然说不上富裕,但也是衣食无忧。可是就在前不久,老秦突然抱回来一个价值8000多元的理疗按摩床,称这个理疗按摩床可以治疗老两口患上多年的慢性病。并对老伴说,这个按摩床是用两人积攒多年的退休金买的,老秦的这个举动让老伴十分生气。
老秦的老伴说,我知道老秦每天都去小区附近的一家体验中心免费体验这种按摩床,由于这种按摩床的价格昂贵,当时,他曾保证过每天只是免费体验,肯定不会购买,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几个月过后他会花这么多钱买回来一个。
为什么曾经答应老伴肯定不会买按摩床的老秦,在免费体验后竟然反悔了呢?老秦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他说,自从退休以后每天都有大量的空闲时间,于是就四处溜达。今年年初,他发现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卖理疗按摩床的商店,并且还打出免费体验的牌子,每天都有很多老年人在此排队体验。据体验中心人员介绍,这种理疗按摩床可以治疗包括腰腿疼在内的很多老年慢性疾病。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老秦也跟其他老人一起去这家商店体验这种按摩床。
老秦刚来到这家商店的时候,看到里面摆着20多张体验床,一些老人躺在上面体验。商店的人员对老秦十分热情,并对他说,买不买都没关系,每天都可以来免费体验。可是,当老秦了解到这种按摩床的价钱要8000多元后,立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这是骗钱的!但老秦转念一想,反正体验也不要钱,自己又有的是时间,每天到这里来体验一下也不会损失什么。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以后的四个月里老秦几乎每天都到这家商店进行免费体验。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提醒自己,不要听“老师”(体验中心的人员)推销,以免动摇自己不买产品的决心。可体验的时间一长,老秦想法发生了转变,他逐渐地开始相信“老师”讲的这种按摩床的种种“疗效”。
老秦连续去体验中心一周后,这里的人员送给他一块被称为“魔石”的石头,说这种石头就是镶嵌在按摩床上的保健石,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安神镇静和止痛的作用。不仅如此,如果将这块石头放在汤里汤味会更鲜美;放在米饭里,大米吃起来更可口;放在水里可改善水质;放在室内能净化空气……销售人员还告诉老秦,只要不间断地每天都去体验一次,一星期就能获得一块这样的石头,如果连续来十六周集齐十六块石头,公司还可以用这些石头免费为老人加工一条保健腰带。
从此以后,老秦去体验的次数更多了,并且“魔石”从不离手,不是戴在脖子上就是拿在手里把玩。家人如果有个小病小灾,他也会拿出“魔石”为大家“治疗”。一次,老伴说嗓子痛,老秦就把“魔石”泡在了水里,然后让老伴把泡过“魔石”的水喝下去。儿子走路不小心把脚扭了,他就把“魔石”放在儿子的脚上,说这样可以增进血液循环。就连小孙子嗓子不舒服,他都要将“魔石”挂在孙子的脖子上……
老秦说,掏钱的时候完全被现场的气氛给搞晕了,只是感觉大家都在掏钱买产品。还有人在说,现在公司正搞活动,买按摩床还赠送一个“魔石”床垫,配合理疗床使用效果更好。如果过了这段时间,单买一个“魔石”床垫就要花好几千元。听到这些,自己糊里糊涂地就去银行取钱买了这个产品。
老秦在分析自己如何从排斥到接受这种按摩床时说,那段时间,每天都在同一个环境里,听着这些推销产品的“老师”讲课,时间长了就不知不觉被“洗脑”了,逐渐地就不觉得“老师”是在推销产品,这样就打消了自己的反感情绪。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每天重复着“健康”理念,讲解人体的结构,讲解产品获过哪些大奖以及治疗原理等,听上去都很有道理。而且经常有“受益者”现身说法,极具煽动性。不少体验者受到鼓动,站到台上大肆宣扬产品的好处,谈论自身治疗的经验。
其实让老秦下定决心购买产品还另有一个原因,他说:“自己掏钱购买产品主要也是因为不好意思了,毕竟在人家那里免费体验了这么长的时间。而且那里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这些老年人十分热情,一进屋就爸爸妈妈地喊我们,为我们服务从来也没怕过麻烦。而且为我们服务的那些工作人员都有销售任务,看着她们也挺可怜的,于是心一软就买了一个。现在想一想,这一切都很可能是一个局,让我们一步步地走进去,最后购买他们的产品。”
