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品质优、食味佳的稻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生产中为了追求水稻高产稳产,氮肥被大量的使用,不仅导致水稻氮利用效率下降,引发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产效益降低,同时对米质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因此对于氮肥的品质调优问题备受农学家的重视,并就此展开了广泛研究。
中国地域广阔。南北气候和土壤差别大,中国水稻是“南籼北粳”的种植格局。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江苏,自上世纪90年代,随着“籼改粳”工程实施以来,江苏逐渐成了南方种植粳稻面积最大的地区。由于粳稻感光性较强,江苏从南到北种植的粳稻品种有5种生育期类型,每种类型内品种繁多。
最近,由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张洪程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生育类型与施氮水平对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一文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7个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空白、低、中、高4种氮素水平下粳稻加工品质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粳稻加工品质各项指标在不同氮肥水平和生育类型下的差异以及整精米率对氮素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分类。该文刊登在《作物学报》2009年第7期上。该项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类型品种,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随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其中整精米率在高肥与中肥水平下的差异不显著。 (2)总体上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越长,加工品质越好:晚粳类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中粳类型,各类型内迟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其中晚粳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比中粳品种高出19.07%。(3)根据水稻整精米率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把品种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提高加工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整精米率较高且在各氮肥水平下均表现比较稳定,另一类在低氮肥水平下整精米率较低,但通过增施氮肥,可把整精米率提高到较高水平。
该项研究有如下特点:一是选材较多,品种类型较多,且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有空白、低、中、高四种氮肥水平:三是根据加工品质对施氮量的反应,对品种进行了分类;四是筛选并推荐出利于生产实践的加工品质较好的品种。
该论文为原创性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具有理论独创性,研究得出的各项结论,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粳稻品种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