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
1 公民的权利。
(1)公民和人民的区别。①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②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③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2)公民的权利和基本权利的定义。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怎样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物质保障:国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②公民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及他人的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以保障公民的权利。
(5)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2 公民的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履行道德义务有什么意义?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2)如何履行道德义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什么是法定义务?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
(4)公民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5)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是什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法律体现并维护道德;道德补充法律的不足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守法护法。
3 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求公民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那种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是错误的;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观点和行为也是错误的。
4 公民的人身权利。
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身份权是人们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等。
5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①保护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②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民族的未来,其生命和健康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我国法律严禁使用童工 ③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我们应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积极锻炼身体;在患病时及时医治;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决不轻生或自残等。
(4)我们应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决不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当别人生命健康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6 人身自由权。
(1)人身自由权的定义及重要性。人身自由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权利。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2)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如非法禁闭、非法拘禁、非法搜身等。
7 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是指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8 公民的名誉权。
(1)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侵犯公民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公然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等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诽谤行为。
9 公民的肖像权。
(1)肖像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2)侵犯公民肖像权的主要行为有: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0 公民的姓名权。
(1)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侵害公民姓名权的表现: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等。
11 公民的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公民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他人合法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
(2)什么是隐私权?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3)侵犯隐私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非法利用他人个人信息等行为。
(4)生活中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在向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听对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平时保管好自己的日记、信件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当发现有人披露自己隐私、损害自己名誉时,应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维权等。
(5)正确处理保护隐私和沟通交流的关系。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6)我们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12 受教育的权利。
(1)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3)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维护受教育权的法律及方式。①我国保护受教育权的专门法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②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非法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5)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①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要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要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②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3 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才受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2)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3)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相关法律:民法通则、刑法等。
14 公民的继承权。
(1)遗产的定义及其应具备的条件。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作为遗产应具备的条件: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的财产。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2)继承权的定义。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3)继承的两种方式。①法定继承。定义: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分配原则: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特殊情况下,可以不均等(按照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照顾原则)。②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定义: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程序和条件: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的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被继承人生前立的遗嘱必须真实、合法、有效。(遗赠不属于遗嘱继承,公民将自己的合法财产待死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称为遗赠)
(4)在继承遗产时应怎样做?我们在继承遗产时,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不见利忘义、斤斤计较。当我们的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应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15 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3)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增强维权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权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16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2)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3月15日;消费者维权热线:12315。
(3)我国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它规定消费者享有下列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
(4)作为消费者,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对商品信息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增强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高效训练]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
1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主席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表彰他们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两位科学家的获奖 ( )
①说明我国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
②说明我国公民享有荣誉权③说明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④说明我国人人享有受教育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2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十几万人遇难。九年级学生王明在获知此消息后,从自己的压岁钱中捐出500元,以支持海地地震灾区的重建和发展。王明行使了对自己财产的( )
A 占有权
B 使用权
C 收益权
D 处分权
3 下列选项中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A 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中学生丽华的照片
B 在寻人启事上使用失踪者的照片
C 未经本人同意,用其肖像制作游戏拼图并出售
D 在征得某明星同意后,一公司将某肖像印在挂历上
4。如今校园内,加入“手机一族”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同学上课时发短信、打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这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
①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
②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③要自觉履行义务,做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④应放弃通信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购④
5 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强说:“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放弃就放弃,谁也管不着。”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他没有认识到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B小强的说法不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小强的说法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D小强的说法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6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还有人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这表明( )
A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B 父母有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C 父母有批评未成年子女的权利
D 父母有惩罚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人题后括号)
7 小黄爱好集邮,经常以替同学捎信为由,从学校传达室拿走本班同学的信件,剪取邮票,然后将信件销毁。小黄的行为( )
A 侵犯了公民的通信权利
B 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并未违法
C 属于违法行为
D 侵犯了公民的荣誉权
8。李某被确诊患有甲型H1N1流感,但他拒绝接受医院的隔离和治疗。对这一事件认识正确的有( )
A 按法律规定,李某应积极接受隔离治疗,不能拒绝
B 是否接受隔离和治疗是公民个人私事。他人无权干涉
C 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D 甲型H1N1流感患者积极配合接受隔离和治疗是履行公民义务的体现
9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于2010年3月1日生效。该条例规定,每年5月为河南省的全民健身活动月。学校要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学校每学年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省、省辖市、县(市)每4年举办一届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的体育设施,应当与居民住宅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体育设施的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建设规模和降低其用地指标。这些规定表明( )
A 河南省高度重视学生和居民的身心健康
B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
C 只要写入法律,公民的健康权就能得到保障
D 河南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 在上完晚自习回家的路上,中学生张某被两个歹徒尾随,这时他可以采取的较好的应对措施有( )
A 勇敢地与歹徒搏斗
B 拨打110报警,寻求保护
C 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掏钱买个平安
D 巧妙周旋,避免自己受到侵害
11 据报道,一居民晒被子时,不慎将藏在被子里的万元现金洒落到大街上,路过的行人纷纷捡钱。该居民报警后,只有4个小孩把捡到的钱交给民警,警方呼吁捡钱者尽快把钱归还失主。针对这一事例,下列说法中正确有( )
A 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B。公民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C 公民捡大街上的钱不违法,不捡白不捡
D 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12 下列商家常用语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 )
A 谢绝自带酒水人店
B 顾客是“上帝”
C 存包丢失,概不负责
D 商品售出,概不退换
二、非选择题
13 2010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网友共发来提出问题的帖子超过40万个,还有10万多手机用户发来短信提问。在和全国网民交流时,温家宝总理热情回答了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
对此,不少同学议论纷纷。小华:“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了。在网上,我们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谁也管不着。”小明:“我们只管努力学习就行了,国家政治生活与我们青少午无关。”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说法进行辨析。
14 一天,小雷和小阳到蛋糕店购买生日蛋糕,回家后发现蛋糕已经变质。下面是他们两人的对话:
小雷:“扔掉算了。”
小阳:“不。去找老板讨个说法。”
小雷:“不必了 砸了他的店。”
小阳:“不可乱来,我们要依法行使权利。”
小雷和小阳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请你为他们出出主意吧。
(1)你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少写出三种途径)
(2)请你为他们“找老板讨个说法”寻找法律依据。(写出一部法律的名称)
(3)你认为他们在依法行使权利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5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申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约1.6万人,平均每天有近50名学生非正常死亡。2009年12月7日晚,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了校园践踏事故:因楼道拥挤,学生互相踩踏,造成8名学生死亡、26人受伤。这一事故暴露了一些学校和相关部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严重缺失的状况。目前,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维护师生安全为全社会所关注。
(1)案例:某校食堂出售过期霉变食品,学生食用后导致食物中毒 在该案例中,你认为学生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2)根据观察,你的身边还存在哪些危害师生安全的隐患?(两点即可)
(3)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呼吁:为了维护师生安全,要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假如人大代表来到我们学生中间,就制定该法征求你的意见,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一、1 D
2 D
3 C
4 A
5 C
6 A
7 AC
8 AD
9 ABD
10 BD11 ABD
12 ACD
二、13 ①小华“网络使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广泛”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向有关部门反映我们所了解的社情民意,提出我们对社会管理的建议;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批评建议权,随着网络的普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更加广泛。小华“在网上,我们可以自由发表任何言论,谁也管不着”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他人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②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是公民的责任,有利于国家机关依法行政,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青少年在积极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14 (1)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3)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15 (1)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等。(2)校园的体育设施陈旧老化;楼道楼梯太窄,灯光过暗;校园四周的小商店出售不合格食品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