编辑/王翠萍
真相:“会议”营销专蒙老年人
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饭店,记者一连数日参加了一种特殊的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年龄在五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老人,每天一到门口,就有工作人员热情地发放一盒包装好的产品——五独胶囊。
会议的主持人自称小王,每次会议上,她都会头头是道地给大家讲健康多么重要,吃药又会怎样损害肝肾,而五独胶囊功能超强又安全可靠;腰腿疼、失眠、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艾滋病,只要吃五独胶囊就管用。为了证明五独胶囊的安全可靠,小王甚至还在现场以身试药。
与一般的推销不同,小王说,五独胶囊虽然好,可会议现场没有,不过,你只要坚持天天来,就会有惊喜和好事等着你。所谓惊喜,所谓好事,首先包括一些小赠品,今天送鸡蛋,明天送灯具,后天又送一个杯子,另外还有小盆、小碗、香皂、筷子、放大镜,等等。其次,还包括一些堪称赠品的产品,比如骨胶原,今天让你拿20元钱买,明天呢,就给你发一壶豆油,并且说这豆油是花19.3元买的,然后再发你一元钱,算下来,等于是骨胶原白给,还多赚了七毛钱;再比如,今天让你拿100元买五独酒,明天呢,再把100元退给你,就等于是白给。
在会议现场,小王会声情并茂地给老人们唱歌,唱到动情处,不少老人也跟着落泪。小王还会给老人念感谢信,并且表示,收到感谢信,公司就会给自己发奖金,发了奖金,她就请所有在场的老人吃饭,而且还真的请大家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饭。
连续几天的宣讲过后,小王又安排老人们去参观公司,在位于宣武门外的一幢大厦内,老人们看到了公司的铭牌——××五独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里有三四间办公室,地方虽然不大,但装修得很认真。陈列室的墙上摆满了各种证照,产品架上还摆满了各种产品,有五独酒、五独胶囊,等等,最吸引人的还是摆放在最下面的大玻璃罐子,有泡着蛇的,有泡着蜈蚣的,还有泡着壁虎和蟾蜍的,老人们对这家公司越来越信任了。
小王告诉大家,无论想治什么病,如果吃五独胶囊,至少要吃一年,一盒是469元,一年吃12盒,算下来要5000多元。足够的前期铺垫之后,五独胶囊终于开卖了。小王说原价5000多元,现在以2800元卖给大家,并且紧跟着送上了一系列赠品:一台价值1400元的气血养生循环机,一个价值1100元的按摩垫,一台价值1400元的滤水机,一块价值528元的保健手表,外加100元的红包,加起来足有4500多元钱!连续13天的会议营销,小王一直都在宣传五独胶囊的效果,最终,五六十位老人每人花2800元购买了一年的五独胶囊,也获赠了各式各样的、总价值4500多元的赠品。
小王每次都说:不带走老人家一分钱,不赚老人家一分钱,这是真的吗?赠送给老人的各种仪器到底值多少钱呢?记者在北京通州的某小区找到了为“五独产品”做会议营销的负责人——吴某。吴经理说,他在国内做会议营销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五独”是他一直在经营的产品,而他自己手里就有很多专门做会议营销的团队。他的经营管理方式是,任何一个经营小组,只要不赚钱就不能再继续做下去。
开会是有成本的,这是一种商业行为,不赚钱谁都不会去做,那像小王这样的会场,搞一次活动,投入的成本会是多少呢?吴经理说:“我的主打产品是五独,每天必须发五独。”三粒五独胶囊的成本要六角到七角钱,一盒96粒胶囊,成本大概不到20元钱,老人们花2800元购买的十二盒胶囊,吴经理出货的成本也不过200多元钱。吴经理的妻子杨某告诉我们,一场十几天的会议,算上场地费、送的东西和卖的东西再加上工作人员的吃住行,成本总共是3万多元钱。按这种方式算,小王的这场会议,有至少60位老人购买了产品,按每人花2800元钱计算,销售额也达16万多元,也就是说,除去3万多元的成本费,这场十几天的会议还是能赚上十几万元的。
记者在吴经理的办公室,看到了小王派发的礼包产品,比如气血养生循环机、滤水机和按摩垫,还有那块手表。小王在会议上宣称气血养生循环机团购价是1400元、滤水机1400元,按摩垫值1100元,手表是528元。吴经理将这几样产品的价格写了出来——气血养生循环机的批发价是170元,滤水机是180元,按摩垫130元,手表15元,总计不到500元钱!
