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任务设计

2010-12-29 00:00:00曾茂丽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7期


  【摘要】当前,教师广泛使用了“任务驱动式”的新型教学法。在强调任务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操作性、时效性的同时,本文中结合粤教版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及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巧妙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以生为本”的任务设计。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 信息技术 以生为本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强调操作性和实用性的信息技术学科,在日益现代化的普通高中的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本身固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结构不断发生“冲突”。学习者在不断地解决这些“冲突”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识。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开始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强化了“从做中学”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始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这时,“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从完成某一项“任务”着手。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这种方法突出了“应用”,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这种以重学生、重环境和重实践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效果好。
  
  二、“以生为本”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内隐学习理论日益被教育工作者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教学本质。 “以生为本”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教学环节,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学。如学习目标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最关心的、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等等。
  在课堂中体现“以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始终在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在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还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巧妙设计多种“以生为本”的任务,有效开展驱动式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以生为本”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关注学生所需要的,注重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操作性、时效性。笔者结合粤教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的各章节内容,谈谈如何设计任务,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设计“应用型”任务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硬件和信息化水平,考虑任务的可行性,设计“应用型”任务。比如,学生在每次考试后都最急于了解考试成绩。笔者结合《剖析数据库》的内容,以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为例,详细给学生剖析数据库。再如,在教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章节内容时,笔者布置了任务:通过各种方法统计本校近3年的高考成绩。从学生最关心的高考问题人手,学生获得的资料对于个人是十分有用。再者,在学习《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章节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挑选最喜欢的高校专业介绍给同学,学生等同于提前进行高校专业的筛选,提前为高考填报志愿作为准备。
  2 以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设计“实用型”任务
  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以外的舞台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适时设计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实用型”任务。
  如,每年的秋季。学校都举行田径运动会。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和责任感,笔者提前布置了设计班级海报的综合任务,以此来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过程。
  为使欢庆建国60周年的主题班会开展得更加精彩。很多班级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笔者就适时布置了《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任务。
  3 分析学生的成长的个性特点,设计“案例型”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命令学生“这样不行”“不要那样”,往往收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案例展示。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产生“不能这样”的自我意识,这样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有效得多。
  在讲授《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的章节时,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观看教师收集到的搞笑视频和动画,让学生在笑声中深化信息安全意识,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面对越来越泛滥的手机短信,你如何分辨真伪?”这是笔者布置给学生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任务。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总结信息鉴别和评价的方法。
  4 关注学生的周边环境,设计“热门型”任务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是要被现代社会淘汰的。因此,要注重任务的时效性,增长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迎合了学生追赶潮流的心理。
  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影响》的章节内容时,笔者丢弃了课本的实例,让学生去了解最新、最热的产品——3G手机。学生在了解最新的科技产品的详细技术后,反过来对课本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入。
  日渐普及的网络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建立个人博客、通过MSN和国外朋友联系、展示个人的QQ空间,这些都是笔者布置给学生的关于《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任务。
  “神舟七号”的成功升天,让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空前高涨。通过布置任务——了解“神舟七号”的发射升空和回收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程序的巨大作用,从而展开《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兴旺的灵魂。“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的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出发点和教育的时代性要求。“任务驱动”的模式下,所设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完成任务的途径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促进思维的创新。作为前沿学科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应以敏锐的触觉和大胆的创新意识巧妙地设计“任务”,开拓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