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距离

2010-12-29 00:00:00
中国科技教育 2010年7期


  笔者常年从事低年级的教学任务,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困惑于师生关系的把握。朋友?长辈?教授者?指导者?引领者?还是兼顾其他?低年级班主任身份定位不当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过于亲近,学生会重视老师胜过重视知识过于疏远,学生又会难以沟通疏于学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学生有着太多的“时代气息”,的确是越来越难教育了。如何处理“亲”与“疏”的关系,很难把握好这个“度”。师生之间是需要一定距离。那么低年级老师到底应与学生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呢?这里有三把尺子:
  
  年龄之尺——“离多接少”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天真可爱,崇拜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要让学生喜欢你,他才会喜欢学你所教的这门课程,切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让他们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得很好,树立起自信心。特别是当我们刚刚接手一个一年级新生班级时,对孩子们来说,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教师、新的同学,一切无不从“新”字开始,同时也是新的风气、新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班级工作抓得好,极有利于养成良好班风、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处理和学生距离时一定要注意做到“亲多疏少,公平以待”。因为此时的学生,大都愿意把自己的优点、长处在教师面前表现,而不良习惯在陌生环境中还处于自我抑制的隐蔽状态,不敢轻易冒头。学生也愿意在班纪班规中约束自己,展露才华。这个时期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时期,同样也是学生试探班主任的时期,他们通过观察班主任处理每一件事的作风来摸清班主任的脾气。班主任此时应和学生保持“离多接少”的距离,对学生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严格。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阶段里,班主任一定要认真带领学生做好班级工作的每个第一次,并对下达的各种工作及时认真检查。形成良好的开端,对以后的工作会大有裨益。假若教师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又关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就有威信。这种威信是无形中的,又是无处不在的。应让学生觉得老师既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慈祥长者。又是一位可信的朋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有一种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
  
  个性之尺——“遥看近观”
  
  对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可以保持不同的距离,正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假如不是“遥看瀑布”。怎能有如此的胜景?而一些艺术品不近距离欣赏就发现不了它的巧夺天工。具体来讲,有些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老师可以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支持。言语上的关心和问候、课堂中关注的眼神、课余的个别谈心等,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被拉近。对于性格比较冲动活泼的学生,则可以留有稍大的空间,管得严了,学生会有抵触情绪,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或者因为距离太近,这类学生会认为“跟你很熟”,课上,学生想听则听,为所欲为课后,学习松懈,缺乏动力,学生对老师也就没有了必要的尊敬,不易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或忠告。因而教师或是“遥看”或是“近观”也!
  
  原则之尺——“因事而异”
  
  教师做学生工作时处于没有美感的距离上。又怎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呢?距离“因事而异”:确实是违反原则的行为,教师应严肃批评。批评学生时,尽量选择较远的物理距离。因为当学生受到批评时,他们自我防御意识会增强,会需要一个较大的自我空间,相对较远的物理距离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不安。反之,一些“不慎”情况下的小错误,教育或引导学生时。则应选择较近的距离,辅之以动作语言,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心理交流,使教育或引导对他们的心理触动更大,乃至于真正落实到行动之中。
  曾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两只刺猬不能离得太远,太远了不能互相照顾;两只刺猬不能靠得太近,太近了容易互相刺伤。师生关系也是这样。从理论上讲,师生关系应该像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朋友,老师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的距离越近越好,最好是没有距离。然而现实远没有想象的这么美好。
  师生间的距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距离产生美!让我们在新课标新理念的影响下,勇敢地抛掉师道尊严,与学生拉近感情距离,又要注意勿走人极端与误区,利用好这三把尺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把班级建成一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