算上成本不足200元的五独胶囊,老人们实际上得到的产品价值不过700元钱。但是,在小王的宣传下,大家都以为自己得到了极大的优惠和实惠,购买了号称能防病治病、实为普通食品的五独胶囊。
编辑/王翠萍
警惕:以义诊的名义卖“药”
文/于滨力
前不久,70多岁的孙老先生看到单元门上贴着为55岁以上老人义诊的通知,便带着身份证,按通知找到义诊的地址。孙老和一些老人随后被车拉到某宾馆的会议室,会议室内的工作人员不断向其介绍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非常有效的药品,并承诺,购买这种药可得到跟踪检查等各种服务,无效退款。见这些人说得头头是道,孙老买了3000多元的药品。回家以后,子女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查,根本查不到老人买的药品。家人再到老人买药的宾馆去看,卖药者已不知去向。孙老家人带着这种药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询问,医生反复看了以后,郑重地说,这种药物成分和副作用都不明确,老年人最好不要服用。就这样,老人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多元钱打了水漂。
调查发现,和孙老有相同或者相似经历的老人大有人在。有近半经常出门的老人曾被拉去参加各种宣传活动及免费体检、义诊。而这些免费体检、义诊多是些药品、保健品经销者的幌子,其主要目的是卖药、卖保健品。
义诊卖药者有一些常用招数:一是以免费义诊引人上钩。一些组织到社区、公园等处开展“免费检测”,如免费为老人测量血压等,一检查,就说是血压增高,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老人,进而推销产品。二是只对老年人出招。一些以卖药为目的的义诊人员虽然到处宣传是为广大居民健康组织的义诊,但却不愿为中青年人甚至有家人陪伴的老人“服务”,因为中青年人不会轻易被“忽悠”,老年人却很容易被游说买药。三是利用号称是高科技的产品进行义诊,其卖的产品也被冠以“纳米”、“磁疗”等概念,并多称产品已经国际认证或是国外进口的高科技产品。
这种假借义诊之名的卖“药”活动,不仅赚取了老人大量金钱,还给老人身体、心理造成损害,甚至造成家庭矛盾。为积攒有病时的“救命钱”,许多老人平时吃穿不舍得花钱,一点一点攒下的几千元甚至数万元钱,可能被义诊卖药的人一次就“忽悠”走了。老人巨资买回的往往是不能治病救命的保健品,到真的需要治疗时,“救命钱”却没了。许多老人本身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但义诊者为卖药,为老人量一次血压就说有高血压、糖尿病,随之就向其推销相关药物。没病的老人稀里糊涂被“确诊”,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吃不好、睡不着,影响了身体健康。被拉去参加义诊的老人大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本来通过长期服药、调理饮食等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因听信义诊卖药人的话,购买了“疗效显著”的“药品”或器械,回家服用后就停止正常治疗,因此造成病情加重,有的甚至丢了性命。许多老人“被义诊”买药回家后,子女或配偶发现其上当受骗,要求其退货或埋怨老人。由于老人已被“洗脑”,往往固执己见,由此还造成家庭矛盾。
借义诊之名向老人推销药品、保健品等,屡屡给老人造成伤害。许多卖药者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穿上白衣服冒充医生,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属于非法行医。
据《科学养生》
编辑/王翠萍
保健食品 三类最坑人
调查统计发现,三类保健品违规添加药物成分现象突出,分别为减肥保健品、降糖保健品和改善体力疲劳(性功能保健品)。然而,“天然”、“纯中药”、“无副作用”、“起效快”等往往成为他们诱惑消费者的关键词。实际上,据报道,国家卫生监督部门抽查发现,63%的减肥保健品违法添加西布曲明等;七成降糖保健品可能添加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西药成分;而性功能保健品添加“伟哥”西地那非同样不少见,因“壮阳药”致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编辑/王翠萍
“养生杯”真能防病治病吗
长期以来,一种宣称能防治多种疾病的“养生杯”非常流行,关于此类产品的广告也很常见。广告宣称,70%的中国人都属于酸性体质,酸性体质是易生病体质,而“养生杯”能将水变为弱碱性,长期饮用这种“健康活水”,可以延缓衰老,还对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其实,在现代医学中根本没有“酸性体质”、“碱性体质”这些名词。正常人体内的酸碱度(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之所以这么稳定,在于人体有三大调节系统可以自行调节。靠喝水、吃饭或吃药、吃保健品来改变人体的酸碱平衡,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一些宣传称,通过喝水或服用某些保健药品能使人体改变“酸性体质”,成为“碱性体质”,从而防病治病,这完全是不符合事实的虚假宣传。
