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案例再析

2010-12-29 00:00:00宋春辉
体育教学 2010年8期


  2010年第3期刊登了潘雪峰老师撰写的文章: 《分组教学的运用例析——基于对四个教学片段的描述》(以下简称《例析》),该文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剖析,为一线教师进行恰当的分组教学提供了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但笔者对《例析》一文中“存在不足的分组教学”部分所提供的两则案例有另外一些思考。
  [案例再现A]
  在一节武术课中,在学生基本掌握6个武术动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创编动作组合,动作顺序不限。应该说这一教学环节好多老师都用过,但是效果如何,不知道大家是否给予过关注。在本节课后面的分组创编过程中,有些小组成员之间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毫无在意别人的表达,最终导致信息交流的多向,繁杂,大家在都拿不定主意,等到要小组展示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定论。
  以上是《例析》一文中[案例三]的摘录,笔者认为这则案例中所呈现的课堂现象与分组并没有本质的联系,虽可能与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一丝联系,但也绝不是决定因素,其关键问题在于创编所存在的客观困难以及教学设计的先天不足,并最终导致小组活动的形式主义。该案例中所提及“要求学生分组创编动作组合,利用已学的基本动作包含6个基本动作,动作顺序不限。”我们不妨先从数学的角度去计算6个基本动作排列组合的数量,列排列组合公式并计算:P=6×5×4×3×2×l=720,也就是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从720种不同的组合动作中找到契合点,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即使让学生从6个动作中选取部分动作进行创编的排列组合种数(如表1)也并不少,选3个、4个、5个动作分别达到120种、360种、720种,要想在这么多种可能性下让学生达成一致意见确实困难较大,而最少的选其中两个动作进行创编虽只存在30种可能,创编难度较低,但是,动作数量过少失去了创编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若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重点是需要设置创编规则,比如,规定某个动作为必选动作,然后在其余5个动作中任选3个组成组合动作,而这种情况下排列组合的种数为60种,既为学生们的讨论交流置留了空间,也为学生们统一意见提高了可能,同时,创编动作也达到了4个。因此,在本例中创编规则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此外,在本例中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6个武术动作衔接的可行性,比如,有如下六个武术动作:①弓步搂手冲拳;②弹踢冲拳,③马步架打;④提膝穿掌;⑤仆步穿掌,⑥虚步挑掌,如果按照①~⑥的顺序连起来演练非常顺畅,但是如果进行创编,打乱顺序后重组,那就受到动作结构本身的限制,并且显得非常别扭,比如,“弓步搂手冲拳”接“马步架打”或者接“虚步挑掌”,所以,各动作本身的技术结构对创编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制约,而与分组的相关性却并不大。
  [案例再现B]
  同样在本节课中,我们也发现7教师的分组是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小组以异质设想为主,每个小组中都进行了合理的搭配,这其实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好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角,甚至有些“一言堂”的味道,在同一小组内,有的同学在积极讨论交流,有的则无所事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例析》一文中[案例四]的摘录,潘老师认为,在这样的教学分组下,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失去了更多平等参与的学习机会,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积极的成功的学习体验是非常不利的。这里潘老师指出了“学习困难学生”其实也意味着该课是按动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异质分组,但是,在分组阶段,需要完成的是组合动作的创编,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虽然对创编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分组标准与学习要求不吻合,原先技能掌握一般的学生很有可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成为技能掌握优秀学生的“创编导师”,而原先技能掌握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因分组后学习要求和目标的变化由“优”变“差”。因此,在本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并不在于分组后,而在于分组前教师分组的标准;此外,在本例中学生“失去了平等参与的机会”的责任也并非在于分组形式,而在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控制,一是组内人数,如果组员人数过多,很容易让一些内向的学生沉默不语,而形成只有少数外向学生热闹小组讨论的假象,但是,相反,组员只控制在3—4人,一个小组的任务压力就更加集中,组员之间必须相互沟通与交流才有可能完成任务;二是教师的控制措施。教师并没有针对分组中可能出现的冷场情况设置预见性的措施,并最终导致了分组教学效果不佳,同时,也反应了教师生成性教学能力的不足。其实,在本例中教师完全可以在分组时就提出要求,比如,每一位学生发表的创编建议不少于3条,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本组创编动作;动作展示时由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表演等等,在这种措施下即使有些主观学习意愿不是很强或者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也会追于压力竭尽全力的参与组内活动,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分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要加强教师对分组活动过程的主导性控制,才能达到分组教学应有的效