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在中国上海隆重举行,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仔细阅读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思想品德及文综试题,我们发现,许多地方在命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关注这一时政热点,好题精彩纷呈。认真研究、分析这些试题,我们既可以从中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思路,探寻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也可以系统地掌握课本相关知识,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2010年各地有关上海世博会的中考试题命题角度例析
1,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例1
(2010年鸡西市试题·节选)由246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共襄盛举的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成功举办世博会的重要意义。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全方位解读材料。解答该题时可以从综合国力、对外开放、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②有利于让世界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③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⑤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
例2(2010年潍坊市试题)百年梦想成真,共添世博精彩
在中国举办世博会,早在清末就是一批率先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的一个梦。100年前,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梦想随一江春水东流去;100年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上海世博会,让百年世博梦圆成真。2010年4月30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唱响华彩乐章,隆重开幕。5月1日,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展馆开门迎客,在184天里迎接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游览者。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能够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原因。
(2)如果你有幸参加“看世博、知世界”夏令营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给中外游览者留下最美好的印象。
解析:该题以“百年世博今朝圆”这一时政材料为载体,引导考生探究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原因以及参观世博会时的态度与做法,较好地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解答第(1)问时,考生结合所学知识,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等方面回答即可;第(2)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回答时务必围绕“给中外游览者留下最美好的印象”这一主题,从展示中华文明礼仪、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等角度展开。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①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公共利益。②讲文明,懂礼仪,平等待人,尊重、宽容、理解他人,学会倾听、表达和赞美。③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既要尊重、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又要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④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的义务。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关心、帮助他人中提升自身价值。
2 感受中华灿烂文明,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例3(2010年桂林市试题)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在黄浦江两岸盛大上演。上海世博会成为了各国文化展现魅力、交流合作的大舞台。面对不同的文化,下列态度我们应该反对的是 ( )
A 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B 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展示我国文化建设成就
C 采取防卫心态,排斥其他文化,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独有价值
D 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解析:该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如何对待中外文化的问题。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弄清该题是要求选择“应该反对”的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积极宣传、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因此,A、B、D项都是正确的,只有c项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C
例4(2010年佛山市试题·节选)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于5月1日正式开幕。近200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参加了这次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博览史上最大的一次盛会。某校初三学生展开“走进世博”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感知世博】
探究小组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上海世博会会徽图片,会徽以汉字“世”的书法创意为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上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世”与数字“2010”以及英文书写的“EXPO”、“SHANGHAI CHINA”巧妙组合。
请解读上海世博会会徽所展现的文化内涵。
解析:该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这一重大时事为载体,以“感知世博”为主题,在综合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力求做到知识、能力、思想觉悟考查的有机统一。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内容,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审清设问要求。回答本题时,要结合上海世博会会徽,从会徽既体现了古今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中外文化的融合这个角度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并与数字“2010”以及英文巧妙组合,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倾诉着中国人民弘扬传统、融人世界的不懈努力,表现出强烈的中西合璧、多元文化和谐融合的意境。
3 辐射关联知识,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具体问题。
例5(2010年台州市试题)★走进上海世博,感受灿烂文明★
2010年5月1日,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揭开帷幕,潇潇是一位九年级学生,他们一家开始了世博之旅。
【探寻上海】在世博园门口,他们聆听导游介绍上海的自然、人文知识。加深了对上海的了解。
(1)读右图(图略)写出上海所处地理分区D的名称,形成四大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史,( )的签订使上海成为最早被迫开放的城市;1921年7月,发生在这里的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参与世博】他们随导游来到中国展馆,看到琳琅满目的展品,其中不乏古代中国的科技典范。
(3)请你写出以下两项科技典范入选的理由。
【感受世博】他们在一天的参观中,发现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产品,如海宝机器人、3D人工智能、TD-LTE通信、氢能源汽车、门票射频识别系统……
(4)这些新产品的出现依靠什么力量?这种力量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
解析:该题采取“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的办法,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材料,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该题以“走进上海世博,感受灿烂文明”为主线,通过“探寻上海”“参与世博”“感受世博”三个板块,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上海的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了学生对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理解和认识情况。在解答本题时,我们要读懂材料及设问,准确链接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1)南方地区;气候因素(气候与降水)。(2)《南京条约》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推动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4)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发展科技有利于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4 引导学生立足基本国情,承担社会责任。
例6(2010年烟台市试题)材料一:2010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星期天,上海某中学学生赵新与父母搭上市政府提供的“零排放”世博专用电动车赶往世博园游览。进入园区他们乘上了专门的新型燃料电池观光车,来到游客最多的中国馆。中国馆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能够反射热量,降低能耗;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馆顶的观景台引进了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经过净化可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这些都使赵新一家大开眼界。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倡导什么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有什么意义?
(2)谈谈你将如何实践材料一中所体现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在世博园里,赵新和父母感受到了世博志愿者带给他们的温馨服务。他们看到来自上海各大高校和社区及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志愿者,用真诚和微笑从事翻译、引导、协助等服务,受到游人的称赞,甚为感动。当赵新和父母发现有些人在园区内乱扔空水瓶、纸屑、餐盒等杂物,甚至有人不顾他人占用整张长凳睡觉引起众多游人不满时,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赵新一家“甚为感动”和“说不出的难受”说明了什么?
解析:该题结合“中学生赵新与父母游览世博园的所观所感所想”设题,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履行义务,较好地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解答第(1)问需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零排放”、“新型燃料电池观光车”、“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等,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然后结合环境、资源等基本国情方面的知识阐述这样做的重要意义;第(2)问要求学生谈做法,可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谈“如何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解答第(3)问时必须了解赵新一家为什么“甚为感动”和为什么“说不出的难受”,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应持的态度或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1)①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生活方式。人类正面临非常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制约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低碳生活,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有效保护环境,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2)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绿色出行、厉行节约、使用节能产品等)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就会得到人们的赞扬;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会让人感动;不文明行为,伤害他人的行为,损害国家和国人形象的行为,会让人不舒服。我们应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队伍中去,不做对社会、对他人有损害的事情。
二、总结与展望
各地的中考试题大多从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人手,考查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图表、文字、漫画、图片等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学生的选择能力、辨识能力、理解能力、说明能力及探究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感受时代变化,积极参与祖国的各项建设,树立责任意识,培育优秀品质。笔者预测,对于上海世博会,2011年各地中考命题将会出现新的考查方向:一般不会再沿用以前已经用过的材料,而会选择新的材料;结合与世博会主题不和谐的现象,考查我们应持的态度和应采取的正确做法;结合游览世博会的历程,综合考查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j结合世博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考查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知识点。
在此,笔者向广大师生提三点建议:第一,关注世博资讯,紧扣中考考点。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们要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互联网、实地参观等途径关注世博会,留心世博会花絮,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世博会材料,从而深入把握中考考点。第二,积极参与世博会活动,提升学科素养。有关世博会的试题多以活动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参与世博活动,感知世博会,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道德品质,从而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第三,收集研究有关世博会的中考试题。我们应多渠道收集有关世博会的中考试题,了解试题特点及未来命题趋势,同时要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试题的解法,掌握解题技巧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