编辑/王翠萍
慎重:性保健品,男人的“情敌”
副主任药师 常怡勇
调查显示,我国3亿成年男性中,患有不同程度性功能减退者达1亿多人。8000万40岁以上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中,到医院就诊的仅10%。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宁可花大钱选购补肾保健品,或者随意到药店买壮阳药物。这些将阳痿、早泄、肾虚等概念混为一谈的保健品,竟打出了“激活肾动力”、“调节免疫”、“万能神品”的招牌,是误导了患者,还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滥加处方成分显著
为了显示效果、抢占市场,许多不法厂商会偷偷地将处方药成分西地那非、罂粟碱、性激素等加入性保健品之中。不知情的男性朋友们服用后,很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据权威专家透露,目前国内声称能提高性功能的保健食品中,80%~90%都非法掺有西地那非。西地那非可促使海绵体充血、膨胀,阴茎勃起坚硬,从而改善勃起障碍。但它也存在副作用,如影响血压,诱发心脏异常,引起一过性的视觉异常等,因此,临床上患有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疾的男性不能使用。它不能与硝酸盐等药物同时使用。有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心梗或脑中风(半年内曾发生过)、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本身就不适宜过性生活,擅自服用此药,会引起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万能保健品多无能
不少性保健品都冠以“壮阳养肾”、“延时助勃”等奇效,甚至称“有病治病,无病保养”,怂恿患者长期食用,如此“万能”的宣传着实是无稽之谈。
笔者总结了一下,“万能”保健品通常有如下特点:国外研制进口,欧美家喻户晓,市场占有额庞大等。客观地说,这些保健品加入中药成分以滋阴补肾,还是有一定功效的,有些朋友服用后确实性能力有所提高。但追根溯源,这些患者可能原本就是有些肾虚,若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对症用药,往往十多元就可药到病除。
盲目进补于事无补
在医院男科中,有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许多患者在进补后,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是因为男性性功能障碍分阳虚阴虚,而目前市场所售的男性保健品,几乎都只强调壮阳的功效。如不分青红皂白,擅自购买,危害极大。对于心血管病、糖尿病、抑郁症患者,未经医生指导乱用壮阳药,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另外,民间流传“吃啥补啥”的说法,认为吃“鞭”能提高男性性能力,但事实上,盲目喝鹿鞭酒或者虎鞭酒并不都能解决问题。有资料称,活体雄性动物的性器官的确含有相当数量的雄性荷尔蒙,但经过加热烹煮和胃液消化等程序后,这些物质几乎丧失殆尽,不会对身体产生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影响。
使用需由医生指导
消费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性保健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在选用上也需极其慎重: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体检,明确性功能减退的原因,由医生决定该采用什么方法治疗,决不可轻信广告。如果需要服用保健品,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在正规医院药房或药店选购。服用时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避免成瘾和盲目加量。此外,购买任何保健品都要索取正规发票,服用后要保留一定的样品,以备必要时送检化验,作为法律依据。
据《家庭医学》
编辑/张秀阳
提醒:中医保健去医院更安全
卵巢保养、肾保养、刮痧、拔罐、针灸、减肥……如今,许多美容院把这些明显属于中医理疗的项目推荐给消费者,美其名曰“美容兼保健”,令人眼花缭乱。
美容院的“非常”中医
记者来到一家规模不小的美容院,一位年轻的美容师拿出店里的“美容菜单”向我们热情介绍经络排毒、卵巢保养、肾保养、刮痧、拔罐……内容可谓非常丰富。
经络、刮痧、拔罐,这些名词不都是中医治疗的术语吗?美容院也能开展这些项目?对于我们的疑问,这位美容师让我们“尽管放心”。她称,店里的美容师都经过“非常专业的经络系统培训”,又现场给我们做了一番“专业知识”的讲解,并强烈推荐我们进行卵巢保养和经络排毒,“通过美容师的专业手法按摩推拿,疏通淋巴血管,清除体内垃圾和肠道毒素,效果非常好”。而卵巢保养则是把藏药膜、精油敷在卵巢位置的皮肤上,通过美容师的专业手法按摩,精油和藏药渗透进卵巢,起到调养的效果。
“这个项目我们店做了好几年了,治好了不少顾客的月经不调,连脸上的黄褐斑都没有了,很多是回头客呢!”看我们仍然犹豫,美容师循循善诱,“卵巢是女人的发动机,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女人一般49岁就绝经,皮肤就变差,女人味越来越不明显,卵巢保养可以有效延缓绝经期的到来,短则两三年,如果一直做,可以延缓四五年。”
记者走访了七八家美容院,发现中医美容项目非常普遍,减肥、卵巢保养、肾部保养、脊柱保养、肺部保养、精油开背、全身淋巴排毒、刮痧、拔罐,甚至还有针灸项目的开展。
在一家美容院,记者体验了jaNdkSIT+bPwrkIKDmsKykJhkrpSZ/YzUNCGQ/syKFs=“全身疏通经络”按摩。在推拿按摩的过程中,美容小姐不断指出记者“有健康隐患”,包括“全身经络不通”。接着,美容小姐用刮痧板在记者的后颈部刮了数下,忽然惊呼道:“哎呀,都出痧了,说明身体里的毒素可真不少,最好下次来做个全身排毒……”
据了解,这些美容院的工作人员全都声称经过了系统中医知识与手法培训,而培训时间仅为十天半月,最长的一个月。
不辨证即施治危害多
而对于美容院开展中医美容项目,真正的中医却表示非常担忧。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针灸理疗科主任赵俐黎经常接诊美容院出来的患者,在美容院做了所谓的中医美容项目或者中医手法减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常见的是脱发、电解质紊乱、感染皮肤病等。
赵俐黎说,针灸理疗、中医推拿、刮痧拔罐等,这些都属于医疗性质的项目,国家有明确规定,必须由具备行医资格的、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执业医师来操作。
人体是相当复杂的机体,治疗选择哪些穴位,手法轻重,都要求相当精准。仅仅做过十天半月的培训,连皮毛都了解不清楚,美容师不可能对顾客辨证施治。
赵俐黎说,正规院校的培训至少需要三年。
在美容院做中医治疗,不仅其专业水平不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卫生状况也堪忧。刮痧片、拔罐、针头,都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尤其创伤性的治疗如针灸,一定要小心。
据《大河报》
编辑/张秀阳
建议:保持清醒,理性消费
老人上当:多与求医心切有关
由于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备受高血压、失眠、心绞痛、心慌胸闷等各种疾病的折磨,有病乱求医现象屡屡发生,再加上部分保健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为了推销产品而推销产品,就可能夸大保健品的功效或者抓住老年人的同情心理死缠滥磨促使老年人埋单。
老年人对保健品的功效普遍缺乏认识。其实目前国内的保健品主要有两大类:营养型保健品和辅助治疗型(也称功能型)保健品。营养型保健品主要是提供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如蛋白质、多链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一族。功能型保健品主要是针对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具体疾病具有辅助调理作用的一类产品。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中国人的保健意识在整体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多从学校教育就开始认识养生保健对健康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发达国家30~40岁的年轻人就已经开始注重心脑血管保健方面的投资了,而中国大部分人在50岁以后发现身体出现症状或通过体检得知血液指标异常才开始保健,甚至有些人即使发现身体的某些指标异常,也自认为年轻,不把健康当回事。
专家提醒:帮助老人理性消费
“无人相伴、缺少关爱的老人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寂寞感,这样的老人非常渴望到人群里生活,于是产生了从众、强迫自己消费保健品的行为。”心理医生萧丹分析说,一些老年人在家寂寞无聊,没有人经常陪伴在身旁,为了寻找心理上的满足,往往会去听所谓的健康讲座,从而不知不觉听信了销售人员的甜言蜜语,甚至有的老人还自愿与骗子一起做虚假宣传。还有些老人在购买了假冒产品后不愿告诉子女,害怕被抱怨或怕子女去找销售人员的麻烦。
“作为子女,千万不要一味拒绝和讽刺老人的行为,不要张嘴就说‘不行’,一定要站在老年人的立场,进行换位思考。”萧丹建议,要理解独居老人寂寞、失落的心理,子女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老人沟通,陪伴老人,尽可能帮助老人转移注意力。另外,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子女应该积极地帮助老年人去了解产品,学会帮助老人进行理性消费。
工商管理人员提醒,购买保健产品时应该注意:一是索要发票,二是索要产品使用说明书,看清楚其口头宣传的内容是否在说明书上明确标示出来,以备出现问题后维权有依据。
据《科技日报》
编辑/王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